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友勝
(安徽省定遠縣水務局藕塘水利水產技術服務中心站,安徽 滁州 233200)
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行業中占據著關鍵的發展因素,關系到水產養殖行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然而就我國目前的水產養殖技術而言,其水平和普及程度仍然遠遠落后于水產捕撈技術與相關產業。深究其原因,關鍵因素在于技術推廣方面的短板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深度剖析水產養殖技術的推廣難題,針對短板進行有效的干預和改善,是十分緊迫和必要的事情。本文從技術培訓、技術創新、國家扶持、銷售渠道拓寬等方面著手進行探討和研究,以增加水產養殖的產量和技術含量為目的進行策略方面的研究。
1.1 相關養殖技術資源的缺乏。由于目前國家對水產養殖的投入不足,導致水產養殖技術方面的專業資料不全,很多養殖戶都對先進的水產養殖技術很感興趣,卻苦于無法從網絡上找到相關的專業知識,而只能走訪請教年長的水產養殖戶,養殖手法一直沿襲傳統方式,缺乏革新技術的支持,致使傳統、落后的技術長期作為水產養殖的主流技術,水產養殖技術的宣傳和專業培訓無法到位,是水產養殖無法革新和增產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國家支持力度不足。目前國家在水產養殖方面的扶持力度不夠,資金和技術支持不到位,致使很多水產養殖設備落后、簡陋,無法開展革新的嘗試;在水產獸醫站方面的資金短板,也使得水產養殖的疾病診斷技術落后,后勤無法及時得到解決。這些無法由地方自給自足、自我解決的問題,亟需國家進行扶持和干預,以大力的技術和資金支持來推動水產養殖行業向專業、良性的軌道發展。
1.3 缺少培訓基地和銷售渠道扶持。任何一項新技術的推廣和實施都需要有足夠的實踐經驗積累,養殖戶在接受培訓和學習的過程中,更需要實踐的經驗來增加信心和激發興趣。因此建立培訓基地和養殖示范區,培植部分養殖戶作為先頭帶領小組,對樹立養殖戶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有效指導和培訓下,養殖戶的養殖經驗得到有效積累,并能切身實地地感受到“收獲”的喜悅,這不僅可以讓養殖戶們體會到先進養殖技術帶來高收入的成就感,更能有效帶動更多養殖戶積極參與到新技術的實踐操作中來。除了足夠的養殖戶的支持和參與,更重要的就是建立完善的銷售渠道。目前的水產銷售渠道還非常的有限和單一,水產市場的需求量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增大,造成了供需的不協調,傳統的經營、銷售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養殖戶大力投入的需求。市場渠道的打通和連接,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有力協調和干預,水產市場行業相關部門作為協調統籌,需做好市場管理和協調工作,為養殖戶開辟更好的銷售渠道。
1.4 養殖戶經濟、思想水平不足。目前我國的水產養殖戶的人員組成,大多都存在文化水平較低、缺少專業技術培訓的狀態,沒有足夠的學習能力和意識來支撐他們自主學習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方面依舊采用的是落后、傳統的養殖手法,產量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對環境和天然因素的依賴性過大,導致收入波動性大、不穩定等問題。傳統養殖戶因循守舊的思維模式,導致其對新技術的學習存在抵觸情緒,不愿意嘗試傳統方式以外的種植技術,擔心新的技術對產量和收入的影響,這對新技術的推廣帶來了較大的難度。而通過專業技術人員的教學和培訓,隨著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和對先進養殖技術的學習,傳統養殖行業人員的認知水平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1 加強水產養殖技術的培訓和指導。針對水產養殖戶文化水平較低、學習能力不強的特點,地方可組織專業技術團隊對養殖戶開展定期的、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術培訓,耐心接受詢問、細心進行教導;展開實地演練和指導,針對養殖戶在專業上的問題展開有教無類、有問必答、有種有收的高效率培訓活動,增強養殖戶對于新型技術的信心和實踐能力;同時定期組織水產養殖方面的專家進行實地指導教學,將先進、新鮮的科研成果帶到田間地頭,加強科研人員與實地養殖戶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從中發現出更多的問題和改良契機,增加養殖戶的重視程度和生產積極性;針對特定的技術項目的落實和實踐工作建立有效的政策扶持和政策優惠,鼓勵養殖戶勇于嘗試、敢于創新的精神。
