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榮
從目前來看,學界對于檔案價值的闡述有多個維度,但在眾多的維度中,檔案與權利的互動關系是較為令人關注的一個。公民的生產、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權利的實現和維護的過程。在權利的實現和維護中,需要更多真實的、可靠的證據支撐。檔案作為證據體系中的一類,在各種業務活動中被廣泛使用,發揮著重要證明力,為公民的權利保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了進一步保障公民的各項權利,2020年6月20日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將檔案開放的時間從30年縮短為25年,從國家層面上規定了檔案歸檔的范圍,這些法律的規定從檔案管理的層面上助推了我國民生保障工程的前行。
本次組稿的三篇小文,意在從民生保障的社會大背景下揭示檔案與民生、檔案與權利保障的多層關系,梳理檔案與民生保障的互動脈絡,實現路徑及價值闡釋。
《不動產登記檔案利用服務中的個人信息權保護》一文則選擇不動產登記檔案利用作為考察點,分析了不動產登記利用中常見的信息權侵害的表現,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信息權保護實現的路徑。這些分析從公民休戚相關的不動產登記檔案角度進一步揭示了檔案與民生的關系,有利于引起社會公眾對相關權利的關注和有關不動產登記檔案管理制度完善的思考和探討。
《檔案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研究——以知青檔案為例》一文,剖析了知青檔案發揮證據價值的共性,檔案在知青權益保障中應具備的基本條件。通過這些分析,認為檔案管理部門要更好地在民生保障工程中彰顯其力量,應進一步實現與業務系統的融合,擴大館藏,進一步提高館藏檔案數字化的比例,在更大范圍內實現民生檔案數字資源的共享。
《共建共享理念下保障高校檔案用戶需求的對策研究》一文則從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角度分析了高校檔案用戶資源利用的需求,以需求為導向,提出了保障檔案信息資源需求的諸多路徑,這也在另一個層面上豐富了檔案與權利保障的探索。
不動產檔案、知青檔案、高校檔案,這三個領域似乎關聯度不大。在這三個看似無關的領域背后卻有共同的指針:檔案作為重要的證據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著證據價值,檔案在保障、維護公民的權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個領域檔案價值的實現過程也折射出檔案作為證據的所應具備的基本特性,也進一步驅動著檔案工作人員在更廣泛的層面上思考并探索“檔案管理”的意義和價值,以更好地助力公民權益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