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知識創造管理的中文圖書編目線上審校過程研究*

2021-12-28 12:52:28李艷茹閻雅娜
圖書館 2021年12期
關鍵詞:圖書館資源

李艷茹 閻雅娜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 遼寧大連 116024)

1 引言

書目記錄是一份館藏清單,為民眾提供服務[1]。利用書目記錄可以方便地查找、識別、選擇和獲取資源,完成文獻檢索與利用。信息資源編目能夠生成書目記錄,是信息資源組織的基礎性工作[2]。圖書館中文圖書編目產生的書目記錄是知識描述型元數據,一方面可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用戶揭示文獻知識特征,匯聚相關資源;另一方面可以優化圖書館文獻保障體系,提供統計基礎數據,分析評價館藏資源。

元數據用來揭示與評價資源。對于元數據來說,數據質量尤為重要[3]。中文圖書元數據是圖書館書目記錄的組成部分,其質量影響圖書館知識服務效果。首先,面向不同用戶群體,圖書館進行資源和服務個性化推薦,需要對資源進行分類、標注和深層次揭示,為用戶提供有效服務,促進用戶發展[4]。其次,多源異構元數據集成面臨元數據判重和歸并等問題,要注重字段的完整性、規范性、唯一性和語義明確性,揭示文獻資源外部形態、內部特征以及相互之間關聯關系[5]。再次,紙電一體化促進館藏結構合理化,OPAC所揭示的文獻信息不完整,會影響到對紙電同步圖書的充分利用[6]。最后,關聯數據技術應用到文獻編目,強調數據重用,從記錄到數據這一數據化過程,更關注影響實體標注的名稱、題名、檢索點、標識符、分類號、主題標目等描述元素[7]。可見,用戶知識需求、元數據集成、紙電一體化館藏建設、書目記錄數據化過程都需要高質量中文圖書編目數據。

高質量的書目數據,是編目館員逐條審校書目記錄的成果。對中文圖書書目記錄審校的研究,集中在書目數據質量控制和編目館員能力要求等方面。早在2002年就有學者對書目數據庫質量控制做了比較全面的論述,包括著錄標準化規范化、合理利用外來數據、做好原始編目、嚴格審校制度、高水平編目人員隊伍建設、書目數據后期維護等六方面[8]。之后有學者通過實例,講述題名、責任者、正文信息、出版項、載體形態、叢書信息等著錄項目通過字段間關聯關系做的機讀數據審校工作[9]。還有學者利用中文圖書編目數據實例,分析內容提要、主題標引和名稱規范的錯誤類型和成因,進一步明確編目審校崗位的角色責任和質量標準[10]。以往研究大多關于靜態的書目記錄知識產品、審校人員或者審校制度,未關注動態的編目審校過程。

進入后疫情時期,外部環境難以預測,過程管理正在進化。發揮知識主體主觀能動性的線上服務,已成為組織機構應對當前不確定環境的有效手段。當書目審校工作面臨非必要不離開空間、審校人力資源不足等情況時,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積極應對環境變化,對異地校區中文圖書編目進行線上審校。文章基于野中郁次郎知識創造管理理論,構建CNMARC書目數據線上審校過程模型,探索知識生態系統視角下線上審校路徑,以精準、快捷、可持續為書目數據審校的目標,重視字段信息核實,采用倒序審核法檢查字段間邏輯統一性,通過線上審校知識創造管理過程,促進審校業務創新,增長中文圖書編目館員的實踐智慧。

2 線上審校過程原理

2.1 野中郁次郎的知識創造管理理論及模型

有“知識創造理論之父”和“知識管理的拓荒者”之稱的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提出了知識創造管理理論和模型,在理論與實踐層面發展了面向知識人的創新管理模式,從重視應用信息技術轉向調動和發揮人的重要性。知識創造管理,考察擁有知識的人基于共同善的存在目的,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在具體情境中投入知識和能力,選擇有效手段來實現社會價值。知識創造管理過程,旨在促進個體隱性知識社會化,優化組織知識資源和知識環境,強調知識主體之間的關聯和對話,在現場實踐中創造組織新知識。

