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細彥
面對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客觀問題,如何做好發展文章,實現后發制勝?夯實基礎、鍛造長板、激活稟賦,是練好“內功”的不二法門,而想要實現轉型升級、換道超車,功夫往往在詩外。
金山區位于上海西南隅,與浙江嘉興區域接壤,長期以來經濟發展塊頭小、步子慢,頂著農業大區的帽子,過著財政窮區的日子。建區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一批批項目在落地、一個個園區在雄起、一組組數據在閃光,尤其是近期提出全面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更是點燃了金山人奮起超越的夢想。實踐證明,唯有保持定力,才能在資源整合中得到最優解;必須匠心獨運,才能在稟賦激活中實現品牌重塑,最終實現換道超車、跨越發展。
經濟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展開,環境的優劣往往決定著經濟發展的快慢。表面看,優勢和劣勢是相互對立的,但這種對立并不是隔絕的鴻溝,而有著轉化的橋梁。只要善于變換思維角度去發現、挖掘潛能去改變,就可以把劣勢變成優勢。
孤立地、靜止地看,金山遠離上海中心,與浙江交界,區位劣勢明顯。但系統地、辯證地看,金山有著“兩個扇面”的獨特區位優勢,由此而形成宏大布局,放大發展力量。“北扇面”,立足金山眺望市區,金山是上海的遠郊城區,在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背景下,可承接市區的優質資源、強勢產業、便捷交通等輻射。近幾年,市區優質教育、醫療和人才、資金等資源不斷流向金山,產業合作成為常態,市區與金山的公共交通也日益便捷。“西扇面”,立足金山顧盼浙江,金山是浙江與上海連接互動的紐帶,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推動下,可與長三角周邊城市對接聯動、合作共贏,發揮門戶節點城市的功能,由此而雙向賦能、助推發展。近幾年,金山區積極主動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強企地合作、區區合作、滬浙合作,實現由依靠中心城區輻射的“一個扇面”向承接市區輻射和對接浙江的“兩個扇面”轉變,努力打造上海和浙江毗鄰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
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環境,是后發地區必須破解的難題。后發地區在追趕型增長階段,片面追求經濟的快速增長,出現“經濟這條腿長、環境這條腿短”的現象,陷入“沒有發展的增長”的窘境。金山曾經選擇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小化工、小電鍍、小塑料等產業無序擴張,導致優質資本進不來、優秀人才留不住,付出過巨大的代價。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金山區委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重整河山,“十三五”時期扎實開展兩輪環境綜合整治,累計投入301.7多億元,完成整治項目735個,涵蓋了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改造、廢氣深化治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在“十三五”末,金山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8.2%,比“十二五”末提高18.6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32微克/立方米,比“十二五”末下降45.8%。全面消除769條段劣V類水體。“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生態環境的蛻變,使金山得到“大而優”資本的青睞。投資5.5億美元的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項目,兩年來經過多家多輪博弈,最終“花落金山”,預計2024年初建成開園,成為全球最大的樂高樂園度假區之一。
后發地區往往營商環境差,不僅難以吸引高能級項目和優質資本,甚至現有的企業也可能遷走,形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金山區在加強基礎設施、平臺功能等硬件建設的同時,堅持公正、需求和效率導向,加強軟件建設,提升服務水平,打造“近者悅、遠者來”的良好營商環境。著力營造公正的法治環境,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特別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真正讓企業家在金山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扎實推進企業需求閉環響應機制改革,以線上云平臺服務和線下派單服務為依托,構建服務企業“一攬子”閉環響應機制,保障“企業一吹哨,政府就上門”,使服務企業碎片化、形式化等問題逐步化解。積極探索和推廣“拿地即開工”模式,讓一張流程圖實現全鏈條并聯審批,一個時間表確保項目與時間賽跑,一個工作日完成全部審批流程。金山區營商環境的改善,引來八方商賈聚集,2020年內外資簽約項目計劃投資總額超600億元,創歷史新高,經濟領域存在的“馬太效應”得到有效破解。
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源的多寡決定著發展速度的快慢、發展空間的大小和發展績效的好壞。資源雖然具有稀缺性,但這種稀缺并不是絕對的,發揮主觀能動性,破除慣性束縛,就能推動資源的生發,實現資源從無到有的華麗蛻變,一樣地書寫時代華章。
后發地區制造業基礎相對薄弱,而且一般囿于傳統制造業領域,不轉型則無出路,不增新則無騰飛。而金山區選擇了“雙輪驅動”:一個輪子是持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特別是對化工產業,堅決告別“傻大粗”,不搞“按噸賣的化工”,朝著“精綠高”的方向轉型,做“按斤、按克賣的化工”,加快發展碳纖維復合材料、高端彈性體、新型涂料、氫能源等產業,實現高技術、高效益、高附加值。2021年新年伊始,總投資35億元的上海石化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在金山開工,投產后將一舉改變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全部依賴進口、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另一個輪子就是推動新興產業集聚發展。金山區緊緊抓住產業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時代機遇,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阿里金山園區項目落戶金山,以阿里集團為投資主體,建設阿里云華東智能算力中心。金山華東無人機基地橫空出世,成為上海市26個特色產業園之一。上海阿里巴巴金山園區項目2020年開工建設,2025年達到設計產能,作為國內頂級智能算力中心,營收達百億元以上。金山正抓緊構建“X個特色微園—6個區級特色產業園—3個市級特色產業園”三級矩陣,發揮特色產業在區域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和支撐效應。
