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纖
幼兒園區域活動游戲化是一種創新型教育形式,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區域游戲中發現教育意義的這一理念,所形成的課程類型。因此,游戲課程能夠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日常生活,并且能夠在生活中獲得有益的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兒智力水平,提升幼兒綜合素養。在教育改革和研究中,許多人會對游戲課程所存在的問題產生質疑,認為游戲課程具有一定的隨機性,而且無法設計教學目標。基于此,要針對幼兒區域活動游戲課程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系統研究,探究游戲課程對幼兒發展的積極效用。幼兒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吸收和經驗的積累。在日常學習和游戲中,幼兒會接觸到生活中的必備知識,形成獨特的個性人格。因此,針對幼兒區域活動教育必須要依托科學、合理、有效的游戲課程,利用游戲課程的獨特優勢,提升幼兒教育綜合水平。
一、整合設計生活游戲,鍛煉幼兒生活能力
很多幼兒園教師在開展區域活動過程中,常會忽視幼兒給游戲教學帶來的積極作用。比如,在進行幼兒游戲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表現發現幼兒可能需要的知識,快速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從而改變原有的教學步驟,以此來適應幼兒的發展需要。對于課程模式的構建和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師需要進一步根據生活化標準和教學經驗進行框架構建和具體實施。因此,教師可以將手工活動與幼兒的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根據自己生活的經驗和對生活的觀察、思考,從而進行手工創作。針對生活化資源的開發,教師一方面要從自己的理論學習過程中吸取經驗,借鑒一些良好的教育模式,并將這些游戲教育模式與自己的教學實際相結合,創設更適宜本土或是本園幼兒發展的生活化課程資源。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重視在游戲化教學中所獲取的額外信息,這些信息有些是來自于教師的自我反思,有些是來自于幼兒學習過程中所迸射出的智慧火花。當教師把這些區域活動內容進行有效收集和整理的時候,就會發現教學課程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充實。當然,搜集資源是重要的任務,對于這些資源的處理,教師也要有自己的把控。有些教育資源適合在課程教學中使用,有些教學資源則會影響原本教師的教學思路,阻礙教學進程的發展。針對這些資源,教師要進行挑選,才能夠促進幼兒游戲課程實施策略的提升,優化生成課程實施的結構模式,進一步實現生活化教育改革的目標。
二、整合設計合作游戲,培養幼兒協作能力
區域活動教學的優勢顯而易見,那么在合作游戲教學活動中,利用合作組合形式增強學生的游戲感知體驗、提高學生的游戲感知收獲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師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在區域合作教學的首要位置。在傳統教育過程中,很多教師以自身的思維方式設計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引導學生去完成游戲練習。這種方式不僅限制了學生的主觀感知能力,還會喪失游戲教學的價值。無論是學生的思想和心理,都無法在區域教學活動中獲得發展。因此,教師要利用必要的手段提高學生對合作組合形式的認知。游戲感知也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學生選擇哪種合唱形式,適應哪種合唱類型都是有所傾向的。教師不能限制學生的意志,要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合唱活動中。據此,教師要合理利用合唱組合形式,提高游戲教學的效果。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的興趣,不能將游戲感知和游戲學習當成一種任務來完成。
三、整合設計情景游戲,發展幼兒綜合素質
在幼兒區域活動教學中要培養創新人才。作為幼兒教師,要重視課程游戲設計,同時要打造師生互動的氛圍,此外,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合作,以提升幼兒參與游戲的激情。在實踐中,作為教師要利用科學的方式去引導幼兒感受、認知、欣賞。在教育過中,區域活動要以幼兒為主體,關注幼兒的心理想法和行為特征,還要根據幼兒對游戲的感受,合理選擇合適的動手內容,讓他們能夠自主表達對區域活動的看法和感受,才能進一步推動游戲課程順利開展。作為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小組合作、集體探討等方式,營造更加自由的教育環境,不斷提升幼兒綜合創造能力,適應當前幼兒教育發展需求。比如,有的幼兒在繪畫涂鴉時,可能會給樹葉涂上黃色,給龍畫上翅膀,給小貓帶上項鏈等,實際上這是幼兒對于形象的一種認知,也是幼兒想象力的一種表現,可以為教師更好地傳達出一些信息,讓幼兒教師能夠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和輔導。其次,對于工具材料的運用要開放,不能局限在大人的普遍認知里。比如,繪畫的材料可以是筆、紙,也可以是花朵、樹葉等材料。手工制作可以是紙片、彩泥、七巧板、拼圖等,不同的教育工具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都是不一樣的,能夠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創作空間,從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綜上所述,幼兒園游戲課程是以新課程標準為基礎,以推動教育改革為目標的一種新的幼兒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的原則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有效提高幼兒的創造力,讓幼兒在學習中能夠化被動為主動,從而有效推動幼兒區域活動的發展,讓幼兒在生活、學習和游戲中獲得需要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