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會 劉思敏
(昆明市??诹謭觯颇?昆明650000)
森林撫育是森林培育工程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選用科學的撫育措施,并針對部分林木進行定期砍伐,在促進樹木生長的同時,加強林木的抗害能力,有助于保障生態環境建設的平衡性。森林撫育工作具有長期化的特點,保障森林撫育措施的可行性,并充分的發揮出森林資源以及林木產品的實用價值,不僅能夠及時的解決木材產品的供需問題,還可以通過加強管理,提高綠化造林工程的建設水平。
森林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加強森林建設有助于為林業產業帶來良好的經濟價值,采用森林撫育的方法可以有效實現林場創收,并帶動此區域經濟的發展。一方面,由于海口林場的土地面積較大,憑借人工操作方法難以實現森林撫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此時可以引進大批勞動力,推動林場工作的順利實施,由此解決了當地勞動力過剩等方面的問題,并為林業工作者提供了穩定的經濟來源,促使此區域的就業率穩步提升。另一方面,為了保障林場的經濟效益,則需要在保障林木質量的基礎上,提升林木的生長效率,此時可以通過開展森林撫育工作,為不同樹齡的林木規劃科學的種植環境,促進樹木健康生長,降低病蟲害問題的發生幾率,提高優質林木的培育效率,保障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穩步提升。
森林撫育的順利開展,對林區覆蓋率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還可以有效促進林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林木的生長過程具有長期化的特點,開展森林撫育工作不僅能夠及時的清除林區內部和周邊的雜草等物質,有效避免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并通過對林區環境的綜合性改造,促進林區建設能夠逐漸朝著穩定化的方向轉型,為林木提供更加優質的生長環境,促進苗木的生長。除此之外,在開展林區森林撫育工作時,還應及時對周邊區域以及規劃之外的樹木進行合理的砍伐,并針對規劃區域內部的樹木加強保護,采取有利措施促進林木生長,從而在此基礎上優化林分結構,加快規劃區域內部樹種的生長效率,在保障林木質量的基礎上,促進林區建設的長遠化發展。
在同一林場當中,不同區域樹種的分布、種植的密度以及離地的條件等方面的因素之間具有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林業從業者在開展森林撫育工作之前,能夠全方位的做好實地調研工作,并充分的掌握不同林場區域的實際情況,并且還需要在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建立完善的撫育方案作為基礎指導,有助于及時避免工作流程的盲目性問題。與此同時,林業工作者也需要針對不同樹齡、種類的樹木種植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撫育計劃,并保障計劃的科學性,同時還需要加大對人力、物力以及資金等資源的投入力度,從而才能夠確保初期建設目標的順利達成。
當完成森林撫育工作之后,還需要設置合理的觀察時期,并保障觀察過程的直觀性,管理者需要針對林場內部的各項信息進行動態化的掌控,對林場預期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把控,并幫助林業工作者提供有效的經驗參考。在現階段的林場管理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對后期建設加強監督與管理,并保障反饋情況的及時性,促使林場管理者對于森林撫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具備清晰的認識,不僅有利于有效經驗的儲存,也可以有效避免撫育不足的情況出現,提升森林撫育水平。
在傳統的森林撫育管理過程中,林業從業者通常會將樹木種植密度的把控作為管理工作的重點,且目的是為樹木提供充足的生長空間,并在提升生長速度的基礎上,有效降低病蟲害問題的發生幾率,在保障木材銷售量的同時,為林場建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不僅如此,在長期化森林撫育的過程中,林業人員還需要逐步加強對樹木種植結構調整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避免林區內部的樹木種類出現失衡的狀態,從而保障林區生態的穩定性。
