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年末歲尾,各種年度盤點相繼發(fā)力。
前不久,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發(fā)布了年度“漢語盤點”,包括最具網絡特色的“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筆者注意到,除了“覺醒年代”“強國有我”,代表主旋律、正能量的詞語外,“破防了”“躺平”等網絡用語,在榜單也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有人質疑,網絡流行語猶如入侵物種,大肆泛濫,動不動就“破防”,破壞了漢語的純潔;也有觀點認為,這些流行語的盛行,很可能會導致年輕人語言匱乏、表達方式單一。
在筆者看來,大可不必過早下定論。首先,網絡流行語的興起,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當下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其次,認真解讀后不難發(fā)現(xiàn),在“刷屏級”網絡熱詞的背后,實則抒發(fā)的,是年輕人昂揚向善的時代表情。
比如,橫掃多家榜單的流行詞——“破防了”,這個詞最初源于網絡游戲,意為“技能被打破、防御被突破”。之后,在互聯(lián)網語境下,獲得新的含義:由于觸發(fā)某種強烈的情感,心理防線被突破、內心受到不可抑制的震動。
回顧這一年,有太多讓人“破防”的瞬間。
慶祝建黨百年,在天安門廣場上,當1000余名少先隊員和共青團員齊聲喊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時代最強音時,所有人為之震撼。
同樣是在今年7月1日,“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校長,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當鏡頭掃過她身上那件樸素黑色襯衫和貼滿膏藥的雙手時,網友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情感沖動,視頻彈幕一度被“破防了”刷屏。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覺醒年代》,陳獨秀之子陳喬年英勇就義的畫面,讓不少觀眾被這位熱血青年的家國情懷感動,一邊流淚,一邊大呼:“破防了!”
天問一號著陸火星;神舟十三號進駐中國空間站,太空再添一抹中國紅;東京奧運會上,越來越多“00后”摘得桂冠……這些畫面,都成為網友們的“破防”時刻。
我們知道,流行語大多源于網絡平臺,是網友們約定俗成的一種表達方式。而正在崛起的“Z世代”(指1995—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身處移動互聯(lián)網+視頻社交的新時代,評論、公眾號留言、彈幕等,流行語成為他們與社會互動、表達自我的新方式。
網絡流行語,作為一種簡便濃縮、訴諸直覺、風趣幽默的表達方式,在當下,“點燃”的并不是只有年輕人,甚至在全社會普及。
誠然,相比漢語的深厚意蘊,流行語固然有其粗略淺顯、意蘊單薄的尷尬。但不能因此否認,它是年輕人記錄、參與社會生活的合理表達,是數(shù)字時代的符號標記,是展現(xiàn)年輕人的情感圖譜。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與其一味否定,不妨順應“Z世代”群體的崛起,抱著“包容、研究、引導”的態(tài)度,以流行語為突破口,點燃新一代年輕人的家國情懷,增加流行語的深意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