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國
摘要:新時代加強黨建工作需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維度,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新形勢下加快構建市域社會治理體系,才能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關鍵詞:市域社會治理資源“融合”科技賦能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時代加強黨建工作需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維度,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新形勢下加快構建市域社會治理體系,才能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一要堅持黨的領導,注重資源“融合”的引領。要堅持黨的領導,踐行責任擔當和初心使命,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于市域社會治理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同時注重系統思維和融合理念,把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與便民服務驛站、評理說事點等工作高度融合,與黨建、鄉村振興、文化惠民等深度融合、有效銜接,釋放文明實踐工作的“最大化效應”。如“百姓評理說事點”融合到村(社區),可以暢通百姓的訴求表達渠道,搭建說事、議事、調事平臺,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區)”,矛盾不激化、不上交,積極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充分利用“農村大喇叭”,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把黨的理論講清楚講明白,確保黨的理論在農村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在黨的領導下通過資源“融合”,推動了矛盾糾紛化解由政府主導向多元參與、合作共治轉變,注重聯動融合,夯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踐基礎。
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學雷鋒志愿服務的引領。市域社會治理的立足點在基層,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市民身邊的難事、急事、鬧心事等推進全域化治理,堅持把精神文明創建融入市域社會治理實踐,注重學雷鋒志愿服務的引領,雷鋒精神志愿服務精神強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深刻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發展要求,是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廣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堅持把學雷鋒志愿服務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要活動方式,以“8+ N”志愿服務模式運行,8個常備隊伍,“N”即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志愿服務隊伍,開展“點單式”志愿服務,人們每一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都是在實踐中感知、領悟其核心價值。加大弘揚雷鋒精神志愿服務精神,健全志愿服務體系,能夠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深厚支撐。
三要堅持科技賦能,注重創新理論價值觀的引領。運用5G網絡、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現代化科技為手段,助推市域社會治理決策科學化、防控一體化、服務便捷化,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同時注重創新理論價值觀的引領,創作傳播創新理論的文藝作品,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尤其是關于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論述融入到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中,通過相聲小品、歌曲戲曲等節目,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開展宣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廣大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切實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市域社會治理體系,注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向上向善、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友善他人,不斷完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內涵。
四要堅持以移風易俗注重先進文化的引領。移風易俗、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推進移風易俗,用新習俗代替舊習俗,就是要堅持辯證吸收,汲取傳統文化包括傳統風俗中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部分,深入挖掘和闡發其崇尚文明、倡導節儉、弘揚科學的時代價值。堅持移風易俗,持續推進整治大操大辦活動,使整治大操大辦整治工作常態化、長效化。把嚴禁濫辦酒席納入《村規民約》,與村民簽訂責任狀,依托“鄉賢、五老”等基層人才資源,成立“五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糾紛調解會、禁毒禁賭協會)明確治理范圍,確保整治行動有章可循,有規可依;開展“講村史”“唱村歌”主題教育活動,扎實推進“美麗庭院”創建活動,讓“家風美、庭院美、生活美”與美麗鄉村建設、村屯環境整治結合,全面提升城鄉整體環境水平,促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