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頌
在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觀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健全完善老齡工作體系……健康支撐體系。
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也多次強調要大力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維護老年人健康權益和滿足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增強老年人的健康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健康”更多成為老年工作和老年服務的關鍵詞。
關于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不體弱,而是一種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均處于良好的狀態”,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三足鼎立,構成健康的三大要素。三者中,生理健康是基礎,社會適應是前提,心理健康是核心。鐘南山院士有句名言:“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在一個人的整體健康體系中,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應該成為以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滿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為宗旨的老年大學不可或缺的教育內容。
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反映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強化老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歷史賦予我們的時代使命。研究發現,在人類發展史上有這樣一個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消費類型之間協同變化的規律,即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低于3000美元時,人們主要關注衣食住行等物質需要。但是,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以后,人們更多地把關注點投向精神需求,追求幸福,注重快樂,重視心身健康。早在2008年,我國人均GDP已經躍過3000美元這個需求轉型的拐點,精神需求日益顯現。2019年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按照世界銀行2015年的標準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這不僅標志著國家綜合實力的變化,還標志著整個社會結構的改變。黨的十九大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關注老年心理健康亦成為老年教育的時代主題和必須擔當的歷史使命。
第二,強化老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2016年之后的15年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為了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必須高度重視老年人群的健康問題:
首先,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數量快速增長。據國家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報告,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共計2.64億,占總人口的18.7%,與2010年相比上升5.44個百分點,大規模的老年人口使得包括健康在內的各種老年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其次,老年人是健康問題的高發人群。據江蘇省2019年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報告,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77.4%的人患有老年慢性病,其中17.7%的人患慢性病數量在三種以上,這一比例在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中攀升至85.3%。60至69歲年齡組健康素養僅為7.27%,遠低于平均水平。心理方面,研究揭示,在老年人群中,心理健康正常者僅為11.9%,79.6%的人處于健康與非健康臨界區域,8.5%的老年人患有心理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中國老齡化與健康國家評估報告》中指出,60歲及以上老年人抑郁癥患病率為57%,其中高齡老人多于低齡老人,女性老人多于男性老人,低收入老人多于高收入老人,長期生活在照護機構的老人多于居家老人。排在前五位的老年心理健康問題是認知問題、睡眠障礙、敏感焦慮、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關注老年健康已然刻不容緩。
第三,強化老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戰勝新冠疫情的重要一環。2020年的一份調查顯示,新冠疫情期間,空巢獨居老人中59.13%的人不同程度存在著抑郁和焦慮。因疫情封閉管理,空巢獨居老人照料者不能如常提供服務,增加了空巢獨居老人的生活困難,使他們出現緊張擔心、煩躁不安、疑病偏執等心理健康隱患。新冠疫情的發生,使關注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愈加顯現。
因此,關注老年心理健康,向廣大學員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其健康心理素養,應該成為現階段老年大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建議:
一、把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納入通識課,強化老年學員的心理健康意識,提升老年學員的心理健康素養。通過老年心理健康通識課的學習,向老年學員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使每位老年學員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都能夠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內容,掌握應對心理健康問題,尤其是突發心理問題如情緒失控、自殺傾向、人際沖突以及嚴重的睡眠及飲食障礙等辨識與處理方法,知曉當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如何獲得社會支持、心理援助、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的路徑,讓每一位老年人都手握開啟心理健康之門的鑰匙。
二、把老年心理健康專業課程納入教學體系,深化老年學員對心理健康的理解,提高老年學員心理健康的自覺性。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一些老年大學或曾開設過老年心理健康課程,或曾經有過開設的動議,但都因報名人數未及開班人數要求而中止或放棄,可以理解,但有遺憾。健康科學心理的形成及健康科學心理方法的習得需要完整的知識汲取和系統的理論學習,短時間內信息集聚式的講座只能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遠非完整的學習過程,而任何一個認知模式的建立及行為方式的改變,必須基于對知識的系統學習和深入理解。因此,在老年大學開設一門老年心理健康課程,使其能夠完成從概念到理論、從方法到實踐的學習,對于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三、把老年心理援助引入老年大學,及時幫助老年人走出心理困境,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老年人心理問題的最大特點是個性化鮮明,盡管在問題類型上可以將其分為代際矛盾、夫妻感情不和、家產紛爭、贍養問題等,但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問題事件的起因、過程、演繹以及歷史背景、人物關系和對老年人本身與家庭成員的影響都極具差異,不盡相同,很難通過同一種理論做出回答、用同一種方式加以解決,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的放矢地處理。因此,有條件的老年大學應設置專門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如心理咨詢室,以更有針對性地幫助老年人解決所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
在人口老齡化快速推進的社會背景下,積極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老年大學的歷史使命,老年大學應該成為老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教育基地,要調動特有的教育資源,為健康中國加油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