野中郁次郎的知識創造管理,是個體隱性知識上升為組織顯性知識的雙螺旋過程管理。野中郁次郎從知識論和認識論兩個維度,討論知識轉化的四種模式,并引入時間作為第三維度,產生知識螺旋,為使組織知識創造過程持續創新,提出五個促進條件和五階段過程模型[11]。在方法論層面,他以組織的“知識創造過程”為中心,其核心議題是從根本上思考組織知識是什么,如何實現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在實踐的場所中驅動知識創造[12]42。所謂知識創造,是在豐富隱性知識的同時將其顯性化,然后對顯性知識進行組合,并結合實踐再次形成新的隱性知識,是一個動態的螺旋運動過程[13]。在具體的社會情境中,動態實現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相互轉換并產生新知識。新知識產生于“場”之中,以現場的美好目標和設想為起點,共同進行場的建設,實現組織目標與全員實踐能力相結合,個體知識向組織知識跨層級轉移[14],完成認識論維度的知識螺旋發展過程。

野中郁次郎提出知識創造管理,詮釋了組織創新的本質在于創造新知識。知識創造管理過程是知識人、知識資源和知識環境三要素在知識轉化場景中相互作用的知識實踐。參與知識創造的個體通過觀察所處業務實踐現場中的知識轉化和組合,在實踐現場共享認知、經驗和知識,更新知識資源,反作用于知識環境。參與者通過現場視角的模仿、分析、實驗,發現業務關聯,做出合時宜、可操作的判斷,進而實現組織目標,獲得實踐智慧。

2.2 知識生態系統視角下的過程管理

知識生態系統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環境內,由所有承載知識并參與知識活動的系統主體要素——知識個體,推動生態系統持續運轉的系統客體要素——知識資源,以及宏微觀環境要素——知識環境、企業內部環境、市場外部環境所組成的開放性復雜動態系統,知識主體和知識資源在知識環境中存在,受到知識環境的影響,并反作用于知識環境[15]。知識管理領域的學者們從知識生態系統視角,提出不同的開放式創新模型,引導當前業務進行全新的過程管理。

野中郁次郎將知識創造管理融入由七個要素構成的生態系統中,在創造自身的同時與生態系統和諧共生[12]78,構建知識創造管理的生態系統模型,在多層次的知識關聯中創造知識。野中郁次郎的知識生態系統七要素模型,描述了組織知識生態系統的要素關系、結構層次和整體功能。七要素包括組織存在目的、價值主張、知識產品、知識轉化場、業務關聯、業務模式和實踐智慧。它們縱橫融合,共同闡釋知識生態系統視角下過程管理的目標、過程和結果:以共同善為內核發展價值主張和知識服務產品的管理目標,在知識轉化場中與業務相關者以伙伴關系設計和平衡業務模式的管理過程,用實踐智慧驅動知識創造過程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管理結果。在整體功能上,對知識創造過程進行生態化改造,將組織的愿景、宗旨融入具體、動態的業務關聯中,通過知識場的共享,創建知識主體與知識環境的共生關系,創新組織知識資源,增長個人實踐智慧。

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圖書館的知識生態系統在得到知識服務系統提交的元數據的同時,其內部各子系統在分工合作,實現創新過程[16]。圖書館服務實質上就是圖書館知識生態系統中的知識流轉[17]。線上審校作為圖書館知識服務子系統,是編目館員輸出高質量元數據、實現個人隱性知識向組織顯性知識轉化的知識實踐。在知識生態系統視角下構建中文圖書線上審校過程模型,有利于感知和洞察業務新的關聯,在創造審校新知識的同時,還能提升編目館員及時決策的動態能力。

