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露露
摘? ?要:地下水是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從我國地下水污染現狀來看,我國地下水污染十分嚴重,地下水環境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生態系統發展進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地下水環境保護方面,我國與污染的斗爭明顯滯后,需要改進適當的制度。該文論述了地下水的重要性,分析了地下水污染源的種類,針對我國地下水環境問題,提出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地下水環境保護措施。
關鍵詞:地下水? ? ?生態文明? ? ?保護? ? ?水環境
中圖分類號:X51?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Groundwat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ecosystem.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is very serious,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cosystem in China.In terms of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ina's struggle against pollution lags obviously, and appropriate systems need to be improv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groundwater, analyzes the type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sources, and puts forwar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Ground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tection; Water environment
地下水是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水,地下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人類活動引起的地下水物理特征或化學成分的變化,導致其受到細菌、病毒、油或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目前,我國部分城市地下水污染已成為城市環境保護的一大威脅,因此,進行地下水資源保護是非常重要的。
1地下水的重要性
許多植物嚴重依賴地下水,地下水對植被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地下水埋深、通風區濕度和鹽度、土壤和地下水的鹽漬化以及植被分布等方面。許多研究表明,生態環境與地下水埋深密切相關,生態環境與地下水埋深密切相關,如果地下水位低于生態水位,將限制植被的生長,如果地下水的深度超過了生態水位,就會土壤鹽堿化[1]。
2地下水污染源分析
2.1工業污染源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工業企業對地下水的污染只有經過科學處理后才能引入大自然。我國的一些小型工業企業為了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不對工業污染物進行處理就排放,或者處理不符合國家標準,污染物進入地下水。除工業廢物外,工業固體廢物和堆積也可能使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地下水,由于工業廢水不能按標準處理,影響大氣環境質量,污染物在沉降后被帶到地面[2]。
2.2生活污染源
生活垃圾也會污染地下水,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生活垃圾的數量越來越多,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也越來越多。生活垃圾和廢水中的污染物水平不斷上升,增加了生活垃圾和廢水處理的難度,目前,我國沒有建立健全的生活垃圾污染控制體系,缺乏垃圾處理標準,處理水平低。生活垃圾和廢水污染地表水,生活垃圾或廢水如果長期儲存在地表,就會逐漸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
2.3農業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源還包括農業污染源,主要來自化肥和農藥染,這些農業物質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長期使用化肥和農藥會使土壤肥沃,使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地下水。農業生產對水的需求很大,水被用來灌溉作物,由于環境污染,滿足農業生產灌溉要求的地表水越來越少,一些農村地區利用污染的水資源進行灌溉,這也會影響地下水的質量。
2.4自然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但在一些地區也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部分地區地表水含有as、F等污染地下水的污染物,同時,河流、湖泊附近的地下水易受地表水污染,導致地表水污染。
3我國地下水環境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地下水供應不足,地下水只占全球淡水資源的1/3,地下水資源的保護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這種狀況導致了我國地下水資源的過度利用,加劇了地下水的流失。許多地區還產生嚴重的生態問題,如土壤沙漠化和大量地下水流失造成的植被死亡。此外,地表水的不合理利用也會導致地下水污染的增加,數據表明,城鄉地下水污染狀況不容樂觀。數據顯示,在中國北方工業園區運營發展的基礎上,許多高排放、高環境污染的企業都建在了北方城市的郊區和農村。北京市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發現六氯環己烷、滴滴涕、多環芳烴等有機農藥殘留。地下水的污染會減少優質水源,這會導致地下水缺口的擴大,地下水水位的不斷下降,改變原有的水動力狀態,導致污水倒流,造成深層地下水污染,對地下水質量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4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地下水環境保護措施
