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明
【摘要】我國國土遼闊,土地資源豐富,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土地資源十分貧乏。同時,由于有些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土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因此,必須加強國家的土地整理工作,實現土地資源的長效開發,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益,減少土地使用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促進土地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土地整理;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對策分析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5.061
土地整理的具體含義是指對一定區域內的土地進行規劃,并對其內部結構和總體使用情況進行詳細的研究。如今,隨著我國土地整理范圍的不斷擴大,還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例如土地整理對生態環境產生的惡劣影響、在土地整理中怎樣同時兼顧生態環境的保護、如何讓土地整理發揮其最大價值等等,相關部門都要針對上述這些問題及時做好調研,以推動土地整理工作的良性發展。特別是對于目前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一些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以及破壞生態環境的因素,都需要相關學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為我國的土地整理出謀劃策。
1、土地整理的概念和意義
1.1土地整理的概念
土地整理主要是對一定區域內土地資源進行規劃,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和要求改造和利用土地資源,實現土地資源的組織與優化。土地整理過程中,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影響資源的組織與分配。土地整理也是一種對社會、自然生態系統進行優化與建設的過程,比如水土保持工作往往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從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進行分析,在實施過程中更加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在遵循自然生態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不斷提高土地利用率,從而提升社會經濟效益,滿足社會發展要求,實現社會和諧進步。
1.2土地整理的意義
行之有效的土地整治,不僅能增加耕地數量,使土地得到合理利用,還能提高農民收入,有利于農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我國的糧食產業也將得到良好的發展。在土地整治過程中,也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使人與自然的關系協調發展。所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土地資源整治,有效利用土地資源,不僅能提高經濟效益,而且能更有效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因此,必須認真研究土地治理的措施和對策,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法開展工作,增強環境保護,促進經濟增長。
2、土地整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1土地格局的變化
在當前土地面積擴大的情況下,我國需要根據具體土地變化進行具體的土地格局研究和改善。尤其對一些區域不同、成分不同的土地,在具體的整理方案上也有差異,其具體含義是,要依靠人與自然的結合,通過一定的方法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價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進行整理和整治。例如,農村建設用地的整理一般包括農村地區的拆遷、農村地區違章建筑的拆除以及具體的農村政策規劃等,這些都是土地整理過程中的常見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土地整理后廢棄土地整理的價值。這一過程中,土地格局的改變也有利于推動一些大型水利設施和橋梁等交通設施的建設,在大型水利設施或橋梁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工程規模過大,會影響周圍建筑物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需要采取搬遷工作計劃來實施相關建設項目。所以,土地格局的變化直接關系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土地的整體利用價值。
2.2土地類型結構的變化
在近幾年的城鄉建設規劃中,越來越多的土地變成了房屋,從而減少了耕地的使用價值,對周邊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土地利用績效與土地類型結構有直接關系,不同類型的土地結構具有不同的價值。如我們常見的梯田土地類型結構,就是在充分體現土地利用價值的同時,促進作物生長和收成。除此之外,中國也有將土地變成建筑項目破壞環境的行為和影響,在土地類型結構變化過程中,其變化與生態環境影響密切相關。
3、現階段土地整理中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
3.1對于污染的防控和綜合治理不到位
我國現階段土地整理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一方面,由于我國部分地區環保法規和環保觀念不普及,日常宣傳工作缺乏主動性,具體宣傳范圍窄,受眾面小,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和法規的普及程度沒有達到應有的要求,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不夠,就會直接影響到污染問題的防。同時,由于部分部門不作為,相關的污染監測、防治不到位,也沒有相應的管理機制,使得環境污染治理體系只是停留在紙面上,沒有付諸實施,導致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區域環境污染范圍日益擴大。
另一方面,作為地方政府及相關企業,也應對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負起責任。但是,有些企業在建設過程中缺乏生態保護意識,這直接體現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在土地整理過程中,他們對環境污染的控制根本不重視,只注重提高企業效益,忽視污染治理。如果政府在土地整理過程中不能發揮監督作用,對自身的責任沒有明確的認識,就不可能進行土地整理生態保護。從長遠看,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將持續上升,這種壓力也將直接影響到后期土地整理的質量和效率,嚴重地導致當地生態環境惡化,土地整理停滯。
