覃金田
(平果市蘆仙湖國家濕地公園服務所,廣西 百色 531499)
水生植物是濕地系統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合理在濕地中栽植水生植物不僅能塑造濕地景觀特色,還能維持濕地生態系統平衡和推動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可持續發展。而要實現這些內容,首先就需要合理地進行濕地水生植物栽培管理。然而,在實際的栽培管理中,有不少人員對濕地水生植物栽培管理方法掌握不牢,也不了解一些常見濕地水生植物的生態習性和栽培管理方法,從而導致濕地水生植物栽培管理質量不佳。這種現象不僅難以利用水生植物構建自然和諧的濕地生態系統,也會降低濕地生態系統的美觀性。基于此,本文探討了濕地水生植物栽培管理相關的問題。
在濕地水生植物栽培中,除浮水類植物外,濕生類、挺水類和沉水類等水生植物栽植對種植地土質、硬度、厚度、坡度、光照等具有一定的要求。為保證濕地水生植物栽培質量,栽培管理人員要合理選擇種植地。一般來說,水生植物宜種植在淤泥地或PH范圍為微酸到微堿的土質中。在種植水生植物前,還需合理評估種植土的硬度,若種植土硬度過高,水生植物難以扎根,且難以獲取土壤深處的養分,從而會降低其成活率和栽植質量;若種植土硬度過低,又易導致水生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倒伏現象,從而也易影響其栽植質量。因此,需選擇硬度適中的土壤進行水生植物栽培。其次,還需合理把控水生植物種植地厚度和坡度。大部分水生植物栽植土厚度在50cm以上,種植地坡面需低于20°,否則易增加濕地土壤流失幾率,不僅會影響濕地水生植物成活率,還會降低濕地整體景觀的美觀性。再次,還需選擇通風向陽地作為水生植物種植地,可保證水生植物在生長期獲得充足的日照,從而能促進其良好的生長發育。
水生植物品種質量的好壞對其栽培質量具有直接的影響,為保證和提高水生植物栽培質量,栽植管理人員還需選擇根、莖、葉發育良好、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或形態、規格符合設計要求的植物進行栽植。
對浮水類和沉水類水生植物栽植前,栽培管理人員還需先對種植地進行灌水,再種植,原因為這些植株無法長時間離開水,否則極易死亡。若夏天種植浮水類和沉水類水生植物,還需將種苗浸濕或進行降溫保濕處理后再種植,若無法灌水,需延遲種植。栽植挺水類和濕生類水生植物前可不灌水,但種植后需及時灌水,若無法及時灌水,也需經常澆水,以保障種植地土壤水分達到過飽和狀態。
選擇好水生植物良種后,便是選擇適宜的時間對其進行栽植。一般來說,大部分水生植物的生長期為4-10月,在此時間內,栽培管理人員均可對植株進行分株栽植,也可選擇在春季發芽前后種植,南方一般在4 月上中旬種植。種植過程中,若種植浮水類漂浮植物,一般只需將其放養在特定的封閉范圍內,對其他類型的水生植物進行種植時,則需將植株根部牢固埋入泥中,避免其浮起而導致栽植無效。由于水生植物生長較為迅速,為保證其生長發育良好,種植過程中,栽培管理人員還需根據水生植物類型合理設計其種植密度。如睡蓮、大漂、水鱉、槐葉萍等常見浮水類水生植物的種植密度一般分別為1頭/m2、30株/m2、60株/m2、100株/m2,蒲葦、磚子苗、斑茅、野蕎麥等常見濕生類水生植物的種植密度一般分別為1芽/叢、3芽/叢、5芽/叢、20芽/叢,海壽花、花葉蘆竹、再力花等挺水類水生植物的種植密度一般分別為3芽/叢、9叢/m2,4芽/叢、12叢/m2,10芽/叢、1叢/m2,黑藻、苦草、穗狀狐尾藻等沉水類水生植物的種植密度一般分別為10芽/叢、40株/m2、3芽/m2。
為保證和提高水生植物栽植質量,完成栽植后,栽培管理人員還需嚴格做好水生植物的養護管理。管理內容包含水位調控、施肥、修剪疏除、病蟲魚害防治等。
1.5.1 水位調控
