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路交通橋梁工程建設對于我國的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等方面都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因此,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進程中,相關部門也對各地區道路橋梁的工程建設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受到內外界因素的影響,各類病害問題幾乎很難實現杜絕,但病害的出現,卻十分容易影響施工的質量,尤其是在山區地區,因為地形陡峭,氣候特殊,更是為施工的過程以及病害的防治增加了不小的難度。因此,施工人員需要抓住要害,積極應用科學有效的辦法,在施工過程中將這可能造成風險的因素降到最低,為道路建設和交通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山區道路;橋梁工程;病害預防;施工處理;技術探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5.069
近些年,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對交通的投入也大大增加,道路橋梁工程的建設自城市向山區大力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出行的便捷性。但由于影響道路工程建設的因素較多,施工過程更是具有時間長、難度大的特點,再加上自然因素的影響,許多病害威脅著道路橋梁的穩定性。為了幫助廣大道路橋梁設計團隊及時預防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本文將立足于當橋山區道路橋梁工程的建設現狀,從道路橋梁建設對我國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重要意義出發,就山區道路橋梁工程中的常見病害以及施工處理技術進行探究。
1、山區道路橋梁工程常見病害分析
1.1路面出現裂縫
路面出現裂縫是道路橋梁工程施工過程中十分常見的病害,對于道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都有著較大的威脅。道路出現裂縫,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溫度的變化,近些年,雖然被用于道路橋梁建設的新型結構越來越多,但最主要的還是半鋼性結構。此種道路橋梁結構因為其硬度適中,能夠有效增加橋面鋪裝層的強度,十分適用于路面基層的建設。但是該結構十分容易受到溫差的影響,四季交替,早晚更迭,而山區地區晝夜溫差又大,這就大大增加了路面出現裂縫的概率。二是行駛的車輛數量,近些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汽車數量大大增加,即使是地處偏遠的山區的道路橋梁的負載量也較幾年前有了較大的增加,再加上山路崎嶇,一些司機行車過程難免謹慎,急轉、急剎等操作都有可能導致道路橋面出現磨損,最終導致出現裂縫。三是道路橋面施工過程中所用材料的配比存在問題,尤其是混凝土的配比,過稠會出現干裂,過稀又會不穩固,無論是哪種情況,如果是不夠科學材料配比就都有可能放大自然因素對道路橋梁的影響,從而致使路面出現裂縫,危害交通出行環境。
1.2路基沉降病害
路基沉降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導致路面塌方,從而對人們的交通出行造成巨大隱患。導致路基沉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一是施工團隊沒能夠對施工現場的各類因素進行勘察,軟土路基的位置選擇不夠準確,且沒有使用科學的技術即使處理軟土路基選擇中所出現的問題,最終致使了軟土路基分布不均的情況,這就十分容易導致路基出現沉降。二是施工團隊的施工過程不夠科學,不夠規范,一些施工人員認為有多年的施工經驗,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十分容易形成思維定勢,從而沒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忽略了一些施工的細節和特殊要求,這也是造成路基沉降的潛在因素。
1.3端頭出現損壞
端頭如果出現損壞,且施工團隊又不能及時發現并進行維護的話,就十分容易導致道路橋梁出現變形的情況。若在這樣的道路上行駛,對于道路橋梁的使用方面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長此以往,人們的生命安全也十分容易受到威脅。端頭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道路橋梁的設計是否合理、在進行相關數據演算時,數據本身或者計算過程受否存在問題、工人的施工是否符合相關規定等。這就需要設計團隊和施工團隊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抱以更加科學、嚴謹的態度,對相關數據進行多次的演算以及深度的剖析,并對道路承載力、抗災力、抗變形能力等進行反復實驗。從而從最大程度上在人為方面減少端頭出現損壞的概率。
1.4后期的維護存在一定問題
為了保障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延長其使用時間,后期的維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就當前山區道路橋梁的維護情況來看,可以發現,有關部門對于道理橋梁的后期維護不夠到位、也不夠重視,尤其是在相對偏遠的地區可以發現,道路問題的修繕更加不夠及時和科學。在定期要求檢查道路橋梁情況時,往往只是派遣一些非專業的人員進行檢修,這就導致了許多微小的問題難以被及時發現,發現時也是為時已晚,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這樣的情況下是難以得到保障的。另外,雖然一些部門能夠注意到這些問題,但是相關的預防制度也不夠規范,這就導致了一些檢修人員在檢查道路問題時存在僥幸心理,在檢查時草草了事,沒有進行精準、合格的報備。這些維護中存在的問題都為之后的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不小的隱患。
2、山區道路橋梁工程施工處理的技術探究
2.1針對路面裂縫進行防治