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便捷之處,以縣級為單位,組織水產部門開通網絡交流平臺,發布水產養殖方面最新的技術知識動態和專家意見,分享養殖戶的養殖經驗和成果,加強實地養殖經驗和問題的交流;對于嘗試新技術進行養殖的學習人員,可以安排專業人員進行一對一的線上指導和跟蹤,通過視頻對話的方式進行實時、有效的指導和交流,增加養殖戶的信心和養殖成功率,推動新興養殖技術的順利推廣。
2.2 建立示范區樹立模范典型。養殖示范區的建立,不僅可以加大養殖戶的學習熱情,增加養殖戶嘗試技術的信心,更能為新技術展開實驗和推廣提供足夠的場地支持和實操條件。只有將書面上的技術成功開展到實地操作中,才能讓養殖戶真正體會到傳統養殖與新興養殖技術的不同和突破。目前養殖示范區的推廣正在逐步向大型、科技型的方向轉變,作為不斷推動新型科技養殖技術的示范區和實驗基地,大型示范區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也越來越推動現代水產養殖業向著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的方向邁進,促使水產養殖業技術水平穩步推進和產量的逐漸提高。
2.3 加大國家扶持力度。水產養殖行業技術的發展和創新,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在技術和資金的支持方面,政府的財政投入不僅要注重對企業、大型種植基地的投入,也應注重對個體經營戶的配置和投入,注重不同方面水產養殖的培植和支持,促進水產養殖行業的良性競爭和發展;在如何投入、投入多少的問題上,應充分聽取水產行業專家和技術部門的意見,就推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技術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加快解決效率的同時,也要注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成效;企業和相關部門也應與專業院校、技術科研單位加強緊密合作,為新技術的開發和落實打通渠道,有效縮短技術從研發到實驗再到落地的流程和周期,有效促進水產養殖行業的科技含量和生產水平的提升速度。
2.4 拓展銷售渠道。目前的水產養殖銷售渠道依舊比較單一,特別是個體養殖戶的銷售,依舊處于自我尋找銷售渠道的狀態,使得養殖人員不敢嘗試不同的養殖技術。加大水產市場管理相關部門的協調能力,做好水產市場銷售渠道的調查,逐步拓寬、疏通水產銷售通道,達到產銷一體化的銷售體系,在滿足水產市場良性的銷售需求的情況下,一次性解決水產養殖戶的后顧之憂,讓養殖人員可以放心、大膽地進行實驗和嘗試,以此來促進水產養殖產量的提高和技術含量的提高。
2.5 做好問題預防和環保技術推廣。在技術指導和培訓的同時,相關部門應建立完善的跟蹤和服務機制,針對不同的水產養殖戶的具體培訓情況和實施情況做進度跟蹤和預判,對于可能存在的情況和問題進行提前的研究和實驗,做到“先于問題找到答案,先于病變找到藥物”,讓養殖戶們實地感受到技術人員和推廣人員的用心和專業。
在養殖技術推廣的同時,技術人員和推廣人員也應關注到綠色環保的相關要求,響應國家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對水域開發的同時注意對水域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的維護和改進;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就環保的相關措施和設施給予有利支持,并就積極參與環保的個人行為給予鼓勵和獎勵,培養水產養殖戶愛護環境、和諧養殖的環保意識。
2.6 細化分工。為了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對水產養殖人員進行培訓和跟蹤,政府可以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成立專業技術部門,針對不同行業領域和技術難題成立對應的部門進行負責,例如:種苗協會、銷售協會、水產養殖協會等等,這些部門都有各自的分工和需要負責的職責,分工明確的同時也可以加強彼此之間的連帶合作,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更細化了問題的解決途徑,減少了問題發生的幾率,提高了辦事效率,推動水產行業的良性、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水產養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對于水產養殖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這其中少不了政府的支持、相關技術人員和推廣人員的努力,以及科研部門的參與。但就目前我國的水產養殖行業現狀來說,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和改進的問題,正所謂任重而道遠。對于水產養殖行業的改進,要針對當地的具體情況開展符合當地自然環境、水文特征以及人文環境等因素的技術支持,從根源上解決水產養殖的發展難題,逐步提高水產養殖的產量和技術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