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燕
(上海奉賢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1499)
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城市園林景觀中風格單一、毫無特色的植物綠化形式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人們不僅希望在公園中能看到遍地鮮花,還期待在街道、廣場、公共綠地等硬質地面上也有顏色豐富的四季植物。花箱植物因形式多樣、移動靈活,可實現植物與環境的完美融合,具有柔化硬質景觀以及彩化和美化道路、廣場、街區等作用,成為了硬質地面綠化的首選。但是,由于花箱植物生長空間有限、容易受到環境條件脅迫、需維持較長的綜合觀賞期,故對植物的選擇和搭配具有較高的要求。在上海地區,夏季是少花的季節,且高溫高濕,有時甚至會出現短期的干旱,因此,夏季成為了花箱植物材料最難選配的季節。鑒于此,筆者針對上海地區夏季花箱植物材料的選擇和配置組合,開展了相關試驗,以期提高花箱植物的觀賞效果。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根據夏季可用植物材料的苗源和花箱配置所需要的主材和輔材,筆者于2019年、2020年選取不同種類和株型的植物材料26種,其中草本15種、藤本4種、木本7種,見表1。植物材料均選擇成品盆栽苗,要求植株健康、株型豐滿,且同一種類的植株規格大小一致。

表1 夏季花箱植物材料的種類、規格及特性
1.2.1 植物栽培
試驗在上海奉賢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的苗圃基地內進行,供試植物均栽培在同一環境條件下,且采用相同的養護管理措施。每種植物至少選取10株盆栽作為觀測樣品,栽培基質配方均為泥炭∶園土∶珍珠巖∶椰糠=6∶2∶1∶1。
1.2.2 數據采集
以3 d為1個周期,對供試植物的長勢、盛花期、開花(觀賞)效果、病蟲害發生情況、耐高溫性等進行記錄和評價。觀測時間為整個夏季,即7月—9月。
1.2.3 評分標準設定
在廣泛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觀察情況和記錄數據,筆者擬訂了五分制的具體指標評分標準,見表2。其中,花期或葉色觀賞期天數、花或葉豐滿度、病蟲害發生情況、生長勢等指標主要根據觀測結果進行打分,花色或葉色等指標主要參考專家意見進行打分,各個指標分值的總和即為該種植物的總得分。

表2 夏季花箱植物材料的評價指標及分值標準
花箱植物具體配置原則為:根據花箱(容器)大小選取高度合適的植物;直立性好的木本植物維護成本低、立體感好、易成為關注的焦點,可作為主材放在花箱的中心位置;藤本類植物能有效軟化線條,修飾容器邊緣,給人柔美、運動之感[1];草本類植物姿態萬千、形態多樣,葉色與花色搭配相宜,可為景觀增添意境美。
在不同配置模式的花箱配置好不同植物后,筆者對其在道路、廣場等處進行了示范應用,并對花箱植物的觀賞效果(包括花箱植物的整體觀賞期、整齊度、生長量、耐光性、雨季觀賞性等)進行了觀測評價。
筆者對不同配置模式的花箱擬定了以下3級評價標準:(1)花箱植物的株型、顏色搭配合理,色彩鮮艷,主次分明,植株長勢良好,無明顯病蟲害發生,整個夏季無需更換花材,養護管理簡單,此花箱觀賞效果好,為可推廣的花箱配置模式。(2)花箱植物搭配比較合理,色彩協調,但后期隨著植物生長,造成了植株密集,層次較多,需要修剪整理以保持良好的觀賞效果,且持續盛花期時間較短,期間最好換花1次,此花箱觀賞效果較好,為少許調整即可進行推廣的花箱配置模式。(3)花箱植物在前期搭配比較合理,色彩協調,但后期植株生長勢差,不能適應夏季高溫天氣,開花時間短,且影響了美觀,此花箱觀賞效果一般,為不建議推廣的花箱配置模式。
