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龍 何 成
(1上海惠多利農資有限公司,上海 201609 )
(2上海農得利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稻瘟病是上海市水稻生產上的三大病害之一,發生嚴重時,會使水稻產量損失達50%以上。上海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適宜稻瘟病的發生。近年來,為促進優質稻產業發展,上海市廣大農民在進行水稻種植時,選用了一些口感軟糯、食味清香略甜的水稻品種,但這些水稻品種易感稻瘟病,導致稻瘟病(特別是枝梗瘟和谷粒瘟)的發生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趨勢。在此背景下,為減少稻瘟病對上海市水稻生產的影響,筆者于2020年進行了22%春雷·三環唑懸浮劑、75%三環唑可濕粉劑、4%春雷霉素水劑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藥效比較試驗。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在上海市松江區泖港鎮進行。供試水稻品種為“南粳46”,于2020年6月14日直播。試驗防治對象為稻瘟病。
試驗設5個處理,其中以75%三環唑可濕粉劑、4%春雷霉素水劑為對照藥劑,每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面積為80 m2,隨機區組排列,具體試驗設計見表1。

表1 試驗處理設計情況
分別于2020年8月25日、9月5日采用3WBDI6 HBA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噴霧防治水稻稻瘟病,藥液用量為525 kg/hm2。試驗前后20 d和試驗期間未用其他藥劑防治過其他病蟲害,試驗時水稻處于孕穗末期,長勢良好,田間未有葉瘟病發生。
第1次施藥當天(8月25日),晴天,平均溫度為27.2 ℃,最高溫度為30 ℃,最低溫度為23.6℃,相對濕度為54%。第1次施藥后7 d內,日平均溫度為26.0 ℃,平均日最高溫度為30.8 ℃,平均日最低溫度為22.9 ℃,平均相對濕度為71%,且7 d內有2次降雨,雨量共計21.2 mm。
第2次施藥當天(9月5日),晴天,平均溫度為24 ℃,最高溫度為29.3 ℃,最低溫度為19.5℃,相對濕度為80%。第2次施藥后10 d內,日平均溫度為24.4 ℃,平均日最高溫度為28 ℃,平均日最低溫度為21.1 ℃,平均相對濕度為79.7%,且10 d內有5次降雨,雨量共計118.8 mm。
于第2次施藥后30 d、各處理病情穩定后進行防效調查,每小區選取5個點,每點調查60株水稻,記錄調查總株數、病穗數、病級數,計算病穗率、病指、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并在施藥后l~7 d觀察各處理區水稻生長有無異常。
病穗率=(病穗數÷調查總穗數)×100%,病情指數=[∑(各級病株數×相應級數值)÷(調查總株數×9)]×100,防治效果=[(對照區藥后病情指數-處理區藥后病情指數)÷對照區藥后病情指數]×100%。
經觀察,各處理區水稻生長均正常,未見有明顯異常現象發生,說明試驗藥劑在本試驗劑量下對水稻生長安全。
由表2可知,每667 m2用22%春雷·三環唑懸浮劑50、60 mL,對水稻稻瘟病的病穗防效分別為87.27%、93.71%,病指防效分別為88.04%、94.34%。對照藥劑每667 m2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25 g、4%春雷霉素水劑50 mL,對水稻稻瘟病的病穗防效分別為87.70%、68.24%,病指防效分別為87.82%、62.48%。由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可知,不同藥劑處理間對水稻稻瘟病的病指防效差異達顯著水平,其中每667 m2用22%春雷·三環唑懸浮劑60 mL處理對水稻稻瘟病的病指防效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表2 22%春雷·三環唑懸浮劑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間藥效分析
本試驗期間,試驗田雖然水稻稻瘟病發生普遍,病穗率較高,但以枝梗瘟和谷粒瘟發生為主,故各處理水稻稻瘟病的病情指數相對不高。試驗結果表明,22%春雷·三環唑懸浮劑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效較好,每667 m2用22%春雷·三環唑懸浮劑50 mL,對水稻稻瘟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別為87.27%和88.04%,與對照藥劑每667 m2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25 g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效相當,且防效極顯著高于對照藥劑每667 m2用4%春雷霉素水劑50 mL;每667 m2用22%春雷·三環唑懸浮劑60 mL對水稻稻瘟病的病指防效和病穗防效均在93%以上,防效極顯著高于兩種對照藥劑。因此,在大面積防治水稻稻瘟病時,建議每667 m2用22%春雷·三環唑懸浮劑50~6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