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盈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寧夏銀川 750021
游客滿意度是評價旅游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元素。20世紀70年代,“滿意度”研究進入旅游學界,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旅游滿意度成為旅游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國外的學者們主要集中于對游客滿意度的概念[1]、形成機制[2]、滿意度測評模型[3]及其與游客行為意向[4-5]的關系進行研究。國內方面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研究重點主要在游客滿意度的影響因素[6-7]和滿意度的作用[8-9]等方面。生態旅游,因其強調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為準則、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而被譽為“回歸大自然之旅”“綠色之旅”[10]。最早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1983年提出。一經提出,便引起世界各國的強烈反響。近些年,關于生態旅游的研究越來越多,且多集中在生態旅游游客的滿意度[11]、生態旅游體驗對旅游者的環境態度和行為意向的影響[12-13]、生態旅游游客感知價值對其忠誠度[14]和環境行為意向的影響[15]、生態旅游體驗的價值和感知價值的維度與質量評價[16]、生態旅游游客體驗及其影響因素[17]等方面。
總體來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關注的是旅游區游客滿意度、環境態度和責任行為等的影響,對生態旅游游客的體驗類型及其影響因素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鑒于此,本文通過對寧夏鹽池縣哈巴湖生態旅游區游客滿意度的研究,從游客對生態旅游的感知度、參與度以及游客對交通條件、服務質量、服務設施、自然景色、田園風情、餐飲住宿、活動項目、農事體驗和拓展研學等九個方面的滿意程度,利用相關分析、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法,開展了游客總體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為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依據和建議。
區位優勢:哈巴湖生態旅游區位于鹽池縣王樂井鄉,地處陜、甘、寧、蒙四省(區)交界地帶,東西南北邊界分別與陜西省定邊縣、同心縣、甘肅省環縣、內蒙古鄂托克前旗相鄰。
自然條件:哈巴湖生態旅游區內沙、水、林交融,形成原生態、獨特的植物景觀空間,屬荒漠—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集原生態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生物資源、深厚的人文資源于一體。
農業基礎:景區內育有300畝苗圃,種植中藥材及采摘園200畝,種植時令果蔬16畝,涉及種植、修剪、嫁接、采摘等體驗活動。
經濟條件:哈巴湖生態旅游區2017年接待游客14.1萬人,2018年接待游客18.1萬人,2019年接待游客23.8萬人。從近幾年的收入狀況看,該景區年接待游客人數不斷增加,年營業收入也隨之增加。
經過實地調研和資料的收集整理,本研究將寧夏鹽池縣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的生態開發模式劃分為生態觀光模式、農家樂模式、休閑娛樂模式和科普研學模式。
生態觀光模式:巴湖生態旅游區內樹木繁茂、植被多樣,形成了原生態、獨特的植物景觀空間,因此生態觀光模式成為該景區打造的主要的生態模式之一。
農家樂模式:哈巴湖生態旅游區依托祥云山莊現有基礎,將生態、生活、休閑、景觀、娛樂等功能有機結合,形成以生態采摘、特禽養殖、農家旅館、休閑娛樂為特色的生態體驗區。
休閑娛樂模式:哈巴湖生態旅游區內具備:自駕車營地、射箭館、足球場、排球場、兒童游樂場、叢林穿越、沙漠沖浪、游船觀湖,休閑垂釣、民俗表演、篝火晚會、自行車騎行等十余項特色游覽與娛樂項目活動。
科普研學模式:哈巴湖生態旅游區建立了科研宣教中心,是一座集自然生態、人文歷史的生態博物館,收藏了鹽池縣地區具有科學價值的動物、植物、古生物、古人類、礦物、巖石、地質礦產等自然標本以及生物基因資源,并在此進行科學普及等工作。
哈巴湖生態旅游區位于寧夏鹽池縣王樂井鄉,是國家AAAA級生態景區,草原、森林等植被覆蓋率達到85%以上,同時蘊含多種珍稀動植物資源,是人們休閑自駕、康體養生、研學體驗的理想之地。哈巴湖著重打造集生態觀光、休閑運動、特色度假、自駕休閑、科普研學為主要功能的寧夏東部環線自駕車旅游勝地[18]。
本研究對鹽池縣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的游客開展問卷調查,共收集問卷158份,其中有效問卷128份,為保證分析的合理性,本次分析只針對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本次調查的128名游客中,有122名游客來自寧夏本地,僅有6人為外省游客,因此,本文未考慮游客地區因素的影響(見表1)。
