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楠
摘要:該文總結了世界發達國家在建筑垃圾政策管理方面的發展歷程、經驗和現行政策,以及我國建筑垃圾的管理政策、實施情況。通過對國內外政策差異的對比分析,指出了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在法律法規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產業前景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發展建議。旨在促進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進一步發展,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共同打造綠色和諧社會。
關鍵詞:建筑垃圾? 資源化? 循環利用? 政策措施
中圖分類號: X799.1?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experience and current policies of construction waste policy managem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China.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olicy differences, it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China's construction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and industrial prospec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It aim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 promote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jointly build a green and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Recycle utilization; Policy measures
隨著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筑垃圾處理會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1]。發達國家采取了相應的政策和技術,使建筑垃圾利用率達到90%以上,有效解決了建筑垃圾處理問題。相比之下,我國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還處于較低水平。需盡快研究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的政策措施[2-3]。該文回顧了世界發達國家現有的建筑垃圾控制和處理措施,通過對國內外建筑垃圾行業法律、政策及處理方法的比較,為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發展提供建議措施。
1 國外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進展
1.1美國
美國作為成熟的工業化國家,有著較完整和成熟的建筑垃圾管理體系。 1965年頒布《固體廢物處理法》,提出首次建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的信息平臺,同時建立回收標準、建筑垃圾稅收優惠等法律制度。 1990年《污染預防法》,開始明文規定對建筑垃圾進行源頭控制。
美國在建筑垃圾管理機制上經歷了3個階段。一是以政府主導、行政干預;二是市場化經濟激勵;三是政府與企業自律相結合。現如今,基于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和產業能力,美國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率幾乎達到100%。
1.2德國
二戰后,德國面臨大規模建設需求與建筑材料供應緊張的矛盾。德國政府從戰后建筑的廢墟開始,開始將大量建筑垃圾用于國家建設。目前,德國的建筑垃圾管理走在世界前列。德國政府高度重視與建筑垃圾相關的科學研究與開發,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循環經濟相關研究,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大型企業和民營科研院所投身科學研究。經過長期的研究,德國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4]。德國政府對建筑垃圾回收企業有一定的資金支持。此外,國家循環經濟產業的相關公司會與德國政府共同建造研發建筑垃圾處理產業鏈,支持建筑垃圾回收產業。
1.3韓國
韓國的工業化起步較早,建筑垃圾問題在21世紀初開始逐漸顯現。 2003年頒布《建筑垃圾資源化促進法》,開始大力推動城市建筑垃圾的利用,從建筑垃圾現場處理和建筑垃圾減量化兩個方面明確了政府和企業雙方的責任要求。同時韓國交通運輸部頒布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要點》中明確建筑垃圾不同利用方式下質量參考標準。到2006年,建筑垃圾利用率高達97%,主要用于路墊、基層等,部分用于再生混凝土。
2 國內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進展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基建大國,我國新建的項目不計其數,但同時舊房改造、道路改建等項目也逐漸增加,因此也面臨著嚴峻的建筑垃圾問題。與歐美、日本等國家相比,我國在建筑垃圾資源化起步較晚,在進入21世紀后逐漸開展建筑垃圾處置工作[5],如表1所示,相關政策規范和管理模式等仍有待提高和完善。
據統計,我國已有70多個省、市、地區制定了地方性建筑垃圾的地方性法規。北京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設垃圾綜合處置工程,逐步實現建筑垃圾利用率達到80%的目標。為應對不斷增加的建筑垃圾量,上海市于2018年1月實施了《上海市建筑垃圾處理管理條例》,對產品標準、政策支持等做了明確規定。江蘇省 2020 年9月印發《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指導意見》。計劃2020年底,完成“江蘇省建筑施工標準化星級工地”標準,將建筑垃圾減量化和再生利用資源化、產業化等相關內容納入評分體系中。展望2025年底,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將逐步高于30%。
3 國內建筑垃圾資源化存在問題與發展建議
3.1存在問題
3.1.1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備
目前,雖然我國已經頒布或修訂了很多法律法規,但我國建筑垃圾的利用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針對新情況、新問題的配套政策法規,沒有形成收集、運輸、加工和產品。從源頭到尾端的完整的質量監管和產品推廣應用體系,沒有形成資源型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3.1.2技術標準體系不完善
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技術標準體系不完善有待完善。現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中,對建筑垃圾的拆除、分類、運輸、處理等幾乎沒有涉及。由于缺乏國家統一的質量驗證標準,其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同時也無法完全把握自身的特點,使其處于尷尬境地,極大地影響了產品的推廣和使用。
3.1.3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前景不明朗
目前,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在建筑垃圾應用技術領域研究較少,缺乏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術與設備的適用性研發與設計;建筑垃圾資源化建設項目缺乏統籌規劃和成套工藝設備供應商。
3.2發展建議
3.2.1加強立法專業性和針對性
現我國各種法律規定的相關執法機構不是一致,職能分工存在重疊或空缺,相關法律難以細化。我國可以結合我國城市和建筑垃圾處理的具體國情,加強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法律體系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從而實現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
3.2.2確立生產者責任制度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給城市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建筑垃圾。應從源頭開始管控,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責任落實到具體生產者,不能僅通過社會呼吁,不重視法律手段的作用。現如今我國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仍有很長的發展過程,明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責任主體,將縮短我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發展時間。
3.2.3提高建筑垃圾產業經濟政策扶持力度
建議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目錄中的“資源與環境技術”中增加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6],對從事建筑垃圾產業化企業可以依法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同時其建設的項目可以依法申請認定為高新技術項目。同時政府對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企業給予企業貸款,貼息優惠等政策。
4 結語
該文比較了我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法律政策和處理方式,指出我國建筑垃圾回收處理在法律法規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產業前景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今后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發展應加強立法的專業性和針對性,使城市建筑垃圾的處理依法依規,減少不必要的污染和浪費,積極推廣可再生產品的應用和利用。完善對建筑垃圾行業的經濟政策支持。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難度將大大降低,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共同打造綠色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MALKANTHI S.N.,WICKRAMASINGHE W.G.S.,PERERA A.A.D.A.J.. Use of Construction Waste to Modify Soil Grading for Compressed Stabilized Earth Blocks (CSEB) Production[J]. Case Studie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2021, 15:717.
[2]張齊,孫懷濤.國內外建筑垃圾處理相關政策法規對比分析[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20, 40(1):85-87.
[3]商曉儒.水泥穩定建筑垃圾路面基層的技術性能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9.
[4]劉海凌,劉歡文,何文華,等.國內外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21,39(9):96-98.
[5]韓永國. 建筑垃圾再利用助力海綿城市建設[N].中國建材報,2021-08-27(2).
[6]張宗樓.淺論建筑垃圾與生活垃圾協同處理的可能性[J].住宅與房地產,2020(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