水位的高低對水生植物生長具有直接的影響。如浮葉類和挺水類水生植物對水位的要求均較低,若水位過高,以導致植株被淹死。因此,就需要栽培管理人員根據水生植物類型、生長需求對水位進行合理調控。濕生類水生植物的水位調控一般將最適水深控制為0.5-10cm;在浮水類水生植物水位調控中,除漂浮植物須足夠的水深使其漂浮水面外,其他浮水類水生植物均需根據莖梗長短調整水位高低,以保證植物葉子呈自然狀態浮于水面,一般來說,浮水類水生植物水位高度多為50-300cm;對挺水類水生植物的水位調控一般將最適水深控制為50-100cm,以促進莖葉挺出水面;對沉水類水生植物的水位調控一般將最適水深控制為100-200cm,以保證水位超過植株,使植株莖葉自然伸展。
1.5.2 施肥
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植物,水生植物栽植的種植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種植地中水分較高。施肥后,會導致水分將肥料稀釋,從而導致水生植物難以獲取足夠的養分,進而會對植株成活率和生長質量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在施肥過程中,栽植管理人員需增加肥料用量,一般為植物總數的10%。為避免大劑量施肥對水質造成污染,需采用化肥代替有機肥進行追肥,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種植土肥沃程度,從而促進水生植物良好發育生長,還能保證水生植物種植施肥與種植地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1.5.3 修剪疏除
由于大部分水生植物長勢均較快,為控制其長勢而保障其生長質量,在生長期都需對水生植物進行修剪疏除管理,尤其是對在同一區域中混栽的各類水生植物,需及時將生長快速的種類疏除,以避免其覆滿水面對浮水類或沉水類水生植物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對同一區域栽植的同種類型水生植物,則需根據植物的生長勢態、范圍等對其進行修剪疏除,以防止植物發生葉面互相遮蓋問題。另外,對于繁殖過快的植株,因其過度蔓延會導致種植地出現扎堆擁擠的現象,從而導致自身和其他植物的生長空間縮小,進而會對植株生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需定期對其進行修剪或切除分株。入冬后,受寒冷氣候的影響,大部分水生植物地上部分均會枯萎,這樣可降低其地上部分對養分的吸收,從而能促進護水生植物根莖部芽安全越冬。在此期間,栽培管理人員可不對水生植物地上部分進行修剪疏除,到早春再進行修剪疏除。對于非洲睡蓮等不耐寒的水生植物,則需給其提供有效的保暖處理以幫助其安全越冬。
1.5.4 蟲魚病害防治
濕地生態系統較為開放,但也較為穩定,原因為該系統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能有效抑制病害,從而能避免濕地病害蔓延成災。但是,在濕地種植水生植物過程中,水生植物也易受到蟲害和魚害的影響。當陸地遭噴灑農藥或食物匱乏時,會導致陸地上大量的蟲害遷徙至水生植物區域,多數蟲害主要遷徙至草坪接壤處,對水生植物生長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就需要栽培管理人員根據各類蟲害的類型采取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防治。另外,食草性魚類喜食睡蓮、荷花、苦草、慈姑、蘆葦、蘆竹、茭白等水生植物,也易對水生植物生長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因此,為促進水生植物良好生長,還需要栽植管理人員合理控制栽植地中的食草性魚類種類和數量。
荷花屬于挺水類水生植物。生態習性為喜陽光和溫暖,對光照要求較高,且對二氧化硫、氟等有害氣體抗性較強。栽培過程中,一般在4月初挑選根莖粗壯的植株進行栽植。栽植前,先合理選擇種植地,荷花喜肥土,在微酸性和富含腐殖質土壤中生長發育良好;選好種植地后,放干池水,并對池土進行翻耕;翻耕后,在池土中施入適量的基肥,并灌入數厘米深的水,然后,將植株每2-3節切成一段帶有頂芽和尾節的小分株作為種藕,手指保護頂芽斜插入池塘中;栽植后,需合理調控池塘水位,一般以不超過1米為限。若在池塘中栽植不同品種的混植荷花,還需在塘底砌1米左右的埂,將不同的品種栽植在每埂圈內,以避免長勢強品種的根莖任意穿行而影響其他品種生長。栽植完畢后,一般不需要追肥。但是,若發現荷花在生長期出現發黃、瘦弱等現象,需按照薄肥輕施的原則施以一定的P、K 肥。且栽植后,栽培管理人員還需在不同生育期逐漸加深種植地灌水深度,初栽水深控制為10-20cm,夏季加深至60-80cm,栽種后,每隔2-3年重新分栽一次。