3 線上審校過程模型

3.1 構建CNMARC書目數據線上審校過程模型

線上審校是編目館員動態能力和個體經驗融入當前審校實踐的新模式。編目館員作為知識主體,為應對外部不確定環境,構建動態平衡的線上審校運行機制,輸入資源描述知識,輸出知識檢索服務。線上審校是特定時間和場景下解決具體業務問題的必要手段。編目館員在原有審校知識的基礎上,體驗異地審校實踐過程的特殊性,要突破本地審校固化邊界,豐富審校業務知識,提升其實踐智慧。

知識生態系統能幫助圖書館建立新型的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模型,為圖書館建構實踐應用模型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18]。將野中郁次郎七要素知識生態系統模型引入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中文圖書編目線上審校過程,對編目館員、信息資源、知識環境等方面進行生態化改造,是控制書目數據質量和進行館藏資源規劃布局的新思路。研究中文圖書編目線上審校過程,筆者借鑒野中郁次郎的知識生態系統七要素模型,構建了CNMARC書目數據線上審校過程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CNMARC書目數據線上審校過程模型

3.2 線上審校過程特點

一是橫向關系,以中文圖書線上審校存在目的為起點,編目館員組成業務團隊拓展知識服務,共同建立知識場。①用戶便利性。讀者至上是圖書館的服務宗旨。考慮和保持中文書目數據對用戶可理解且適用,是中文圖書線上審校存在的理由和出發點。②節約讀者時間。讀者可進行知識檢索是書目記錄的使用價值。融合審校存在目的與讀者價值主張,縮短圖書加工時間,盡快滿足讀者借閱需求。③高質量書目數據。線上審校向用戶輸出知識服務產品,使價值主張具體化,并承載編目審校存在意義。④知識創造場。在知識交流現場共享和創造知識,基于已有技術條件實現審校存在價值。

二是縱向關系,針對線上審校存在目的,編目館員深化知識服務,把握共享情境的關聯性和系統性,增長實踐智慧。①與業務相關者構建和合共生伙伴關系。與CALIS聯盟及其成員館分工合作,共享和創新知識,構建知識共同體良好關系基礎。②線上審校業務模式。組建編審團隊,在知識場中促進知識轉化和共享,為其他知識服務子系統提供書目檢索數據,幫助讀者發現知識資源。③編目館員實踐智慧。以審校目標為大前提,重視編目館員主觀性和現場的隱性知識,發揮團隊成員作用,在審校過程中做出最佳判斷并有效執行,擴大組織知識庫,啟動新一輪知識螺旋。

4 線上審校過程實踐

4.1 書目數據審校目標

在空間限制、審校人力不足、控制書目質量等情境中,中文圖書編目采用當前逐漸普及的線上服務手段。線上審校能夠發揮編目館員的實踐智慧,發揮書目審校業務職能。應用CNMARC書目數據線上審校過程模型,在知識生態系統視角下,綜合用戶便利性、節約讀者時間和高質量書目數據等要素及其關系,確立書目數據審校目標。

首先是精準。用戶便利性是書目數據質量的外在表現,是審校業務存在的意義。書目數據的質量水平,影響圖書館知識服務產品的使用價值。要達到精準目標,編目團隊要主動遵循CALIS中文圖書編目規則,保持成員館與CALIS聯盟之間的伙伴關系,不斷更新書目數據質量控制知識。其次是快捷。節約讀者時間是滿足讀者知識需求的速度要求。書目數據的內在價值是提供文獻特征及檢索點形式,幫助讀者找到資源實體。因此要求編目館員必須以快速、簡捷的手段來完成編目審校過程。最后是可持續。這是對高質量書目數據提供有效知識服務的生態要求。編目館員將知識轉化場作為知識實踐平臺,建立業務關聯,設計線上審校知識流動模式,生產書目數據審校新知識,輸出高質量書目數據,支持用戶不斷增長的知識服務需求。