當前針對路面橋梁的裂縫防治技術主要有以下三種:修補技術、填充技術以及注漿技術。施工人員必須仔細勘察道路橋梁建設的現場情況,對路面出現裂縫的原因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最終再通過分析結果選擇合適的防治技術,從根本上降低路面出現裂縫的概率。修補技術在三類防治技術中最為便捷,且所需成本較低,因此該技術在對于防治裂縫方面使用最為普遍,且在其應用實踐的過程中也體現出了相較于其他裂縫防止技術而言更加優秀的修復能力。工人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需要明確道路橋梁出現裂縫的位置,在應用修補技術之前,工人需要先對裂縫位置周圍的雜物進行清理,然后再將丙酮涂刷在裂縫處,再取適量的環氧樹脂漿液進行二次覆蓋涂刷。當此兩種材料干透之后,再使用瀝青對砼涂刷于先前已涂刷過的位置表面,最后覆蓋一塊玻璃纖維布,以此預防裂縫的出現和擴大。當道路橋梁的裂縫過大時,應用填充技術才能夠更好的修補裂縫。施工人員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在出現裂縫的位置挖掘一條溝槽,其深度不宜太深,也不宜過淺。在挖掘工作結束以后,將水泥砂漿、瀝青等材料倒入溝槽之中,等待其干透以后,施工人員應當再對裂縫位置進行二次勘察,保證填補得當,具備防止裂縫再次開裂擴大的能力。當裂縫程度還不算十分嚴重時,施工人員就可以應用注漿技術。施工人員通過將水泥砂漿等注漿用料注入裂縫中,加強裂縫的黏合力,從而控制裂縫的擴大速度。
2.2加強路基沉降施工處理技術
在解決路基沉降時,橋梁加固法應用的最為廣泛,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增加截面面積、改變結構體系、將相關材料粘貼覆蓋于外部等。增加道路橋梁的上部結構的橫截面面積,如果上部面積增大了,那么道路橋梁的結構就會愈發堅固,路基沉降發生的概率也會隨著大大降低。此外,施工人員還可以從鋼筋比例的配比入手,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以此達到擴大橫截面面積的目的,最大程度上減少路基沉降的情況。當施工人員需要用到材料粘貼覆蓋材料這個方法時,就需要注意到材料的用量以及相關的覆蓋粘貼方式,如在使用環氧樹脂時,施工人員必須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對材料用量進行科學配比,防止因為材料配比出現偏差而導致沉降病害加重的情況。在材料使用時,施工人員還需要耐心等待道路橋梁的內外部材料完全粘合,這樣才可以保證道路橋梁的穩定性能夠在這番操作以后能夠有所增強。如果要改變道路橋梁的結構,那么施工人員就更要嚴格地根據沉降情況進行置換或灌注,這樣才能夠使路基的情況得到較大的改善。
2.3針對端頭出現損壞進行防治
端頭出現問題十分容易導致道路橋梁出現變形的情況,對其進行及時的防治是十分必需的。在端頭損壞的修復工作中,所應用的最為廣泛的技術就是用錨噴施工處理技術,該技術因為凝結時間段,所需設備少,施工成本低備受許多施工團隊的青睞。此外,最主要的是因為這項技術的應用效果明顯,能夠在短時間內對路基沉降的情況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通過相關的設備將硅膠材料精準地噴灑至端頭出現損壞的位置,在這個環節結束以后,施工人員需要在損壞位置的側面進行澆筑,再提高硅膠材料同端頭的粘合力,使位置的修復能夠更加完善。在正式開始使用錨噴施工處理技術之前,施工方需要對材料進行嚴格的篩選,這樣才能夠保證修復工作的正常運行以及最后的修復結果。
2.4注重后期的道路橋梁維護
到位、及時的后期維護工作是保障一項道路橋梁工程長期投入使用的根本,也是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負責的表現。如果后期的道路橋梁維護存在問題,那么出現病害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尤其是在山區這樣客觀條件較為困難的地區,更需要各部門的聯動努力。交通部門可以組織專業的維護團隊,定期排查道路安全問題,交通部門要努力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使其能夠關注細節,察覺道路情況的變化,這樣才能夠為道路的維護奠定結實的基礎。后勤部門應當時刻關注道路橋梁維護工作中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等,為后期維護人員的工作提供保障。財政部要對相關事項進行款項支持,再保證資金正確使用的前提下,應給予道路后期維護工作更多的支持,保證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此外,在道路維護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發現問題后,無論問題大小都需立即上報,并及時同其余相關人員進行研究,探討出解決方法,這樣才能夠有效防止交通事故的出現,使人們的出行更加安心和安全。
結束語:
綜上所述,道路橋梁工程中的病害是不可消除的,但是通過人為的干預,及時預防、及時處理各類常見的病害則能夠大大減少財產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隨著我國汽車數量的不斷增加,即使在山區,公路的負荷量仍在不斷地加重,且一旦出現問題,同樣會因為地區偏遠而出現救援困難的情況,為了保障安全,各相關部門必須給予這些山區地區更多的重視。此外,在施工具體處理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結合當地實際的情況對施工處理的相關辦法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創新,由根本上做到因地制宜,從而達到提高道路橋梁整體質量、保障其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董玉.探究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J].裝飾裝修天地,2019:309.
[2]吳沛霖.探究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184-184.
[3]羅久方,孫治鋼.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探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2435.
[4]張蘇鴻.探究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7:210-210.
[5]朱玉堂.探討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J].名城繪,2019:0095-0095.
作者簡介:
楊胤(1992.11-),男,貴州天柱縣人,侗族,本科,工作員,從江縣交通建設發展中心,研究方向:土木工程(道路與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