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瑩
希臘英雄多以男性為主,阿塔蘭忒是為數不多的希臘女英雄之一。她的名字源于希臘語Atalantos,意思是“體重相等”,這大概表明她巾幗不讓須眉,各種能力不啻于男性。
1843年,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到訪法國,得到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作為見面禮贈送的兩幅掛毯畫,內容便是希臘英雄墨勒阿革洛斯和阿塔蘭忒圍捕野豬,以及阿塔蘭忒為死去的墨勒阿革洛斯哭泣的場景。
傳說,阿塔蘭忒一出生就被父親伊拉修斯遺棄于山野,因為他想要的是兒子。一只母熊將阿塔蘭忒銜回去喂養。后來,阿塔蘭忒從獵人那里學會射箭、打獵,成為一名優秀的獵手。她曾輕而易舉地射死兩個襲擊她的半人馬,并和眾多希臘英雄一起,在卡呂冬狩獵中制服了兇殘的野豬,這段經歷是她最有名的冒險故事。捕獵野豬行動的召集者墨勒阿革洛斯對阿塔蘭忒一見鐘情,將獵獲的野豬頭送給了她。墨勒阿革洛斯的幾位舅舅對此大為不滿,墨勒阿革洛斯一怒之下殺死了舅舅們。他因愛失去理智,迎接他的是死亡的宿命。
古往今來,捕獵卡呂冬野豬是歐洲藝術家們熱衷畫的題材,特別是在基督教早期,相關場景多次出現在古墓石棺上。比如,羅馬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陳列著兩個名為“阿塔蘭忒獵豬”的古墓,牛津大學的阿什莫林博物館收藏有一個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名為“獵殺卡呂冬野豬”的石棺。英國大英博物館也收藏有一幅公元4世紀的捕獵卡呂冬野豬馬賽克畫,呈現的是坐在馳騁的馬上準備獵獅的阿塔蘭忒和準備獵豹的墨勒阿革洛斯。

雅各布·約爾丹斯畫的《墨勒阿革洛斯和阿塔蘭忒》。
魯本斯向來喜歡畫希臘羅馬神話,阿塔蘭忒和墨勒阿革洛斯的悲慘故事令他一生都為之著迷。他最早畫了一幅卡呂冬狩獵的場景:畫中阿塔蘭忒在射箭,墨勒阿革洛斯站在她的旁邊,時刻準備著進行最后一擊。魯本斯像往常一樣將阿塔蘭忒畫得豐腴健碩,令畫作充滿活力和動感,體現了他對女性健康性感的審美傾向。
和魯本斯齊名的佛蘭芒巴洛克畫師雅各布·約爾丹斯也從阿塔蘭忒的故事中獲得了靈感。比利時的皇家安特衛普美術館收藏了約爾丹斯于1618年完成的油畫《墨勒阿革洛斯和阿塔蘭忒》。畫中的人物以畫師所在年代人物的樣貌呈現,阿塔蘭忒像一位生活富裕的農婦,而墨勒阿革洛斯則被畫成一個樣貌普通的農村小伙。阿塔蘭忒抱著心上人贈送的野豬頭,幾位長者做出阻止的姿勢。畫師將希臘英雄世俗化,以此吸引更多受眾。后來,約爾丹斯又畫了一幅同名畫,呈現的是獵殺卡呂冬野豬故事的高潮:墨勒阿革洛斯的幾個舅舅搶走了阿塔蘭忒手中的野豬頭,憤怒的墨勒阿革洛斯正要拔劍,而阿塔蘭忒深情地望著心上人,摁著他的手,試圖阻止他復仇。這幅畫的創作歷時二三十年,約爾丹斯于 1620年左右畫了右邊的人物,其風格與他早期的創作風格相吻合。他當時的畫風深受魯本斯的影響,注重光線的運用,因此他在這幅畫中,用強烈的明暗對比,令場景充滿悲劇感。畫作左邊的人物約于1640—1650 年完成,畫風更接近畫師晚期的創作風格,光線甜美柔和。整體上看,這幅畫充滿詩意,體現了英雄的愛與激情。