書目數據審校目標是線上審校團隊成員共同遵守的審校工作基本價值觀。編目館員要有明確的組織層面愿景,這既是圖書館知識服務意圖向編審團隊的傳達,也是編目館員對組織意圖的承諾。書目數據審校目標的確立,可促使編目館員共享經驗并提升實踐智慧。在理解組織意圖和業務目標的基礎上,編目館員獨立思考并自主行動,融合環境要素與知識資源,通過知識人與知識環境的互動,共享個體隱性知識,利用冗余信息突破業務邊界,整合多樣性信息,以應對不確定環境帶來的波動,可以有效改進業務判斷和決策。線上審校是實現精準、快捷、可持續審校目標的手段,從共享個人隱性知識開始,在知識轉化進程中提煉工作方法,形成知識創造螺旋,不斷豐富組織顯性知識。

4.2 書目記錄倒序審核法

書目記錄審校目標要求對審校方法進行守規則、提速度和保質量的多重考量。確定審校方法時,精準指依據規則客觀照錄文獻形式特征、適度標引文獻主題信息;快捷要求審校過程采用合適的順序核對已編館藏數據信息、書目信息的內容和形式;可持續表現在編目館員發現書目聯系、更新業務知識庫、輸出高質量知識服務產品。線上審校過程的特殊性在于審讀書目記錄時審校人員與在編文獻物理位置的人書分離。應用審核方法時,編目館員既要查重和去重判斷在編文獻是否收藏,又要核對記錄信息是否與實書相符,還要規范著錄和標引形式,從而實現資源定位和知識檢索。

文章通過梳理CNMARC字段、子字段的邏輯對應關系,按照核對項的CNMARC字段號從大到小順序,比較著錄信息和標引信息是否匹配。這在編目系統操作界面上呈現為倒序狀態,故稱倒序審核法。以審校某一條書目記錄為例,采用倒序審核法進行線上審校,主要步驟描述見表1。

表1 倒序審核法字段間相關關系

倒序審核法是線上審校實踐的經驗方法。第一,判斷是否收藏。根據中文圖書復本數量修改相應的館際互借方式代碼,分配索書號納入圖書館知識系統。第二,規范檢索點內容和形式。利用規范文檔及其選取原則,修正責任者、主題詞、文獻題名相關字段內容,并調整好著錄信息和標引信息的相應形式。第三,對應描述字段、子字段與編碼字段字符位信息。這是CNMARC書目格式本身字段間邏輯關系上的呼應,提供記錄處理參數。倒序審核方法能夠快速發現已編數據存在的問題,在編審團隊線上審校知識創造過程中實時進行信息和知識交流,核對在編實書特征,審核書目數據。

4.3 線上審校知識創造三階段

圖書館知識轉移主要針對信息資源承載的顯性知識和館員擁有的隱性知識兩大類。館員是圖書館信息資源的主要處理者和可轉移隱性知識的主要載體,能夠抽取文獻資源的知識元信息構建知識元數據庫,是知識資本增值的決定性力量[19]。線上審校過程,根據編目業務需要組建編審團隊,利用網絡條件建立實時互動的工作聯系平臺,在知識轉化場中經營業務伙伴關系,采用倒序審核法對文獻資源進行信息加工和知識轉移,生產高質量書目數據,提升圖書館知識資源使用價值。CNMARC書目數據線上審校過程包含共享隱性知識、發掘顯性知識和跨層知識轉移三個階段。

在共享隱性知識階段,組建知識團隊,以知識轉化場所為媒介促進參與成員共享情緒、情感和心智模式。圍繞精準、快捷、可持續的審校目標,集結多校區編目人員組成編審團隊,建成目標校區紙書審校快捷工作組,培養團隊成員間信任關系,開展異地實時線上審校工作。審校過程中以QQ為對話和互動平臺,自主交流問題處理經驗,協調多種想法,以實現共同目標。在發掘顯性知識階段,團隊成員共同面對編目任務情境,充分調動編目館員的隱性知識,創造和驗證新概念。編審團隊同時共處于一個線上知識共享空間,多角度審視問題,觸發有意義的對話和關聯,利用矛盾綜合產生新知識,借助現場體驗,推理、篩選新概念并轉化為具體有效的編目業務新規則和審校運行新機制。在跨層知識轉移階段,編審團隊向外部不同層面擴展審校知識。新建立的編目規則和運行機制,經過圖書館組織價值判斷和分類篩選,組合為組織新的顯性知識,并與圖書館外部文獻保障系統進行知識交流。組織新知識也會內隱為編目館員新的經驗和認知,以開放的態度共享現有規則,推動線上審校知識螺旋。