3.2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
第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土地整理的深度和力度不斷加大,工作量越來越大。然而我國在土地整理這些方面的監管投入的資金和人力不足,根本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生態環境監管的要求,更談不上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
第二,是我國關于土地整理的現行監管力量不到位,主要表現在有些執法部門對污染防治不到位,對責任范圍內發生的污染“視而不見”,未能落實監督,導致一些企業犧牲生態環境而為自己牟取私利。
3.3企業缺乏責任意識
隨著城鄉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經濟發展形勢越來越好,涌現出一大批快速發展的企業。但是對于這部分新興企業而言,由于其發展周期短,在內部管理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上缺乏應有的深度,這直接體現在一些企業沒有正規的管理模式,對相關法律法規不明確。例如在生產過程中,有些企業對產生的一些廢氣污染物隨意排放,而這將導致環境的大面積污染,直接影響生態環境的平衡。其原因就在于這部分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只把追求經濟效益作為其最終目標,而忽視環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其生產技術、管理技術水平較低,對其生產資料沒有具體限制,在他們看來,只要能夠產生經濟價值,就沒有必要考慮企業造成的污染。部分未經批準的污染物,也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而是隨意排放到生產現場的土壤和水源中,這部分未經處理的物質破壞力很大,會破壞當地的土壤環境和水質,造成不必要的生態破壞,直接影響到后續的土地整理工作,也將對其土地的長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4、土地整理中生態環境保護的對策
4.1尊重生態自然的發展規律
相關土地整理人員在進行整理時要事先進行合理規劃,做出相關書面方案,避免在土整環節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影響自然的可持續發展。要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率和質量,就在保證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尊重自然規律,開展相關的土地整理工作。具體地說,在土地整理過程中,相關企業要注重土地整理的質量和數量變化,例如在擴大農業用地規模的過程中,如果土整的面積過大,就會破壞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不利于當地的可持續發展。為避免這一現象發生,規劃者必須結合自然生態特征,控制土地增長的“量”,以避免由于數量的累積而引起質變。
4.2實行差異化的土地整理辦法
差異化的土地整理方法主要是根據地區特點和土地整理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的政策方法進行有效的整合,并在實踐中加以實施。具體地說,發達城市的土地整理應具有多種功能,既具有經濟、社會效益,又具有生態效益;鄉村土地整理,應從改善周邊環境、改善基礎設施水平等方面入手,構建農村土地利用模式;城鄉結合部應重點加強農業景觀與生態建設;對于某些山區和丘陵地區,應重視發展高效農業系統,以修復退化的土地生態系統。
4.3注重對生物的保護
生物多樣性及其變化與發展過程是自然界的基本屬性,具有巨大的生態、經濟和審美價值。自然界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物質,其中生物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旦發生生物減少、滅絕等現象,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進而造成土地環境的變化,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我國開展土地整理工作,既要重視植物的保護,也要注意分析其對生物的影響,避免影響生物和動物的生存。所以,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促進自然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各地區應加強對生物生存環境的分析,重視生物的保護,避免破壞自然生態,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4.4實施景觀生態建設
環境建設不僅可以美化城市,而且可以凈化空氣。在土地整理中,應重視生態景觀規劃,體現其豐富性、均勻性、空間格局等使用價值。除此之外,也應實施景觀生態規劃,整合生態學的相關概念,而非單純地進行地塊整合。例如在建造水廊道時,要注意如何緊密結合分散的水體,為森林區塊的建立提供溝通渠道。具體地說,就是有效地整合田間道路兩側的防護林和灌叢。另外,可在部分溪流及魚塘附近種植樹木,有效降低水溫,為它們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4.5構建科學化的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的土地整理評價體系是地區規范、合理發展的基礎。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必須對生態系統中某些評價指標進行細化,明確生態環境監測指標。其次,要從經濟、行政、法律等方面綜合考慮,科學制定環境保護規劃,為土地整理提供重要依據。目前,部分專家在進行土地整理時采用了德爾菲法,在綜合考慮綠地覆蓋、防風固沙、土地污染等因素后,科學選擇土地整理方案。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土地整理過程中我們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對土地本身的價值的提升,還有如何改善其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土地整理與生態環境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系,在對土地進行整理的同時,也應把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為重要問題進行關注。在當今社會不斷進步的背景下,在對土地問題的具體研究過程中,應隨時代的進步而努力做好土地整理,對土地整理工作要有全面的認識,充分考慮并做好有關生態環境的相關保護工作。
參考文獻:
[1]武振華.淺析土地整理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及對策[J].數碼設計(上),2021,10(3):273.
[2]孫蓓蓓,張丹,馬振英.土地整理中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探討[J].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1,2(14):112-113.
[3]曹越,慎英才.基于土地整理的區域生態環境影響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20,45(12):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