左圖:魯本斯畫的卡呂冬狩獵的場景。中圖:魯本斯畫的《阿塔蘭忒和墨勒阿革洛斯》。右圖: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收藏的約爾丹斯畫作,描述捕獵卡呂冬野豬的場景。
除了擅長打獵,阿塔蘭忒也擅長跑步,是斯巴達跑得最快的人。她不想結婚,但因她的美麗和聰慧,追求她的人絡繹不絕。于是,她想到一個解決方案:跑步比賽,贏了她的求婚者可以娶她,輸了的就得被殺死。大多數男子敗下陣來,只剩一個名叫希波墨涅斯的小伙子,當看到阿塔蘭忒快要超過他時,他往賽道上扔了一個金蘋果,阿塔蘭忒被美麗的金蘋果吸引,停下來去撿它,希波墨涅斯趁機沖刺獲勝。
英國新古典主義畫家約翰·威廉·高多德被阿塔蘭忒的形象深深吸引,高多德一生都在畫美女,擅長用柔軟的紗織服飾來體現女性的神秘和美麗。他畫筆下的美女大都溫婉柔美,充滿古典氣質,他畫的阿塔蘭忒也不例外。畫于1899年的那幅畫中,阿塔蘭忒披著黃色的紗巾,俊俏的臉龐隱約可見,而創作于1908年的那幅畫呈現的是阿塔蘭忒的側臉,吸引觀者將目光停落在她藍色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和柔美的皮膚上。畫作的背景是大理石墻面,紋理清晰,溫潤的質感呼之欲出。高多德認為作品越逼真越好,在畫人物像時,通常會先比照模特完成裸體畫像,然后再給人物畫上一層衣服。
然而,高多德所呈現的阿塔蘭忒單純、柔弱、不諳世事,不像會射箭的女子,也不像善于疾走的女獵手。這樣的呈現似乎暗示她終究是軟弱的,終究擺脫不了宿命的安排。她跑這么快不是作為一個獵人在追趕獵物,而是作為一個獵物在逃跑。
威爾士藝術家斯托弗·威廉姆斯也將阿塔蘭忒畫成了美麗的女子,這幅名為《阿塔蘭忒》的畫現藏于威爾士的格林·維維安美術館。不過,這位畫師所呈現的是一個自尊自信的女性形象。畫中,一位身穿一襲紅裙的女子慵懶地靠在豹皮上,坐在水果花叢中。她無疑是女性化的,也是現代女性的模樣,她的目光堅毅,表情泰然自若,端莊而美麗。象征不和、誘惑和英勇的蘋果,已被色彩更柔和、象征愛情的橘子所替代。 她的裙邊有一只鴿子,表明對戰爭的否定。畫中的豹皮是從商店買來的,而不是用血腥換來的。威廉姆斯評價:她是一位和男性平等的女性,她無需在沖突和競爭的男性舞臺上便可以證明這一點。
阿塔蘭忒的故事影響著后世的文學創作。英國詩人、劇作家阿爾加儂·查爾斯·斯溫伯恩于1865年創作的戲劇《阿塔蘭忒在卡呂冬》,探討了家人之間的愛恨與沖突,被認為是其最好的作品。
英雄們將野豬拿下后,墨勒阿革洛斯為了心愛的姑娘而殺死了幾個舅舅。他的母親得知此事后,悲傷欲絕。她想起命運女神對她的警告:爐子上的那塊木片被火燒完時,就是他兒子生命的終點,于是,她將那塊木片藏起。此刻,在姐弟之愛和母子之愛的折磨下,她最終決定將木片投入火爐,選擇自殺。斯溫伯恩戲劇的大部分筆墨用于描寫墨勒阿革洛斯的媽媽阿爾泰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姐弟之愛濃于母子之愛,這大概也是她放棄兒子的主要原因。而同時,她殺子的決心有些動搖,因為對阿塔蘭忒心生怨恨,認為是這個女人導致了這場悲劇。

約翰·威廉·高多德畫的阿塔蘭忒。

威爾士藝術家斯托弗·威廉姆斯畫的《阿塔蘭忒》。
在斯溫伯恩的戲劇中,阿爾泰亞將阿塔蘭忒視為“奇怪的女人”。首先,她不是埃托利亞人,也算不上是和卡呂冬家族有任何關系的人,而是一個外來者和侵入者。其次,阿爾泰亞認為阿塔蘭忒是一個“反常”的女人,指出她是熊養大的孩子,不會紡紗、編織、做飯,拒絕履行女人的義務、拒絕承擔女人的責任。因此,女性的“不正常”和男性的“正常”發生沖突,導致了這個悲劇。美國社會學家費立浦·史萊特認為,阿塔蘭忒的故事是“性別沖突”的典型事例。在卡呂冬狩獵中,參與的獵手大都是男性,一個女獵手的參與本身就是對男獵手的挑釁。并且,女獵手在男獵手的目睹下,第一個成功攻擊野豬,這對男獵手們而言,也是一種屈辱。墨勒阿革洛斯對阿塔蘭忒一見鐘情,并制造機會幫助她展示狩獵的才能和勇氣,還將戰利品贈于她,認可她在狩獵中的貢獻,但他的做法并沒有得到其他男獵手們的支持,反而激怒了他們。
阿塔蘭忒的故事在19世紀下半葉的英國復活,也許并非巧合。在希臘神話世界里,人們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明顯,但女性意識在不斷地覺醒著。到了19世紀中期,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展開,大量女性走進勞動力市場,擁有自己的收入,并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權利。無論阿塔蘭忒的故事,還是斯溫伯恩的戲劇,都啟發人們思考男女平等這個話題。
實際上,在1863年,即斯溫伯恩的戲劇出版的兩年前,英國詩人沃爾特·薩維奇·蘭多已經發表了詩歌《希波墨涅斯和阿塔蘭忒》,此前,德國作曲家亨德爾生也創作了歌劇《阿塔蘭忒》。繼續向前追溯,哈布斯堡王朝的顧問、德國醫師、作曲家邁克爾·邁耶曾于1617年出版著作《逃亡的阿塔蘭忒》。
希臘英雄中,女英雄屈指可數,以阿塔蘭忒為主人公的故事顯得難能可貴。她喜歡冒險,喜歡打獵、摔跤和跑步;她好戰、英勇,體能不啻于男性。她的名字寓意“體重相等”本身就暗示著性別平等。有人將阿塔蘭忒視為世界上第一個女權主義者。阿塔蘭忒對歐洲文化藝術帶來深遠的影響,無論約爾丹斯對她世俗化的呈現,還是高多德把她畫得唯美,或是斯溫伯恩將她視為“奇怪的女人”,她的故事都持續啟發世人推動兩性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