線上審校模式,圍繞書目審校目標,經由知識轉化現場,重組業務關聯,解決了數據高質量需求和審校人員不足的矛盾,促進了編目館員個人隱性知識向圖書館組織顯性知識的雙螺旋轉化。線上審校在知識創造過程中關注由知識轉化場構成的團隊信任和業務共同體,建成精準、快捷、可持續發展的書目數據,以提升編目館員應對具體環境的判斷和決策能力。

5 線上審校過程實踐智慧

知識創造管理以知識創造過程為中心,訓練實踐智慧。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實踐并不由事先的理論所規定,智慧不是事先的原則要求,也不是事后的歸納總結,而是事中的、當下的合宜性和可操作性[20]。學者劉宇將實踐智慧概念的核心意義看作在具體實踐活動中能夠穩定地做出好的實踐判斷并將之有效執行出來的理智品質[21]。編目館員身臨特定工作情境,需經常對業務目標和實踐手段做出判斷與行動,有利于其在線上審校過程中增長實踐智慧。

5.1 克服不確定性

線上審校過程是動態發展的,外部環境、資源特征和知識主體存在不確定性。編目館員要厘清不確定性來源,遵循編目原則,利用好知識創造過程的促進條件,關注實踐現場的對話和互動,為實現共同的審校目標,多角度審視問題,克服不確定性,進而引發新知識的產生和轉移。

外部環境,主要指圖書館知識生態系統之外、對圖書館知識創造過程產生影響的客觀環境。這些客觀環境包括社會形態、經濟水平、技術條件和文化背景,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發展變化。當審校業務遇到外在環境變化和問題時,現有業務模式難以完成工作任務,要尋找和選擇替代手段,克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后疫情時期,有了非必要不離開的位移限制,編目審校業務采用線上審校模式,是編目館員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做出的理性選擇,確保提供精準、快捷、可持續的書目數據。

資源特征,包括在編圖書的形式特征和內容特征。在線上審校過程中,審校者與目標信息源處于人書分離狀態,要想辦法確定書目記錄與實書相符。首先要求館藏的已編數據項內容準確。比如正題名、責任者、ISBN、出版年、頁數、價格等著錄信息要與實書一致。其次核查有問題的數據單元信息。實書所在地編目人員通過QQ群提供著錄信息源圖片,實時核對并修改相關著錄字段內容。最后審核標引內容。通過瀏覽相關網站的內容提要、目錄、電子圖書來判斷和縮減文獻內容,進一步確認標引結果。

知識主體,主要指在線上審校過程中參與編目和審校工作的編審團隊成員。團隊成員在線上審校過程中表現出不確定性。首先,成員的多樣性。同類問題因各自經驗不同導致解決方式有所不同。其次,思維的發散性。每個人經自主判斷和選擇在審校現場表現出臨時和易變的特點。最后,信息的冗余性。團隊成員對組織意圖和審校目標理解不同而提出不同的審校意見。要克服這些主觀因素的不確定性,編目館員要采用場景式思維,考慮盡可能多的選項,以線上審校目標為基準做出合理的判斷。

5.2 創造差異性

所謂差異性,是知識主體具有的難以被模仿的知識能力。這主要體現在編目館員在線上審校知識創造過程中要培育的角色觀、系統觀和生態觀。

編目館員的角色觀,基于編審團隊內外業務關聯和業務模式來判斷自身位置和作用。編目館員在編審團隊中承擔編目、審校等不同職責,圍繞審校目的選擇最適合的角色定位。在知識轉化場討論和解決具體問題時,適應當前分工角色;通過換位思考理解不同位置成員處理問題的原則和方法;提升自身角色認知和存在價值。編目館員要樹立角色觀,辨析團隊成員在線上審校過程中的義務和行為模式,發展自身業務特色和風格,互相理解,彼此信任,塑造集資源描述和知識創造于一身的智慧館員。