經濟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競爭,人才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后發地區受發展水平、事業平臺、政策環境等因素的制約,導致高中端人才難引進、難留住。金山區針對外引人才往往成為“飛鴿牌”人才的現象,積極探索培育金山籍“永久牌”人才的新路徑。本土人才“生于斯,長于斯”,熟悉這片土地的歷史和現在,他們更向往著家鄉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金山區推進“金種子”培育計劃,通過引導金山籍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助推金山籍優秀青年人才返鄉就業、創業。自2011年實施“金種子”計劃以來,金山區為本地籍非應屆大學生提供1500個掛職崗位,100余名“金種子”回到家鄉尋求發展、創業追夢。金山區還積極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對符合條件的金山本地戶籍學員的學歷提升給予學費全額補貼。從2014年啟動這項工作以來,全區已認定新型職業農民達3390名。這些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成為“田園綠領”,逐夢鄉村振興。上海仁生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夏劍鋒,實行精細化管理和綠色、有機種植草莓,產品俏銷上海市十余家商場超市,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百名杰出新型職業農民”。實踐證明,“永久牌”人才是后發地區促進區域發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市場經濟條件下,制度是無形而重要的資源。由于存在著摩擦成本等因素,實際制度供給常常不足,影響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土地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生產要素。金山區尊重市場規律,順應農民意愿,敢于“吃螃蟹”,率先進行制度創新,探索農村集體土地合理流動、量化入股的現實路徑。早在2014年,金山區就在推行家庭農場、完善專業合作社、做大農業企業同時,試點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農村土地經營權入股新的經營方式。農民簽約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后,將獲得土地流轉費和年底分紅兩次收益,從而保障農民從土地上獲得更高、更可持續的收益。2020年,金山區又先行先試,以朱涇鎮待涇村99宗、共計113.02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使用權作股本,上海藍城花開海上建設管理公司出資,共同成立上海花涇建設發展公司,在全國首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作價入股。今后村民將按照“保底+收益分配”模式獲得股權收益。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農民生活的基本保障。金山區通過制度創新,使農村土地從集體公有變為按份共有,把農民的“命根子”變成“錢袋子”,具有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價值。
我們無法總是抓到一手好牌,但我們無論何時都不能喪失要把牌打好的心態,后發也能先勝。金山雖然未在出生時就含著“金鑰匙”,但能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眾人忽略處悄然蝶變,在厚積薄發中驚艷眾人,這便是金山的涅盤之路。
當今時代,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從初期的粗放式、同質化競爭,逐步演進為城市品牌的競爭。把城市作為一種資產來經營,以塑造城市品牌為內核,提升城市競爭力,具有至關重要的實踐意義。金山區是上海西南部遠郊區,東與奉賢區接壤,北與松江區為鄰。奉賢區近年打響東方美谷品牌,聚焦美麗健康產業,目前正從“中國化妝品產業之都”向“世界化妝品之都”邁進,向世界傳遞東方美谷的迷人魅力。松江區2016年啟動G60科創走廊建設,覆蓋蘇浙滬皖9個城市,已從區級發展戰略上升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打造成為長三角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引領示范區,被國務院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典型案例。面對東方美谷品牌、G60科創走廊品牌如雷貫耳、勢蔽金山之“危”,金山區則把握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戰略大勢,積極借鑒世界灣區的成功經驗,立足自身特有的海洋文化、產業基礎、區位條件和濱海特點,提出全力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在杭州灣城市中發揮重要的集聚輻射功能,從而創造創新動能更強勁、產業特色更鮮明、鄉村韻味更濃厚、節點功能更完備、市域治理更精細、品質生活更美好的產城融合樣板城市、濱海花園城市、門戶節點城市之“機”。
就產業發展而言,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餐飲、旅游、住宿、客運等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而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將這些潛力有效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動力,有利于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進一步釋放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金山區域內的上海市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正在加快打造國際一流公共衛生平臺。金山區全面加強與市公衛中心的溝通對接,依托其優勢資源,將規劃建設上海灣區健康醫學城,大力發展醫療科創、疫苗、細胞治療、高端體檢、應急物資生產等產業,成為引領上海乃至國際生物醫學產業發展的重要一極,從而高高地站上醫學產業發展的時代風口,把疫情風險挑戰之“危”變為公共衛生產業發展之“機”。
