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盆

守正出新,即為恪守正義,推陳出新。銀行扛起金融穩定大旗的使命無需多言,然隨著銀行業經濟效益的穩步增長,履行社會責任越來越成為銀行的又一主旋律。
一直以來,交通銀行(下稱“交行”)始終秉持社會責任與銀行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是國家戰略的堅定踐行者。在普惠金融方面,截至9月末,該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216.86億元,較年初增幅41.68%。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保持貸款余額如此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交行的資產質量仍在持續改善。
在積極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過程中,交行從承銷碳中和債、探索“碳普惠”業務、開展“零碳網點”實踐三方面著手,加大綠色金融發展力度,積極探索碳金融業務創新。
善者謀遠。2020年銀行業歷經疫情“大考”的同時也迎來金融科技驅動的數字化轉型進入加速期。在此背景下,交行于今年8月份編制了《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時期(2021-2025 年)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明確交行“十四五”期間金融科技發展愿景“POWER”:平臺(Platform)、開放(Open)、智能(Wise)、企業級(Enterprise)、重塑(Reinvent)。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交行行長劉珺在年報致辭中說道。
將金融事業開展到田間地并非易事,想必躬身做普惠業務的銀行都深有感觸。如今,已有不少銀行正走在義利兼顧的道路上,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交行于今年年初出臺了《“長三角龍頭銀行建設”行動方案》,提出做強普惠金融,做強貿易金融,做強科技金融,做強財富金融的理念。尤其在普惠金融方面,報告期內交行實現其在普惠型小微業務上又快又好發展。
一直以來,交行都是普惠金融戰略的先行者。交行表示,該行普惠型小微業務取得如此成效離不開以下四點:
一是大力推廣線上綜合融資產品體系(“普惠e貸”),支持客戶自助組合“抵押、信用和保證”方式。截至9月末,普惠e貸業務余額1701億元,較年初凈增745億元,增幅78%。
二是做強產業鏈金融,延伸服務上下游。交行普惠產業鏈業務共拓展項目超過1500個,項目內客戶數超過1.28萬戶。
三是構建新型拓客模式,推出“以客薦客”、“場景拓客”等營銷模式,實現以數據篩選客群、批量獲客。全行普惠線上業務定制渠道共2,167個,貸款金額393.8億元。
四是加強風控能力建設,健全數字化風控體系,強化貸后智能化和差異化監控。
近期,國家出臺《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可見,加快碳金融業務創新發展,正成為金融機構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積極服務碳市場建設,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抓手。
在金融機構紛紛發力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時,交行早有行動。今年以來,交行加大綠色金融發展力度,將綠色信貸擴展至含碳金融的綠色金融,明確把發展綠色金融作為長期戰略,積極支持減緩氣候變化、適應氣候變化等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投融資需求。
知易行難,在發展碳金融業務方面,交行已然開展一系列工作并取得初步進展:
一是承銷碳中和債。3月30日,交行牽頭主承銷的11.15億元三峽新能源“碳中和”資產支持票據(碳中和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本次產品系交銀集團首單“碳中和”概念固定收益類產品,也是全市場首單以國家新能源補貼款作為底層資產的“碳中和”ABN。
二是探索“碳普惠”業務。5月,交行聯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長三角地區首筆碳配額質押融資。該筆業務是基于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配額系統發放的首筆融資,也是長三角地區首筆以碳排放權質押作為增信措施的貸款。8月,交行將碳排放權質押融資從試點地區拓展到試點地區外,青島分行落地了系統內首筆全國碳排放權質押“碳普惠”融資業務。
三是開展“零碳網點”實踐。9月,交行花都分行完成187噸國家核證資源減排量注銷,實現2020年和2021年全年因辦公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的碳中和目標,榮獲網點“碳中和”證書,是廣州首家銀行業“零碳網點”。
“中國每年需增加2萬億-5萬億元融資金額支持低碳轉型。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將進一步推動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業務發展。交行把發展綠色金融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動抓住其中機遇,提升ESG市場形象。這既是落實國家關于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的明確要求,更是交行踐行本行戰略、加快打造特色品牌的重要抓手。”交行行長劉珺出席國際金融協會2021年線上年會時表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今年8月份,交行編制《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時期(2021-2025 年)金融科技發展規劃》,明確交行“十四五”期間金融科技發展愿景“POWER”:平臺(Platform)、開放(Open)、智能(Wise)、企業級(Enterprise)、重塑(Reinvent)。
平臺。就是加速金融科技研究與應用,提升自主、可控的科技能力,建設行業領先的新技術平臺,加速科技進階發展。
開放。就是秉承開放合作共贏原則,推動技術開放與業務開放,依托創新場景金融建設,打造G-B-C-F 端多元聯動的生態平臺,強化開放銀行驅動的模式創新與服務延伸,讓金融服務無處不在。
智能。深挖數據資產價值,以人工智能為引領,融合各項金融科技技術與創新,打造智慧大腦,深化數字化經營,成就核心競爭力。
企業級。就是構建企業級架構,聚焦企業級業務能力提升,形成靈活、可復用、組件化的技術架構,打破部門邊界,支持集團聯動,實現業技深度融合,為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

重塑。通過金融科技持續創新與價值釋放,重塑業務流程、客戶體驗、產品服務、營銷展業、運營管理、風險防控、業務模式,建設數字化新交行。
交行相關負責人解釋,交行數字化發展措施主要有三方面內容: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集團數據管理與應用體系,做強企業級數據治理,打造集成整合、高效復用、即時賦能的數據服務;二是持續提升生態系統構建能力和服務質量,大力推進跨界生態開放融合,更加注重各類特色場景建設的完整性和系統集成;三是促進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利用數字化這一“敲門磚”,同步促進業務流程和制度的同步快速迭代,實現業務規模快速增長。
錨定目標,實干篤行。交行管理層人員表示,未來交行將堅定“建設具有財富管理特色和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銀行”戰略愿景,積極建設長三角龍頭銀行,加快普惠金融、貿易金融、科技金融、財富金融“四大特色”業務布局,扎實推進戰略落地,以高質量發展為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貢獻交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