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智勇 焦翔宇 溫美林 姜 婷
(1.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上海 201306;2.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重慶 400042;3.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 200080)
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作為現代企業的管理思想之一,是一種消除浪費、關注流程速度與效率的管理工具,通過不斷降低個體組織的運營成本,縮短周期以提高產品(服務),確保質量、安全等目標。近年來,逐漸應用于醫學裝備管理領域,在醫學裝備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中發揮積極作用。
高值醫用耗材具備如臨床使用專業性強、臨床使用個體化差異大、品規眾多,產品更新較快等,使得目前醫用高值耗材在新增準入、定價、使用、流通中存在諸多管理難題。2019年12月,上海市與重慶市分別啟動醫療器械零差率,并在部分醫院進行DRGs單病種付費試點。醫用耗材零差率銷售以后,成為醫院費用支持中的純成本項目,2020年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上海市深化醫改重點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滬衛醫改(2020)003號],進一步強調部署對高值衛生耗材采購及監控方面的管理。因此,需要在醫用耗材管理中,實施精細化管理,切實加強醫院成本控制。
依據醫院學科優勢,選擇使用特色明顯、臨床路徑清晰、臨床耗材使用選擇分類和規格較明確的病種,同時結合衛生經濟管理等理念,按照國家有關規范、指南,探索某類相關病種高值耗材臨床應用規范,促進醫用耗材的合理化使用。
本研究為回顧性橫斷面研究,數據來源醫院HIS及收費系統,通過醫院醫用耗材數據分析軟件進行加工,根據證據對耗材占比較高情況進行合理性評價,找出監管重點類別和項目,形成初步監管方案,經專家委員會論證同意并進行實施。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全部關節置換術450例患者的耗材使用情況作為研究資料。
建立了醫用耗材應用管理系統,從醫院HIS系統、病案系統及收費系統、耗材管理系統等后臺數據庫中,收集患者基礎信息、費用信息、耗材使用等的原始數據進行治理和整合,引入CCHI材料管理中醫用材料、人員消耗和技術與風險三個典型要素明細,通過追蹤醫用耗材臨床應用情況、費用結算等信息,通過多個維度對醫用耗材的流轉和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動態展現醫用耗材使用情況、實時進行數據監測分析等。
在研究收集的450例全髖關節置換患者中,平均住院日為7.23天,平均年齡為61.54歲,其中61~70歲年齡段例數最多為125例(27.78%);男女性別比為0.74:1,女性患者較多為259例(57.56%)。
在研究收集連續17個月45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整體均次耗材費用為6.32萬元,整體均次高值耗材費用為5.93萬元,平均耗占比為75.75%;從各類別序列來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性別之間男性均次材料費用(6.54)略高于女性;年齡別之間21-30歲均次材料費最高(8.69),并隨年齡的增長均次材料費呈遞減趨勢;具體各類別耗材費用情況見表1。
表1 各類別耗材費用情況(ˉX,萬元)
全髖關節置換術中,按入院首次手術或翻修來看,以首次手術為主,是翻修手術人數的的7.04倍。常規手術類耗材品規較多共有5個品規,且價格差異較大,A品規常規手術所使用耗材價格最高,人均達7.76萬元,價格最低的為D品規常規手術使用耗材,人均為5.2萬元,相比較便宜近32.98%。
表2 各品規類別耗材使用情況
經醫務管理部門、運營管理部門及醫用耗材管理部門針對上述梳理情況進行了討論,同時委派專科運營助理根據科室實際情況,深入科室,對以往數據進行分析,對標目標,查找原因,以上海同類手術醫用耗材均次費用的中位數5.8萬元為實施目標,要求科室優化病種收治結構,逐步減少翻修手術患者收治,在患者年齡及疾病診斷結構上進行優化,同時對價格最高的A、C品規常規手術材料進行限量使用,保證一部分特殊患者的使用需求,同時也對該類產品進行重新議價。
經過5個月的不斷努力,關節置換均次費用現已穩定在5.56萬元,精益管理效益顯著。
全髖關節置換術是國家及市重點關注病種,也是衛生材料資源消耗較大的病種,在探索建設醫院醫用耗材數據分析系統以及采用單病種均次費用控制的方式來適應“耗材零加成”方式的轉變。本文通過了解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的相關數據,分析全髖關節置換術耗材使用情況及耗占比較高的影響因素,討論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并為合理控費提供依據。
結果顯示,對17個月內45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耗材費用中,高值耗材費是患者住院費用中的最大支付項目;患者的耗材費用主要受年齡因素影響,年齡在21~30歲均次材料費最高,并隨年齡的增長,均次材料費呈遞減趨勢。為使患者的住院費用穩定在合理水平,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在疾病治療中,應該繼續嚴格控制耗材使用,同時通過建立標準化臨床路徑、進一步規范醫院診療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