由表3可知,在26種花箱植物中,總分最高為33分、最低為26分。根據總分的分布,把26種植物分為2個等級,其中,總分在29分及以下的植物有11種,分別為醉蝶花、皇帝菊、五色梅、長春花、花葉蔓長春、常春藤、雙腺藤、變葉木、八仙花、紫葉美人蕉卡諾瓦和千層金,總分在30分及以上的植物有15種,分別為觀花草本植物9種(繁星花、大花馬齒莧、千日紅、香彩雀、豐花百日草、向日葵、鼠尾草、滿天星和美女櫻)、觀花木本植物3種(三角梅、扶桑、虎刺梅)、觀葉草本植物1種(彩葉草)、觀葉藤本植物1種(金葉甘薯)、觀葉木本植物1種(朱蕉),這15種植物在花箱中種植表現較優,具體表現為觀賞期長、花大、花色鮮艷、葉色亮麗、生長勢好,可作為夏季花箱植物材料進行應用。

表3 夏季花箱植物材料的各指標評分情況 (單位:分)
將不同配置模式的花箱分別置于遠東路、南奉公路、解放路、奉賢區BRT道路以及奉賢區主要廣場、燈桿上進行示范應用,對花箱的觀賞效果和植物生長情況每周觀測2次,并采用設定的評分標準進行綜合評價,以選出適宜不同環境的花箱配置模式。
2.2.1 馬鞍式花箱的應用效果
遠東路分別在航南公路到新建路段中央隔離帶應用馬鞍式花箱205組(全光照條件),在新建路到解放路段兩側隔離帶應用馬鞍式花箱64組(在梧桐樹下,有散射光),花箱均為水墨丹青PVC藝術馬鞍式花箱。經2年實際觀測發現,當馬鞍式花箱中植株密集、層次和顏色過多時,花箱植物的觀賞效果一般,且對行車有一定影響;當馬鞍式花箱植物采用三角梅和繁星花的配置組合時,不僅形式比較簡潔,而且觀賞效果較好,更能在整個夏季均保持良好的觀賞效果。
奉賢區BRT道路在遠東路到浦星公路段中央隔離帶應用馬鞍式花箱5 437組。BRT道路全線跨度大、路程長,花箱植物的耗材大,每次需要更換3萬~4萬盆,養護成本相對較高,故受經濟投入低的限制,BRT道路馬鞍式花箱的配置植物種類以草本植物為主,主材選用直立草本植物,下層輔材選用藤本植物,但在顏色上增加了更多的選擇(不局限于紅色系),并適當增加觀葉植物的選用,具體選用的植物為香彩雀、繁星花、鼠尾草、彩葉草等。經2年實際觀測發現,不同植物配置組合的花箱觀賞效果差異明顯,綜合考慮花箱植物的觀賞效果、整齊度和維護成本,可優先選用香彩雀和繁星花的配置組合。
2.2.2 組合花箱的應用效果
組合花箱主要由一大兩小三個花箱為一組、一桶一鏈一組的組合形式組成,較多應用于公共廣場、道路角頭等處,相對于馬鞍式花箱,組合花箱內的植物有更多的生長空間,植物種類的選擇也更為豐富。因此,筆者在奉賢區的明珠廣場、解放路望園路路口、展園路、年豐公園等處,設置了組合花箱,且均采用不同的花箱植物配置組合形式,從而積累更多的組合花箱植物配置經驗;同時,鑒于草本植物的選用相對固定,筆者嘗試選用了更多的觀花灌木和宿根植物作為組合花箱的主材,再搭配四季草本植物,以呈現更為豐富的花箱觀賞效果。經2年實際觀測發現,組合花箱宜推薦選用向日葵和金葉甘薯,或三角梅和繁星花,或朱焦和虎刺梅,或千日紅和彩葉草等配置組合。
2.2.3 燈桿花箱的應用效果
解放路在環城東路到金海路段應用燈桿花箱108組,均為懸掛在燈桿上的三層花箱。由于種植面積有限(一般一個燈桿花箱只能放進120盆草花),對花箱植物的選擇造成了一定影響,且燈桿花箱位于梧桐樹下,光照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位于道路南側的燈桿花箱的受光照時間較少,對花卉生長產生了較大影響。經2年實際觀測發現,受到燈桿花箱本身條件和生長環境的影響,燈桿花箱植物在夏季表現較差,尤其是一開始選用美女櫻作為配置植物的花箱,整個夏季的開花表現均較差;后來選用彩葉草作為配置植物,初期表現較好,后期由于需水量和長勢過快等問題,出現了植株倒伏,需要進行適當、及時地修剪,才能保持良好的觀賞效果;同時,也可選用豐花百日草作為配置植物,其耐熱、喜光,對高溫、高濕、強光照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觀賞效果較好。
2.2.4 掛籃式花槽的應用效果
