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振卿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產業的不斷向前發展,建筑工程施工規模和施工量正在不斷加大,所涉及到的施工環節也越來越復雜,后澆帶施工是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體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基于此,本文首先針對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進行介紹,并且結合一處建筑工程項目施工案例,對后澆帶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性技術要點進行闡述,有效提高后澆帶施工質量和穩定性,提高建筑主體整體結構的安全性,為后續綠色工作開展提供有效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控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5.054
當前我國城市化建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推動我國建筑產業的飛速發展,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工程施工規模、投資總量都在不斷擴張,實現了建筑工程單位的更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質量。在現階段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對工程施工質量以及施工效率等方面要求也越來越高,必須要對更加先進的施工技術和施工設備進行合理應用,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施工效果。后澆帶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比較常用的技術方法,主要是保證建筑工程施工縫問題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建筑體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出現熱脹冷縮應力裂縫等問題。
1、后澆帶施工技術分析
1.1后澆帶設置工作原則
在后澆帶設計工作過程中,必須要嚴格遵循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設計工作要求,對圖紙當中的關鍵性設計工作要點加以明確,由于不同的建筑結構形式在后澆帶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多方面因素的干擾,因此相關施工人員必須要嚴格遵循圖紙當中的設計工作要求,不能出現盲目施工等情況,不能隨意更改設計圖紙當中的參數,以及改變后澆帶施工順序等。在后澆帶設置過程中不能改變預留縫的位置以及寬度等,需要嚴格遵循后澆帶的標準設置工作要求,提高后澆帶整體結構的安全性,發揮出后澆帶結構的最大功能和優勢。在后澆帶繩當中需要有效遵循以放為主的設置工作原則,主要是為了充分釋放建筑主體結構所產生的預應力,可以通過使用混凝土材料對施工縫進行有效填充,以此來有效抵御建筑體產生的外部運力作用和影響。
1.2后澆帶的位置和間距設置
在針對后澆帶的施工位置以及間距大小進行設置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有效考慮到建筑體主體結構的承重情況。比如,需要針對梁板位置到反彎點進行有效控制該位置,在建筑體當中樹立程度相對較低,可以在該位置的中間梁板位置來增加受力點,盡管該位置的實際彎矩相對較大,但是受到整體結構的剪切力影響程度相對較低,后澆帶的間距大小需要根據建筑體的實際施工情況來進行合理設置,如果建筑體整體結構以矩形規則結構為主,則后澆帶間距大小需要控制在30~40m之間,同時寬度大小控制在70~100cm范圍之間。
1.3后澆帶施工過程中的注意要點
為了有效保證建筑體整體結構的施工安全性和穩定性,在后澆帶施工中不能產生比較嚴重的鋼筋斷裂以及混凝土材料破損等研究問題,如果建筑工程項目后澆帶的整體長度相對較大,在進行鋼筋材料施工當中可以事先將鋼筋材料進行分段解開,但是必須要充分注意鋼筋材料階段的具體位置,不能影響到建筑體主體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澆筑完成之后再對鋼筋材料直接進行焊接處理,整個項目工程施工當中不能產生比較嚴重的技術性問題。混凝土澆筑施工完成之后不能提前進行拆模和支柱,否則會產生比較嚴重的梁板變形情況,如果后澆帶結構以斷面形式為主,在后續的混凝土澆筑施工當中,相關施工人員需要有效考慮到混凝土構件內部相互之間是否可以進行充分銜接,避免產生后澆帶施工質量問題。
2、后澆帶施工的主要類型
2.1溫度后澆帶
溫度后澆帶是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當中比較常用的一種后澆帶結構形式,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當中,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經常會受到外部環境溫度的影響,出現結構裂縫情況。因此,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溫度后澆帶的設置來加以控制,溫度后澆帶在現代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發揮出的作用和優勢非常明顯,同時也屬于一種不可替代的結構部分。
2.2沉降后澆帶
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需要有效考慮到建筑主體結構和周圍全房之間可能存在的基礎沉降影響問題,為有效控制基礎沉降問題所產生的影響,需要通過使用設置沉降后澆帶的控制工作方法,因為通常情況下建筑的主樓和周圍的裙房之間結構無法保持完全相同,在后續的長時間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主樓和群樓之間的基礎沉降問題,對整個建筑體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造成不良影響。當產生建筑基礎沉降問題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使用沉降后澆帶的設計工作方式,將主樓和裙房進行合理劃分,設置成若干個相互之間彼此獨立的區域進行施工,通過這種控制工作方法,可以有效應對后續基礎結構部分產生的沉降差問題影響,保證整個建筑體結構的安全性。
