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九如 陳永智 張 欣
(長春中醫藥大學 吉林長春 130117)
思政教育不單單是思想政治教育,還包含著科學精神、人文素養、邏輯判斷、對世界的正確認知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一門課程的培養目標包含著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1],在這三個目標中如何把思政教育的隱性教育融入到專業課中是一門學問[2],有人將其形象地比喻為將鹽溶在湯里[3]。
作為醫學院校,專業課中的價值追求和學術精神包含了人文關懷、責任、擔當、興趣、視野、進取心、專注、勤奮、毅力、批判性思維、學術誠信等諸多方面。可以總結概括為博愛、仁愛、自愛三個方面。
大學階段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品質人格教育是重要的培養目標[4]。大學生認識接受事物的能力較強,但是對復雜的社會生活缺乏必要的親身體驗和心理準備,在復雜的事物面前容易模糊是非,所以特別需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不能缺少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參與三觀融入教學的積極性,“三觀”教學課堂應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接受,采取雙向交流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應采取學生較為喜歡的形式如課堂討論、演講、辯論等,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還應采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增強課堂的生動性和豐富性,滿足大學生好奇多變的心理,激起他們的求知欲,充分挖掘他們的內在潛力,讓學生自覺主動的理解教學內容,真正體會“三觀”的內涵,使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變為自己自覺的行為習慣。
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就是要在課堂中從各個層面,用各種方法植入對醫德醫風的教育,使學生們認識到自身職業的特點與道德水平要求的相關性。比如在課堂中,用一些小的案例,引發學生的思考及討論,讓同學們就是否可以收紅包來展開辯論,或者就社會上的熱點問題,比如老年人摔倒了,如果你遇見了是否應該進行救治來展開深入的思考,在同學們進行思考與辯論過后,讓大家總結自己的論點,最后,教師用一些現實中的案例,比如生活中一些見義勇為的個人,來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升華,使學生切身體會到醫德醫風在職業中的重要性。
當代大學生,尤其是醫學院校學生,在日常專業課的學習之外,應該有更廣闊的眼界、更寬廣的心胸,擁有擔負起社會責任的勇氣。在新冠疫情期間,很多高校學生,尤其是占據了專業優勢的醫學院校學生,走上街頭,點對點地進行志愿者服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應有的責任與擔當。這與專業課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分不開的。
醫生是一個與危險、風險相伴的職業。在一些放射線科室的大夫存在著被輻射的風險,在一些腫瘤科室,存在著化療藥放射性的風險,在一些護理崗位存在著被感染后的針具刺傷的風險,在呼吸系統科室更是存在著被甲流等傳染性疾病感染的風險。醫學教育中包含著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職業素養的教育。學生從校園走向臨床,身份會有很大轉變,這要求學生在專業課的學習中提前了解醫生這個職業在社會大眾心中的普遍期望。教師要著重培養醫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既然選擇了醫生職業,就意味著選擇了與其相對應的責任和風險。課堂中教師可以應用一些影視劇中的經典片段,來體現醫護人員不畏艱辛,前赴后繼,舍身忘我,一心為民,守護生命的崇高品質。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升華,達到震撼心靈的目的。在課堂中正面解讀案例,傳播正能量[5]。
正確處理醫患關系,是以醫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基礎。當今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社會-心理-醫學”模式轉變,醫學生只有在專業課中提前了解發展日益復雜的疾病病因,在臨床實踐時,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結合心理社會因素,才能在走入工作崗位后尊重患者,相互配合,共同對抗疾病,維護健康。專業課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完成以醫患溝通為主題的情景劇,把自己帶入到角色中,為未來進入臨床能很好地應對醫患溝通,打好基礎。
每一個生命都應該被尊重,每一位患者都期盼著醫護人員的關心與愛護。當飽受病痛的患者來到醫院,選擇了醫生為其治療,那么患者就對醫生有一定的期望與依賴,這其中包含著對醫護人員的信賴以及生命的交托。加強醫患溝通,擁有良好的醫患關系,不但可以輔助增加治療效果,也是作為醫學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和社會角色所要求的。醫學院校專業課中的思政教育可以將對醫生的職業素養要求融入其中,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動力。
科學精神是科學技術的靈魂。醫學是一門自然科學,那就需要醫學生具有科學精神和嚴謹的思維,以及不斷探索新知識的動力。醫學是一門枯燥的科學,需要大量的記憶,這就需要醫學生擁有勤奮和不畏艱辛的毅力。同樣,醫學也是一門靈活的科學,因為現代醫學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大量的新知識,填充到以往的醫學知識中,這就需要醫學生有一定的進取心,去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課堂中,老師可以通過一些提問的方法,讓同學們課上思考,課下去查閱大量的文獻,完成老師提出的開放性的問題。比如讓同學們通過查閱文獻來了解某個醫療器械是否可以進行改良,會在臨床上應用起來更為方便。或者是對某種手術術式及治療方法的優缺點進行討論。通過這些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結合互聯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6],也培養了學生們的科學精神。
敢于標新立異,做前人沒做過的事,敢于懷疑,善于懷疑,才會鉆研,才可能創新。如今創新創業教育,在全國高校課堂大面積開展,這就需要學生們有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創新型社會、創新型國家離不開大學教育中對創新教育的融入。
針對專業課的思政教育,包含了醫德教育、傳統文化、仁愛思想、三觀培養、生命倫理、醫患溝通、職業責任、科學精神、人文關懷等各個方面,要在課堂中讓學生體會到博愛、仁愛、自愛的意義,需要教師采用多手段、多形式、多方法的融匯與植入,本著契合性、滲透性、適度性的原則[7],進行成熟完整的教學設計尤為重要,思政元素的融入不能生拉硬套,要真正與學生的心靈產生觸碰。由此可見,思政教育在醫學專業教育中位置重要,意義重大,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融入自然,必將使醫學院校的專業教育內容得到豐富,教學效果得到提高,教學內涵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