解放路、南奉公路中央隔離帶應用掛籃式花槽(規格為50.0 cm×50.0 cm×12.5 cm的十二宮格白色花槽片,為共聚丙烯材質,既可有效防止紫外線腐化,又可重復利用[1]),采用馬鞍式掛法,用連接件將兩片花槽固定于護欄上,不僅不占用地面空間,還能起到防盜作用;大部分路段為全光照條件,小部分路段受道路兩側住宅樓的遮擋,部分時間段無光照。受花槽規格的限制,可供選用的花箱植物較單一,僅有繁星花、大花馬齒莧、彩葉草等。經2年實際觀測發現,大花馬齒莧不能適應上海地區夏季的高溫天氣,開花效果較差;彩葉草(紅色和黃綠色兩個品種)抗性強,觀賞效果較好,但要不斷進行修剪,以保持整齊性。
上海地區夏季天氣炎熱,選擇花箱植物時要特別考慮植物在高溫條件下的抗性和觀賞性。試驗結果表明,繁星花、大花馬齒莧、千日紅、香彩雀、豐花百日草、向日葵、鼠尾草、滿天星、美女櫻、三角梅、扶桑、虎刺梅、彩葉草、金葉甘薯、朱蕉這15種植物的觀賞期長、花大且花色鮮艷或葉色亮麗、生長勢好,適宜作為上海市夏季花箱植物材料。本試驗結果可為上海地區夏季花箱植物材料的選擇提供依據,但本試驗是在目前夏季可用植物材料的基礎上開展的,今后隨著可用植物品種的不斷豐富,夏季花箱植物的配置組合會有更多的選擇。
花箱植物在配置組合時,要依據容器大小、材質、周邊綠化、整個配置效果等綜合考慮[1]。本研究根據不同環境,配置了4種花箱的不同植物配置組合,并在不同地方進行了示范應用,通過對應用效果的觀測,從提升觀賞效果、降低維護成本考慮,馬鞍式花箱、組合花箱、燈桿花箱和掛籃式花槽均是較佳的花箱配置模式,可分別選擇不同植物配置組合應用于不同環境,具體植物配置組合見表4。

表4 不同配置模式花箱的推薦植物配置組合
本試驗結果不僅為上海地區夏季花箱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可參考的配置模式,還為上海地區硬質地面的環境美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此外,本研究還總結出了進一步提升花箱觀賞效果的經驗:(1)馬鞍式花箱在植物配置組合時,要注意觀花植物和觀葉植物相結合,把整體空間統一起來,以增添色彩。(2)組合花箱的植物配置宜主次分明,高低錯落有致,可將長勢良好的主材植物置于最高位置,其他草本植物作為輔材搭配低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2]。(3)燈桿花箱應考慮道路旁邊是否有喬木,且色彩不宜過多,在統一中求變化,使整個燈桿花箱顯得自然飽滿。(4)掛籃式花槽的植物配置宜品種相似,并通過對比色、互補色、冷色與暖色等的搭配進行自然過渡,以營造出空間層次變化。(5)同一季節不同道路上的花箱配置宜選用品種相似的植物,以確保同期整體更換,從而降低人工成本[1]。
在上海地區道路上應用花箱,不僅符合美的規律和人們的審美習慣,還能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且具有保駕護航、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不僅能將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隔開,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還能凈化汽車尾氣、吸收大氣污染物、滯塵、降噪、緩解熱島效應等),讓道路環境更加融洽和諧,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因此,隨著夏季可用植物材料的不斷豐富、更新,以及花箱類型的不斷改變,上海地區可不斷嘗試新的花箱配置模式和植物配置組合,并探索和積累花箱的施工養護技術和管理經驗,以不斷提升花箱觀賞效果,從而滿足硬質地面綠化的欣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