目前,地下水超采現象嚴重,地下水環境問題也呈現出日益嚴重的趨勢。然而,我國地下水保護體系建設滯后,體系內容有待完善,鑒于我國生態建設進程的逐步推進,地下水保護還必須制定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針對性治理體系,不斷優化相應的保護措施和方案。具體情況如下。
4.1加快制度建設
加強地下水環境保護體系建設,盡快制定有針對性、切實可行的地下水法律法規,并在法律制度層面加以完善和實施,將地下水保護效益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評價體系,明確區分和細化個人違法行為,落實和推進地下水保護分級責任,為地下水環境保護的高質量發展和實施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
4.2制訂規劃,科學防治
結合我國地下水污染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地下水相關環保部門和單位需要制訂非常有針對性和完善的防治方案,科學合理地將地下水防治引入研究,以進一步提高地下水的利用水平。此外,要加強“防治結合”的地下水保護機制,制定科學有效的措施保護未污染和污染的地下水管道,避免對受污染的含水層進行盲目處理[3]。
4.3對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予以完善
為了實現地下水的動態捕捉、過度捕撈和污染,開發更加完善合理的地下水監測系統,科學家還可以監測和調查地下水的實時分布,從而進一步提高地下水保護水平。
4.4加強地下水科普
為了使公眾意識到地下水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促進地下水保護工作的有序實施和發展,需要加強地下水科普,加強公眾對地下水的認識。
4.5統籌推進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協同防治
地下水環境評價是一項系統、全面、有效的工作,我們必須深化土壤與地下水的關系。土壤是連接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紐帶,也是大氣污染物進入地下水的重要通道,為了保護地下水資源,必須提高“水土不可分離”意識,將實際土壤污染納入地下水環境評價體系,同時,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有關部門要全面推進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保護的發展,深化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保護合作機制,進一步優化地下水環境保護。
4.6完善地下水環水環境保護監管機制
地下水的開發利用是一項系統的、綜合性的、復雜的工作,包括許多內容。要形成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深化合作,促進地下水環境保護的科學實施和發展。特別是在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環境保護部門必須積極承擔起管理地下水污染的責任。國土資源部還必須積極開展地下水資源地質勘查和監測工作,積極開展跨區域工作交流,制訂適用性和可行性較強的綜合應急預案,完善環境保護監測體系和地下水污染治理體系,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4.7充分發揮地下水監測工程作用
建立地下水資源實時監測系統,整合地下水信息,當前地下水監測覆蓋面較低,同時,地下水環境污染源缺乏專門的監測,導致地下水污染嚴重,不利于地下水生產和治理的高效開展。
4.8從政策及法律法規層面加強污染源控制
一是地下水防治工作的有效實施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有效實施環境污染控制措施,確保污水處理符合標準。地方服務機構要做好環境監測、排放檢測工作,發現污染嚴重的,應當及時改正。如果長期改善措施仍達不到排放標準,應受到處罰。
二是全面減輕農業環境負擔,促進農業生產。鼓勵農民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減少地下水污染。加強對農業污染源的有效監測和控制,各有關部門要嚴格履行職責,相互監督。
4.9應用先進污染防治技術
目前,廣泛使用的地下防治方法包括整個物理過程的凈化和改造、衛生和化學修復方法,全面控制園區聯合處理和污水處理監測,農業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控制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減少農業過度污染;對于生活污染源優化城市排水網絡;對于自然污染源,特別需要加強對沿江水源的管理[4-6]。
5結語
總之,地下水保護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保持中國社會發展進程具有重要作用。協調生態與經濟發展,強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隨著社會的逐步發展,中國各級政府必須認識到地下水保護的積極作用,逐步深化水資源管理的有效性,全面分析和考慮地下水的影響因素,科學制定和完善地下水保護措施,實現地下水資源與環境的科學管理,促進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魏莉莉,馬寶強,毛岳. 淺談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地下水環境保護[J]. 地下水,2020,42(5):42-46.
[2] 李璞媛,徐華冰. 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地下水環境保護措施分析[J]. 文淵:中學版,2021(1):734.
[3] 白樂寧. 淺談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地下水環境保護[J]. 建筑與裝飾,2020(32):96.
[4] 王大祥,張文龍,趙青峰,等. 地下水環境保護及其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 河南科技,2021,40(7):135-137.
[5]趙軍如. 我國地下水資源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20.
[6]張國棟. 灌區水環境特征及其影響效應研究[D]. 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