由于歷史原因、行政干預等因素,長三角產業結構雷同、低水平同質競爭的產業同構現象依然突出。面對長三角產業同構背景下競爭日益加劇之“危”,金山區放開視野,另辟蹊徑,反彈琵琶,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建平臺、重協調、強服務的作用,培育產業高水平協同合作之“機”。金山區在杭州灣北岸打造上海灣區科創中心,已與多所高端院校機構合作,搭建了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灣區科創產業園、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上海灣區聯合研究與轉化中心、上海公衛醫學科創園、上海灣區疫苗谷、灣區智慧產業園。通過平臺聯動和產業合作,上海灣區科創中心正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戰略布局,朝著上海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地、長三角科創智慧中樞和新興產業研發中心的目標昂首邁進。
自然地理的方位一般不可變異,但經濟社會的方位可因事而異。對客觀條件的充分利用,對瓶頸問題的有效破解,可變后置為前趨,變不利為有利,實現經濟社會方位的歷史性超越。
后發地區在交通路網格局中,往往遠離區域中心,處于末梢位置,運輸成本高企,制約要素疊加。金山區處于上海之南、浙江之東,名為“金山”,但無其實,雖然歷史悠久,并非富庶之地。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滬浙毗鄰地區的集聚輻射效應日漸增強,區位優勢正在有效激活。目前,金山已經引來上海樂高主題樂園、華平金山智慧產業園、阿里云華東智能算力中心、長三角科技城等重大項目。將通過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項目的集聚輻射效應,促進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在金山高頻流動。為有效提高節點的交通連接,金山區立足“十四五”綜合交通規劃目標,正加快構建以公路交通為基礎、軌道交通為突破的高效率綜合交通體系,暢通上海灣區與上海市中心、長三角區域聯系,確保上海灣區北部地區楓涇、朱涇、亭林三個重點鎮未來30分鐘內直接通達上海中心城區。同時,在加快推進金山鐵路擴容工程,并謀劃北接上海虹橋,西接浙江平湖、海鹽,金山區將在未來搖身一變,以新的姿態從幕后走向前臺。
后發地區常常以農業為基礎、以農村為底色、以農耕文化為情懷,在發展的棋盤中盡管有卒的韌勁,但缺乏車的直行、馬的跳躍、炮的神威,一句話就是“慢速度”爬行。
金山區長期以來作為上海大都市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多品類少品牌、高產量低產出,“發光不發熱”。近幾年來,金山區努力打造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先行區。
塑造“三個百里”靚麗名片。全面落實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2007年對金山提出建設“百里花園、百里果園、百里菜園”的要求,形成連綿數公里而名聞遐邇的金石公路、漕廊公路萬畝桃花、5000畝油菜花等花卉產業帶,打造上海市著名商標水果群“一葡(葡萄)、二桃(蟠桃、黃桃)、三莓(草莓、藍莓、樹莓)、四瓜(小皇冠西瓜、珠豐甜瓜、多利升西瓜、亭林雪瓜)”,創建4家國家級、18家市級蔬菜標準園,雙孢蘑菇年產近萬噸,占據上海90%市場份額。“金山味道”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之香正飄向四方。推動“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創立了以鑫博海“中央廚房”為代表的將農副產品從田頭延伸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模式,建成了以廊下國家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區為核心的農產品加工區,形成了呂巷水果公園、花開海上生態園、彩色稻畫、金山嘴漁村等一批農旅融合集聚區,農民閑置宅基地等變身17家星級民宿備受游客青睞。打造“景美人和”宜居家園。“十三五”期間,全區完成村莊改造61620戶,成功創建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9家、鄉村振興示范村5家、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1家、中國美麗休閑鄉村7家。看金山如畫,正五彩繽紛。金山區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演繹出新時代“三農”事業的精彩樂章。
一座大學城對城市的影響,已經不單單是人口的集聚、功能的完善,更是氣質的淬煉、底蘊的涵泳。普通高等教育的集聚區就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歷史上的金山,擁有土地廣闊的優勢,卻與大學城失之交臂。現實中的金山,緊跟產業發展的需求,掀起了職業教育發展的波瀾。金山區將相關政府部門、企業、行業協會、培訓機構和職業院校的力量進行重組,于2013年7月成立區域性職業教育組織“金山區職業教育集團”,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興服務業等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建設適應金山產業發展的中高端技能人才隊伍。上海中僑職業技術大學更名揭牌并成為上海首個“職業大學”。中僑職大與區域產業發展聯動,深化國內外職業教育交流與協作,探索建立長三角網絡課程開放共享運行機制。2020年10月,教育部網站公布了第一批150家全國示范性職教集團名單,金山區職教集團作為上海市唯一一家區域職教集團名列其中。全國職業教育新高地在金山初見端倪。
對一段歷史的最好致敬,就是書寫新的輝煌歷史。后發區域比學趕超,以一往無前的勇氣砥礪前行,以辯證思維的睿智破解難題,就一定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展示新形象、創造新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