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頭市教育局 張文科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強化線上線下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會議還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做實做細落實方案,科學組織、務求實效,依法規范教學培訓秩序,加強權益保護,確保改革穩妥實施” 。可見,“雙減”已不再是教育的常規工作和“內部”工作,而是已經上升為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目標任務,是各級黨委和政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雙減”從目的表面看,是幫助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從長遠來看,卻關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發展,甚至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為解決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這一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今年包頭市教育系統將作業等“五項管理”和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列為黨史學習教育中為群眾辦實事的首要項目,把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問題擺在突出位置。一方面狠抓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作業“內部管理”,推動學校和教師落實主體責任;另一方面嚴抓校外培訓機構的“外部管理”,明確校外培訓機構是“校內教育有益補充”這個定位,做到不越位、不錯位。通過校內校外兩手抓,把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減下來,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發展提升綜合素養,使“雙減”成為實施家校共育、改善親子關系、增進家庭幸福的有效舉措,著力解決好“作業多,家長愁”這個老百姓“急難愁盼”的教育問題,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們必須堅持向內用力抓質量這一基本思路,從“五育并舉”“作業管理”“課后服務”“評價導向”“督查落實”五個環節聚焦發力,盯緊學校課堂主陣地,向課堂要質量,解決好學校內、課堂上,老師“教”不到位、效率不突出的問題。
一是五育并舉“全方位”
始終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強化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體教融合,著力解決“小胖墩、小眼鏡、小豆芽”問題,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持續做好青少年近視防控、學生體質健康、科學膳食工作。配齊配強美育教師,開齊開足美育課,積極拓展藝術特色課程,廣泛開展美育活動。要上好勞動課,則需通過實踐教學、校內勞動、校外勞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并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中。
二是作業管理“精細化”
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形成作業管理任務落實共同體,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作業負面行為”清單,分學科制定作業布置指導意見,學校要優化作業布置各環節的監管工作,教師則要強化作業批改與教學診斷,嚴格落實義務教育中小學作業布置有關規定,不額外給學生增加家庭作業負擔。
三是課后服務“實惠多”
早在2017年,包頭巿就實現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每年投入5000余萬元在全市義務教育中小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各校積極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課后服務工作模式,有效破解了全市義務教育中小學生“放學后”的問題,滿足了學生“放學后”需求,特別是留守兒童和進城人員隨遷子女的課后服務需求,惠及全巿20余萬學生,學生在校內就能基本完成家庭作業。目前,課后服務已成為包頭市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升教育質量、滿足群眾需求的惠民便民的民生工程。
四是評價導向“指向明”
建立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考查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健康、興趣特長和勞動實踐等全方位情況,探索開展學生、家長、教師及社區參與的學生綜合素質信息化評價機制;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把教師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基本要求,注重評價教師的專業發展,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考核辦法,避免簡單粗暴地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內容來評價教師;以三年為一個周期對學校開展辦學質量綜合評價,扭轉對學生、教師、學校“唯分數、唯升學”的單一結果性評價傾向,加強過程性評價,實施增值性評價,促進不同類型、不同發展水平的學校都能釋放辦學活力。
五是督查落實“嚴當頭”

常態化組織開展專項督導督查,設立市、區兩級教育部門監督舉報電話和信箱,堅決杜絕學校在貫徹落實政策過程中“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層層壓實責任,推動學校真抓實干,切實解決問題,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中小學生作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及時給予回應,認真查實 , 嚴肅處理,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

包頭市通過“重聯動”“曬名單”“嚴管理”“減負擔”“強師德”五個方面,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嚴格治理,力爭把學生從校外學科類補習中解放出來,把家長從送學陪學中解放出來,推動“雙減”落地見效。
一是重聯動
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成立專項治理聯席會議辦公室,公布治理方案、舉報電話,召開市、區聯席會議20余次,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營利性校外培訓機構進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對問題培訓機構下發整改通知書300余份,約談機構負責人80余人次,其中依法取締和要求停辦50余家。
二是曬名單
加強信息公開公示,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面向社會公布六批次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共計422家;公布校外培訓機構黑名單13家,目前黑名單機構已全部關停。
三是嚴管理
全市啟動研發“包頭市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組織召開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提升工作推進會,面向家長開放手機APP應用端。通過建立健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長、培訓機構和社會共同參與的風險防控機制,實現對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公開化、透明化。
四是減負擔
著力減輕學生家庭經濟負擔,充分發揮網絡化教育服務職能。包頭巿從2019年寒暑假就推出“名師視界”網絡課堂,采用“名師+直播”的模式,將優質教育資源通過網絡遠程輸送,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免費聽名師講課。同時加強家庭教育,開辦“靜待花開”網絡家長課堂60余期,網絡點擊觀看近百萬;開通400 0472 999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服務熱線,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咨詢,以便于減輕學生、家長的焦慮。
五是強師德
堅決整治教師亂辦班、亂補課的行為,持續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治理工作,對違紀教師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處罰,在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崗位聘任、評優評先以及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評選等方面實行一票否決制度,探索建立師德失范行為通報警示機制。形成“雙減”治理的高壓態勢。
總之,針對“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問題”,包頭市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堅定不移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以學校為陣地、教師是關鍵、學生為主體、社會共協作的實施路徑,以抓好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為切口,下大力氣持續深化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增強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嚴格管理,不斷健全學生課業負擔“雙減”工作機制,創建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助于家庭和諧幸福的教育氛圍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