若選用的撫育林具有公益性以及生態性等方面的特點,則應堅持保障原生群落結構的理念,并加快復合型群落結構的形成進度,從而加強森林生態系統的防護功能。對于重點保護的區域需要對森林撫育工作進行限制,并在一般性地區開展森林撫育活動,發揮撫育工作的實用價值。
結合森林植被的生長規律以及自然演替過程中的特點,建立優化的闊葉撫育改造經營措施,并在基礎上加快自然演替的整體進程,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恢復效率。在一般情況下,可以采用撫育改造以及補植改造的方法,為闊葉化改造工作提供基礎支撐。
3.1.1 撫育改造。一方面,采取封林改造的方法,結合林分郁閉度以及不同類型的封育地區類型和條件,采取有效的育林措施,并采用小塊狀或者零星補植的方法,對闊葉樹種進行保留,充分的落實護林工作職責,為封育區域設置明顯的標牌。另一方面,采用疏伐改造的方法,對郁閉度較大且林下闊葉樹較多的針葉林分實施適量的疏伐工作,并通過對闊葉樹生長環境的改善,落實全面封育工作,實行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定向培育工作。
3.1.2 補植改造。對于林分郁閉度0.5以下的針葉純林來說,可以在闊葉林數量較少的區域,采用人工布置造林技術,通過采用補植闊葉林的方法,將原有的地質類型改造為闊葉林或者針闊混交林,確保補植的密度能夠達到造林密度的60%以上,在保障種植密度和林分郁閉度合理性的基礎上,采取抽針補闊造林的方法,充分的發揮出補植改造工作的生態作用。
此類森林建設的郁閉度在一般情況下為0.8以上,且林木具有明顯的分化結構,而林下的樹木或者植被均會在采光的過程中受到阻礙,同時也會受到病蟲害、火災、雪壓或者風折等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影響,從而提升了病樹、腐木的產生率。當林分的密度相對較大時,則會加劇樹木之間對于營養成分、光源以及空間等資源的競爭,分化越明顯,那么林木遭受自然災害影響就越高,應將病樹、腐木的產生幾率嚴格的控制在特用林的5%左右,并通過森林撫育形成功能性較強的公益林。
3.2.1 定株撫育。在林木處于幼齡時期時,會出現明顯的營養空間競爭情況,此時可以通過合理的調整樹種的結構實施定株撫育工作,并保障定株的合理性。另外,在規劃目標之外的樹種應實施科學的砍伐,并嚴格的把控種植的密度,通過對感染病害的樹木進行無害化處理,在稀疏的區域開展樹種補植工作,在定株撫育的過程中,還需要采取封山育林的辦法,避免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3.2.2 生態疏伐。當種植區域的坡度小于25°時,此時的土層具有深、厚的特點,同時具備良好的立地以及林分條件,此時可以結合有利于形成梯形的林冠區域進行合理的劃分,確保主要的林層和次要的林層在立木的時期都能夠接收良好的受光條件。同時,還需要針對有害樹木進行砍伐,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優良的樹木和有益的樹木。例如:闊葉樹種和適量的草木、灌木與藤蔓等植物。一次性疏伐的強度為總樹木種植株數的15%~20%,在生態疏伐工作的實施過程中,樹木的郁閉度還需要超過0.7。
25°的防護林來說,應采用衛生伐的辦法,并及時的砍除受到病害的樹木,有助于充分的改善林業區域內部的衛生情況。對于景觀伐來說,通常在道路兩旁的區域較為常用,此時應結合森林美學等方面的內容,以及科學的種植原則開展景觀伐工作,通過對景觀的改造與創新,提升自然景觀的優質性,在保障生物種類多樣化的基礎上,提高景觀的旅游價值和觀賞價值。
為了充分的發揮出??诹謭龅慕洕б?、社會效益與生態價值,林業部門需要加強對森林撫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并在加大支撐力度的基礎上,確保森林撫育工作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同時,還需要為森林撫育工作提供科學的規劃和專業的技術保障,并投入長效化的運行機制,提高森林撫育工作的整體水平。除此之外,還需要針對加強森林撫育效果的相關措施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對不同步驟的明確劃分,為撫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充足的經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