表1 調查問卷基本信息統計
相關分析法:相關分析法就是研究兩個或兩個以上隨機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的統計分析方法[18]。本研究運用相關分析法分別對游客的性別、年齡與生態旅游的了解程度和感興趣程度進行分析,以探究游客的性別、年齡與生態旅游的了解程度和感興趣程度是否存在相關關系。
方差分析法: 方差分析用于兩個及兩個以上樣本均數差別的顯著性檢驗[20]。本研究運用方差分析法檢驗不同年齡段的游客參與生態旅游頻率的差異性,以探究不同年齡段的游客參與生態旅游的頻率是否存在差異。
回歸分析法:回歸分析法是確定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變量之間相互依賴的定量關系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19]。本研究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生態各個因素和總體滿意度做了回歸分析,以探究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生態各因素和總體滿意度之間的依賴關系。
從封三圖1和封三圖2中可以看出,被調查者對生態旅游的了解程度并不高(非常了解占25.56%),但對生態旅游的感興趣程度普遍較高(感興趣程度達98.44%)。
圖1 游客對生態旅游的了解程度圖
圖2 游客對生態旅游的感興趣程度
為探討游客感知度的相關性,本研究基于SPSS統計分析軟件,利用相關性分析,研究了游客性別、年齡等因素與游客對生態旅游了解程度和感興趣程度的相互關系(見表2)。從結果中可以得知,游客的性別與游客對生態旅游了解程度、感興趣程度的相關性均不顯著(P> 0.05),而游客的年齡與游客對生態旅游了解程度、感興趣程度的相關性均在0.01水平上極顯著(P< 0.01),而且呈現負相關性,表明游客的年齡越小,其對生態旅游的了解和感興趣程度就越高,反之越低。
表2 相關性分析統計結果
1 游客參與生態旅游的頻率
從游客參與生態旅游的頻率(見封三圖3)中可以看出,在128名游客中,有54人選擇了一年1次,占比42.19%;有33人選擇了一年2—3次,占比25.78%;有16人選擇了一年4次以上,占比12.5%;有25人選擇了其他(主要包括多年參與1次或從未參與過),占比19.53%。結果表明,有80%以上的游客每年至少參與1次生態旅游,說明游客對生態旅游的認可程度較高。
圖3 游客參與生態旅游的頻率
2 游客參與生態旅游的影響因素
為探討不同性別、年齡的游客參與生態旅游頻率的差異性,本研究運用方差分析法對此進行分析。游客性別對旅游頻率的方差檢驗值P< 0.05,不符合進行方差分析的要求,因此,僅做游客年齡的影響(見表3)。游客年齡對旅游頻率的差異性檢驗結果在0.01水平上極顯著(P< 0.01),表明不同年齡段的游客參與生態旅游的頻率存在顯著差異,而且通過參與生態旅游頻率的平均值可以得知,18—30歲的游客一年的平均參與次數為1.13次,31—50歲的游客一年的平均參與次數為1.38次,50歲以上的游客一年的平均參與次數為1.56次,說明隨著游客年齡的增加,其參與生態旅游頻率也增加。
表3 游客年齡對旅游頻率的方差分析
1 游客游玩時間
本研究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游客假期選擇和停留時間進行了調查研究(見封三圖4、圖5)。從結果中可以看出,有超過50%的游客是會選擇周末參與哈巴湖的生態旅游,且停留時間不超過1天;有22.66%的游客選擇十一假期參與生態旅游,且游玩時間均在2天以上;有不足10%的游客選擇五一假期、春節假期參與生態旅游;18.75%的游客選擇其他時間參與生態旅游。總體來看,游客中絕大部分(95.3%)來自寧夏地區,且哈巴湖生態旅游區內游玩項目較少,1天的時間可完成多數游玩項目,選擇駐足留宿的游客多數是為欣賞夜景。
圖4 游客假期選擇和停留時間
圖5 游客假期選擇和停留時間
2 游客旅游模式選擇
通過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內游客生態旅游模式的選擇調查結果(見封三圖6)表明,有37.5%的游客選擇生態觀光模式,主要參與一些觀光游覽項目;有11.72%的游客會選擇休閑運動模式,包括荒漠徒步穿越、踏青趣味運動等活動;有24.22%的游客選擇特色度假模式,包括篝火晚會、野外露營等特色活動;有21.09%的游客選擇自駕休閑模式;有5.47%的游客選擇科普研學,主要為30歲以下的人群。總體來看,游客們對生態觀光、特色度假、自駕休閑的模式選擇較多,主要在于當地特有的自然風光和慢節奏生活,尤其以30—50歲的游客居多。
圖6 游客生態旅游模式的偏好
從游客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的總體滿意程度上看(見封三圖7),有42.19%的游客表示非常滿意,30.47%的游客表示比較滿意,22.66%的游客表示滿意,僅有3.13%和1.56%的游客對生態旅游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總體滿意程度較高。為進一步研究游客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滿意程度的影響,本研究利用回歸分析(見表4、表5),選擇游客對交通條件(x1)、服務質量(x2)、服務設施(x3)、自然景色(x4)、田園風情(x5)、餐飲住宿(x6)、活動項目(x7)、農事體驗(x8)和拓展研學(x9)等9個因素的滿意程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作為自變量,以游客對生態旅游區的總體滿意程度為因變量,建立了滿意度與影響因素間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結構形式如下:
圖7 游客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的總體滿意度
其中,y表示游客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的總體滿意度,a1—a9為自變量x1—x9的系數,b為常量。
表4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
表5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系數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F檢驗值為10.01,P< 0.05,表明回歸模型通過檢驗。哈巴湖生態旅游區游客滿意度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結構如下:
為進一步反映各因素對總體滿意度的影響,本研究對系數進行了標準化處理,結果如下:
從式(3)中可以看出,9個因素的系數各不相同,說明不同因素對游客滿意度的影響不同。在標準系數中,交通條件的系數值最大,表明交通條件是影響游客滿意度的最重要條件;其次影響由大到小分別有服務設施、餐飲住宿、活動項目、服務質量,這些因素的系數值均在0.1以上,表明游客對這些因素越滿意,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的總體滿意程度就越高;而田園風情、拓展研學、農事體驗、自然景色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的總體滿意度相對較小,可能是由于哈巴湖生態旅游區以游玩項目體驗為主,在調查的游客中,參與田園風情、拓展研學、農事體驗、自然景色的較少,無法有效反映這四個因素對總體滿意度的影響。
通過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存在的問題調查研究(見封三圖8),結果表明,有67.97%的游客認為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的宣傳力度不夠,知名度不夠高,游客對特色項目不了解;有51.56%的游客認為該旅游區休閑設施、項目偏少,致使游客駐足留宿較少;有35.94%的游客認為該旅游區的基礎設施不完善,交通不便;有32.03%的游客認為該旅游區自然、文化資源少,風景不優美;有26.56%的游客認為該旅游區管理、服務不到位。由此可以看出,知名度不高,旅游區休閑設施偏少,基礎設施不完善是其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未來旅游區應著重解決的問題。
圖8 哈巴湖生態旅游區存在問題
本文對寧夏鹽池縣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的游客滿意度進行了研究,通過對游客的滿意度調查數據,利用相關分析、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探究了游客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主要結論有以下三點。
第一,根據游客對生態旅游的感知度和參與度分析結果,絕大部分游客對生態旅游比較感興趣,但多數游客對生態旅游并不十分了解,也只是偶爾參與生態旅游,而且年齡越大的游客對生態旅游的了解程度越低,但其參與生態旅游的頻率越高,反之對生態旅游的了解程度越高,但其參與生態旅游的頻率越低。
第二,根據游客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的偏好和旅游模式選擇分析結果,大部分旅游傾向于利用周末時間進行2天以內的生態觀光、特色度假和自駕休閑等旅游模式,主要是由于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的游玩設施不完善、游玩項目不夠豐富、寧夏本地的游客較多。
第三,根據游客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的滿意度分析結果,有72.66%的游客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從交通條件、服務質量、服務設施、自然景色、田園風情、餐飲住宿、活動項目、農事體驗和拓展研學等九個方面對總體滿意度影響程度上看,交通條件、服務設施、餐飲住宿、活動項目、服務質量等對滿意的影響較大。
根據游客對哈巴湖生態旅游區滿意度的調查結果,以后需要從四個方向加強開發建設力度。
將提升游客的學習體驗作為生態旅游區建設的重要標準之一,增加學習教育的旅游項目,切實發揮生態旅游區的環境教育功能,提升游客的學習體驗。
進一步完善旅游資源,應注重游客體驗,加大旅游區內餐飲行業服務的質量,注重完善配套,注重游客對旅游區游覽標識及指示牌、交通引導標識等的需求,通過改善旅游配套設施提升游客滿意度。
深入挖掘生態資源的教育和文化價值,借鑒博物館、科技館、紅色旅游地的教育開展模式,打造天然生態博物館、自然科技館等,充分發揮環境教育功能。
提供關于生態環境、動植物、歷史文化資源等的沉浸式教育產品和互動式娛樂產品,讓游客在游樂中習得環境意識、環境認同和環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