2.3收縮后澆帶
這種形式的后澆帶,比較適用于一些大面積混凝土澆筑施工項目當中,通過收縮后澆帶的有效使用,可以實現最大限度上降低混凝土結構裂縫問題的產生。在一些大面積混凝土澆筑工作當中,由于混凝土裂縫問題的產生比較常見,通過使用收縮后澆帶的施工處理工作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后澆帶之間的間距大小,澆筑混凝土材料可以實現結構相互之間的自由性伸縮,從根本上控制混凝土收縮應力所產生的影響產生嚴重的裂縫情況。
3、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有效結合我國某地區一處建筑工程施工案例進行分析和研究,本次建筑工程項目為一處高層建筑,總高度為85m,建筑工程項目總占地25,800m2,針對本次建筑工程項目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進行分析。
3.1后澆帶模板支撐和拆除施工
在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之后,需要及時拆除后澆帶當中的模板材料,模板拆除工作中通常情況下需要從支架兩側區域進行,要保證模板拆除過程中,不會對整個支撐系統產生嚴重的干擾。后澆帶施工區域的支撐部分,需要保證在混凝土正式開始澆筑施工前進行拆除。通常情況下,支撐結構的拆除工作條件,需要保證內部的混凝土材料強度達到標準強度75%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后續的拆除工作。由于項目工程施工條件以及實際施工環境會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為了提高后澆帶施工質量,通常會等到混凝土達到標準的設計強度之后再進行支撐結構部分的拆除工作,避免造成建筑主體結構穩定性不足等問題。
3.2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和振搗施工
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需要根據混凝土的實際收縮情況來進行確認,通常情況下后澆帶兩側區域混凝土材料到齡期超過兩個月之后,再進行后續的混凝土澆筑工作,沉降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間,需要在建筑工程項目主體施工結束之后,對基礎部分的沉降情況進行長時間的觀測與記錄,需要保證建筑基礎結構達到穩定狀態之后,再進行后續的澆筑工作。在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施工之前,需要對其中的澆筑環境進行確認,需要對后澆帶當中的雜物進行徹底清理,清掃完成之后需要使用水來進行沖洗,要保證混凝土兩側區域充分濕潤,同時需要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專用的處理劑,然后進行后續的混凝土澆筑工作。在混凝土澆筑工作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混凝土材料充分振搗和密實,不能出現嚴重的過振和漏振情況。豎直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工作過程中,需要有效遵循分層澆筑施工原則,當下層混凝土初步凝結工作之前,可以實現將上層的混凝土材料同步進行澆筑處理,要有效控制振搗器設備和模板材料之間的間距,避免出現直接接觸等情況。
3.3后澆帶的臨時防護與成品養護處理
在基礎底板后澆帶保護工作過程中,后澆帶的底板區域兩側位置50cm需要設置擋水坎,同時需要在擋水坎的表面部分涂抹大量的防水砂漿材料,主要是防止底板附近區域施工過程中,水體直接滲入到后澆帶當中,可以在后澆帶的一端是先預留一個積水坑。在后續的工作當中,通過使用水泵將其中的積水進行抽取,后膠帶的上方需要鋪蓋竹膠板,在后澆在沒有完全成型和穩定之前,需要盡可能避免車輛和人員在上方行走,避免對后澆帶的成型質量和結構穩定性造成不良影響。對于建筑工程項目地下室墻體后澆帶的保護工作過程中,首先必須要事先做好預制板的安裝工作,將預制板直接安裝在后澆帶墻體的外側區域,同時在鋼筋混凝土預制板當中需要根據預先設計工作要求,合理設置主體防水結構,后澆帶墻體的內側區域,需要通過使用竹膠板進行臨時封存處理,可以對兩側區域形成有效的防護作用。地下室頂板后澆帶需要設置出臨時防護措施,通過在周圍安裝護欄結構并且表面使用竹膠板材料進行覆蓋。后澆帶澆筑成型之后,需要有效做好后續的養護處理工作,通過在后澆帶周圍區域設置相應的警示標志,在后澆帶混凝土材料沒有充分凝固之前不能在上面行走或者是受到外力的作用。澆筑工作結束之后需要在12小時范圍之內,通過使用塑料膜在表面進行覆蓋處理,并且需要有效做好周期性的灑水保濕,避免混凝土材料表面出現干縮裂縫等情況,養護工的時間需要達到14天,如果施工期間外部環境溫度相對較低,則需要鋪蓋炒粒兒或者是棉被等來進行保溫處理。
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非常關鍵,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筑體結構的穩定性,因此必須要引起工程施工單位的高度重視,在進行后澆帶施工技術使用工作當中,必須要有效遵循相關規章制度,保證后澆帶施工技術得到全面落實,提高工程整體施工效果,實現項目工程建設單位的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龔培晶.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技術分析[J].房地產世界,2020(21):73-75.
[2]肖方廣.淺談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技術[J].綠色環保建材,2019(12):138+141.
[3]張連勇.建筑施工中后澆帶的功能作用與施工技術探究[J].建材與裝飾,2019(1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