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貞清 潘 燁
(1上海鮮花港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 201303;2中荷農業部上海園藝培訓示范中心,上海 201303)
觀賞竹芋是竹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目前市場上較受歡迎的觀葉類盆栽植物[1]。竹芋原生于熱帶地區,喜溫熱性氣候,故多種植于溫室中,且竹芋的種植溫度大多要求保持在18~25 ℃;若外界溫度低于16 ℃,部分竹芋品種會出現凍害[2]。段吉光[3]提出,只有外界溫度高于15 ℃時,才可從南方向北方運輸竹芋,故秋冬季不適合購買竹芋。因此,秋冬季的竹芋運輸和擺放成為了竹芋生產者和使用者面臨的難題,這也影響了秋冬季的竹芋生產和銷售。在此背景下,筆者在自然低溫條件下,觀察了低溫對不同竹芋品種的影響,以期更進一步了解成品竹芋對低溫的反應,從而為竹芋的生產和銷售提供理論依據。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的竹芋品種共有19個,分別為“馬克思”“貓眼”“翠葉”“新飛羽”“老飛羽”“雙線”“馬瑞亞”“青背天鵝絨”“孔雀”“新美麗”“青蘋果”“彩虹”“美麗”“幸運女神”“閃亮之星”“紅日”“魅力之星”“銀雙線”“紅美麗”,均為上海鮮花港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生產的竹芋品種,見表1。供試植株在低溫處理開始時均達到出貨標準,種植基質均為進口泥炭,各品種根據實際需求在試驗期間進行灌溉。

表1 竹芋低溫處理試驗的竹芋品種介紹
試驗時間為2020年2月28日(第1天用D1表示)至4月10日(第42天用D42表示,下同),共42 d。在上海鮮花港未加溫的大棚中,利用自然低溫,對19個竹芋品種進行低溫脅迫處理,大棚中空氣相對濕度為65%~85%,試驗期間的日最高溫與日最低溫變化見圖1,其中,日最高溫最高為24.9 ℃、日最低溫最低為5.1 ℃,溫度均值為12.7 ℃。

圖1 竹芋低溫處理試驗期間的日最高溫與日最低溫變化
鑒于筆者未能找到詳細描述竹芋冷害程度判斷標準的相關文獻,故筆者根據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竹芋營養器官的受傷害程度,制定了竹芋低溫冷害程度及判斷標準,見表2。

表2 竹芋低溫處理試驗中低溫冷害程度及判斷標準
每日依據低溫冷害判斷標準對不同竹芋品種進行評價,記錄各品種出現不同冷害程度的時間,試驗結束后對各品種進行耐寒性評價。
由表3可知,“幸運女神”最早出現冷害癥狀(D2),并于D4達到重度冷害,在D8出現枯萎死亡;“彩虹”“美麗”“閃亮之星”“紅日”“魅力之星”“銀雙線”“紅美麗”在D12~D18出現重度冷害癥狀,且在D24出現枯萎死亡;“雙線”“馬瑞亞”“青背天鵝絨”“孔雀”“新美麗”“青蘋果”在D35出現輕微冷害癥狀,且植株的觀賞價值在整個試驗中均未受到明顯影響;“馬克思”“貓眼”“翠葉”“新飛羽”“老飛羽”未出現冷害癥狀,植株觀賞價值也一直未受到影響。

表3 竹芋低溫處理試驗中各品種發生不同冷害程度的時間
根據不同竹芋品種在本試驗期間表現出的不同冷害程度,將19個竹芋品種劃分成為3個耐寒等級,其中,耐寒品種有5個,分別為“馬克思”“貓眼”“翠葉”“新飛羽”“老飛羽”;較耐寒品種有6個,分別為“雙線”“馬瑞亞”“青背天鵝絨”“孔雀”“新美麗”“青蘋果”;不耐寒品種有8個,分別為“彩虹”“紅美麗”“紅日”“美麗”“魅力之星”“閃亮之星”“銀雙線”“幸運女神”。
試驗結果表明,根據不同竹芋品種在試驗期間表現出的不同低溫冷害程度,可將19個竹芋品種分為耐寒品種(“馬克思”“貓眼”“翠葉”“新飛羽”“老飛羽”)、較耐寒品種(“雙線”“馬瑞亞”“青背天鵝絨”“孔雀”“新美麗”“青蘋果”)和不耐寒品種(“彩虹”“紅美麗”“紅日”“美麗”“魅力之星”“閃亮之星”“銀雙線”“幸運女神”)。其中,“幸運女神”屬于極不耐寒植物,在低溫脅迫處理第8天即出現枯萎死亡。
本試驗結果有助于竹芋在秋冬季進行運輸、擺放。例如,在竹芋秋冬季運輸中,對于不耐寒品種,需額外進行保溫處理(如增加保溫棉、使用恒溫運輸車等),以降低竹芋在秋冬季運輸中的損耗率;對于“幸運女神”這類極不耐寒品種,建議不要在外界溫度低于10 ℃的季節進行運輸,以免損耗量過大,增加成本。同時,建議花卉租擺企業或其他相關用戶避免將不耐冷竹芋品種長期(超過10 d)擺放于無加溫的低溫環境中(低于5 ℃),以免縮短這些竹芋品種的擺放觀賞期;而且,鑒于竹芋在受冷害后,狀態變化非常快,從輕微冷害到重度冷害可能只需3~5 d,故花卉租擺企業或其他相關用戶在使用和觀賞這類竹芋品種時,應多注意觀察,一旦發現有冷害癥狀發生應及時進行更換,以免影響竹芋的擺放效果和觀賞效果。
然而,本次試驗依然還有未能探索到的領域,例如,不同竹芋品種在不同濕度環境中或在封閉箱體中是否會對低溫有不同的反應,或在出現冷害癥狀但觀賞價值未受影響的情況下,這類竹芋品種經過環境條件改善后,接下來的生長是否會變好等,這些問題均需進行更多的試驗去探索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