睡蓮屬于浮水類水生植物。生態習性為喜水質清潔、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靜水環境,且適宜栽植在腐殖質豐富的粘性土壤中。根據其耐寒性質的不同可分為不耐寒性睡蓮和耐寒性睡蓮兩種類型,其中,不耐寒性睡蓮原產熱帶,需溫室栽培,對栽植環境要求較高,在濕地栽培中應用較少。耐寒性睡蓮原產溫帶和寒帶,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大多數濕地多是采用該品種進行栽植。栽植時,先將植株栽植在缸中,再移栽至池塘中,且栽植前還需采用20℃-30℃溫水將種子浸濕,每天換溫水,2個月后種子可發芽。一般在4月初對睡蓮種子進行分株播種繁育,由于直接將種子栽植到水底易流失,因此,在栽植過程中,需在花后回套紗袋使種子散落袋中, 以便采種。栽植后,還需根據植物栽植的布置情況和生長勢強弱等,每2-3年將植株挖出分株一次,再進行分株繁育。
花葉蘆竹屬于挺水類水生植物。生態習性為喜強光、高溫環境,在18℃-35℃高溫環境中生長發育良好。生長期為8月底,因此,栽培過程中,多在8月底剪取植株將其插植于池塘邊緣的濕地上。一般需選擇湖邊、池沼、低洼的濕地,采用挖穴栽培的方式進行栽植。
鳳眼蓮屬于浮水類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和較強的環境適應性,在水溝、池塘、低洼的漬水田等濕地環境中均可生長,且極易成活。但是,為促進其迅速生長繁育,一般需將其栽植在靜水池塘中,這樣可促進其隨水漂流繁育。栽植過程中,通常采用分株方式進行栽植,即春季將母株切離或將母株叢分離形成多個小芽,然后,將小芽投入到靜水池塘中,除生長期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施以適量的肥料,其余時間不需進行過多的撫育管理,便可促進其花繁葉茂。且鳳眼蓮植株子房還能在水中膨大發育,花后一個多月種子可成熟,栽植一年后,株就可布滿幾十平方米的水面。
千屈菜屬挺水類水生植物。喜潮濕、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和環境適應性,不僅能露地旱栽,也可栽植在水中,一般栽植在淺水中,可促進其迅速生長繁育。千屈菜對栽植土壤的要求較低,幾乎在所有的土壤中均可栽植,但是,栽植在含大量腐殖質且表土深厚的土壤中,可促進其生長發育態勢更佳。栽植時,可采用分株、播種、扦插等多種方式進行栽培繁殖,其中,以分株繁殖方式最為常用。由于千屈菜的生長期為3月,因此,多在3月份挖出母株叢,將其切斷成多個小芽進行分栽。
全面做好濕地水生植物栽培管理,不僅能促進濕地水生植物良好的生長繁育,同時對維持濕地生態系統平衡和提高濕地景觀的美觀性均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有不少栽培管理人員并未全面掌握濕地水生植物栽培管理方法,從而導致其無法按照規范的栽植和管理流程做好濕地水生植物栽培管理,進而導致濕地水生植物栽培質量不佳。基于此,本文系統闡述了濕地水生植物栽培管理方法,包含合理選擇種植地、合理選擇優良品種栽植、種植地灌水、水生植物栽植、種植后的養護管理(包含水位調控、施肥、修剪疏除、病蟲魚害防治等)。此外,還介紹了荷花、睡蓮、花葉蘆竹、鳳眼蓮、千屈菜等幾種常見濕地水生植物生態習性及栽培管理方法。只有全面掌握各類濕地水生植物栽培管理方法,做好栽植和生長撫育管理,才能提高栽植質量,從而為提高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和景觀的美觀性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