編目館員的系統觀,指以系統的觀點認識中文圖書線上審校過程中的整體性、關聯性和開放性。在線上審校知識創造過程中,知識主體、知識資源、知識環境合成工作組整體,編審團隊成員分工協作有序進行編目和審校業務工作,利用知識交換平臺隨時討論并確認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案,共同完成書目數據審校任務。編目人員和審校人員彼此聯系,相互制約,以知識團隊為組織結構,交換經驗和建議,添加、刪除和修改書目記錄字段內容。編目館員將審校加工而成的書目數據不斷輸入圖書館知識生態系統,向讀者輸出文獻信息資源,幫助讀者檢索與利用文獻資源,實現審校工作目標和功能。

編目館員的生態觀,強調編目館員與知識環境的關系和作用,這是線上審校業務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基礎。信息資源是圖書館智慧服務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22]。編目館員作為信息資源組織主體,需通過適應外部環境啟動線上審校模式,拓展信息資源管理能力。首先是提升自身適合度。編目館員要將已有編目經驗與當前書目質量需求相匹配,嘗試線上審校突破空間限制。其次是拓寬主體業務范圍。編目館員要跨越單一業務環節,在編審團隊中既要有編目能力,還要有審校能力。最后是改變環境條件。利用現有信息技術構建知識交流平臺,共享隱性知識,推動知識轉化和跨層轉移,創造審校新知識。

6 結語

針對線上審校這一業務新模式,文章將CNMARC書目數據線上審校過程模型中的七要素進行兩次劃分,推動線上審校知識創造過程。在模型構建階段,將七要素梳理為橫向關系和縱向關系,用來說明線上審校過程中知識場和館員能力的建立基礎和實現條件。在模型應用階段,將七要素分為書目數據審校目標、線上審校過程和知識實踐結果。圍繞審校目標,線上審校會促進知識環境、知識資源、知識主體相互作用,實現隱性知識共享、顯性知識轉化和組織知識轉移三階段的知識創造過程。在知識轉化現場,編目館員要克服外部環境、資源特征和知識主體的不確定性,樹立自身角色觀、系統觀和生態觀,增長實踐智慧。

中文圖書編目嘗試線上審教模式的過程中,編目館員用實踐智慧解決現有技術手段短板和人力資源瓶頸,融合圖書館業務垂直管理、目標校區紙書快捷工作組和中文圖書編目知識庫,提供高質量書目數據的同時產生審校新知識,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提升編目館員的知識實踐能力。線上審校過程實踐,對于無紙化線上編目等后端業務重構[23]也會起到必要且有益的補充作用。但是,線上審校過程管理,在組織結構等方面還不夠完善,職責分工有待明確以達到動態平衡,并在不同業務場景中應用、檢驗和改造。

猜你喜歡
圖書館資源
讓有限的“資源”更有效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圖書館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2
資源回收
時間重疊的圖書館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40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資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飛躍圖書館
圖書館里的是是非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拍中文字幕|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亚洲无码37.|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综合色天天|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慰喷水|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婷婷色狠狠干|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毛片不卡| 欧美色伊人|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日韩黄色在线| 欧美在线网|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免费播放毛片| 亚洲无码91视频|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精品视频91| 久久国语对白| 婷婷色在线视频| 综合天天色|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亚洲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AV网站中文|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91av国产在线|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jizz在线免费播放| 91九色国产porny| 国产三级毛片| 91视频99|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av在线手机播放| swag国产精品|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久久夜夜嗨|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激情综合网址|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人妻21p大胆| 国产资源站|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正在播放| 日本91在线|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