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平
1986年,伴著改革開放的鏗鏘步伐,在加快社會化服務的呼聲中,重慶市老年大學應運而生,讓曾經歷經槍林彈雨,無怨無悔建設新中國的老干部們圓了大學夢。因為有了老年大學,一些從事了幾十年專業工作的離退休干部,學到了更多的生活技能和科學文化知識;一些過去懷揣文藝夢想的老人,重拾了暢游琴棋書畫海洋的壯志豪情;一些性格安靜不善言辭的老人,敞開了心扉,更好融入了社會大家庭;一些體弱多病、藥不離口的老者,醫院去的少了,身體硬朗了,生命得以健康延續……老年大學,使許多老年人的夢想得以實現,人生得以圓滿。
回望1949年新中國剛剛建立時,人均壽命只有35歲。2019年,我國人均壽命達到76.7歲。70年光景,人均壽命增加了41.7歲。這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偉大、正確,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鄧小平同志說過: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筆者認為,老齡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老年人應該積極實現自我價值,釋放老年人口紅利。在身體狀況良好的前提下,在享受老有所醫、老有所養、老有所敬、老有所樂的基礎上,還應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要主動為黨分憂、為國解難、為民造福。要發揮自身優勢,繼續承擔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尤其是家庭責任,要起到“定盤星”“壓艙石”的作用。老年人盡到責任,家安則國強,國強則民富,這樣才能讓我們這個民族強大而穩固地站在世界舞臺中央,高質量高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國在改革開放40多年間創造了豐厚的物質文化,使老年人的壽命延長,精神豐富,空暇時間增多,推動老年人接受繼續教育、學習新知識,而每一個健康老人也應該繼續發揮自己的光和熱。今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們迎來了新一輪的改革開放,站在了一個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全新的時代、全新的知識、全新的面貌、全新的世界,需要有更開闊的視野、更寬廣的胸懷、更深遠的謀劃、更宏大的抱負。老年人是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身逢盛世、何其幸運!要通過學習,全面提升本領、提升品位、提升素質,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再立新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