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秀輝 張庚為 王 鵬
(中北大學 山西太原 030051)
2019級以來,進入高校的大學生基本集中在出生于2000年之后,在大一的基礎課高等數學教學階段,高校教師們已經明顯覺察到這些“00后”的學生身上蘊含著專屬于他們成長時代的特質。不論從思想上還是表象中,他們的身上既有著傳承至上一代的堅守,同時又透著一股無法隱藏的個性。高等數學作為理工科大一新生的必修基礎課,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功能,因此,專門針對00后學生的高等數學教學方法及課程思政所進行的探索是必要的。
00后,即出生于2000年之后的“后浪”們,近年來已經逐漸成為了大學生的主體,他們生長于一個全新的時代——信息時代,這是一個社會取得巨大科技進步的階段,是父輩、祖輩們沒有經歷過的時代,這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他們獨特的心理特征。
00后一代,大多家庭結構為“4-2-1”,一個孩子六個長輩,他們的出生和成長歷程在多位至親長輩的熾熱目光之下,時刻被給予無條件的愛與支持,這些使得00后的孩子們擁有堅實的安全感以及堅定的自我意識。在他們的意識中,他們崇尚自我,彰顯自我個性,不畏表現自我,打破傳統的評價標準,以擁有獨特特質為自豪。他們不喜歡被過多的干涉,對來自父母和老師的管束具有一定的排斥感。
00后的學生們,處于中國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包容性很強的時代,這些允許孩子們發展屬于自己的特長,開拓發散的思維,對身邊的事和人發表不同的看法和見解,并以獨到和不同為追求的目標,不拘于一些小節,勇于創新。
在家長和老師的殷切關注下,00后的學生們將主要精力放到了學習與應試上,在心理、生活以及社會關系方面的學習和歷練比較匱乏,而生理上的發育成熟又讓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可以獨當一面,這就造成了自我評估與實際能力之間的誤差。
當他們進入大學階段,脫離開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沒有了老師們無死角的監督和督促,直接被時間推動著進入到一段“自由”的真空地帶時,這種突如其來的自由,使得他們在短暫的狂歡后感到深深的不安與惶恐,甚至沒有了目標和方向。當遇到不曾經歷的遭遇之時,他們會努力想要證明自己,同時又發現自身的能力積累不足,這種錯位對他們造成的打擊是嚴重的,難以接受的。[1]
00后生長于互聯網環境之中,當他們還在牙牙學語之時,就已經無師自通的用小小手指撥動著電子屏幕,不論我們情不情愿、接不接受,這就是他們人生的打開方式?;ヂ摼W與各種智能產品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的主流媒體形式迅速被自媒體的洪流所取代,每天一睜眼,人們的耳旁、眼前都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自媒體信息,這些信息是良莠不齊的,有嚴謹的、粗糙的,有高雅的、低俗的,有消極的、積極地,有真實的、被扭曲的,還有真誠的、嘩眾取寵的……這一切充斥在他們的成長之中,影響著他們的“三觀”,不可避免。
高等數學是理工科大學生進入高校后要學習的第一門數學基礎課,是很多其他數學基礎課的前修課程,也是多學科專業課程的重要應用基礎,因此在大學學習階段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高等數學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具有以下能力: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數學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最終能夠綜合運用數學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決定了高等數學這門課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以及廣泛的應用性。
大一新生已經掌握的初等數學其研究對象為具有規則、平直、均勻、有限的常量,其研究方法是片面的、孤立的、靜止的;而高等數學研究的對象是不規則的、彎曲的、非均勻的無限變化的變量。高等數學的研究方法提升為變化的、運動的極限方法,這對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一個巨大的跨越,具有一定的困難性。
數學理論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這造成了很多人對于數學學習有枯燥感的錯覺,甚至用戲謔的方式吐槽數學課程學習的難度,這對于已經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應付大小升學考試的00后學生們無疑更平添了一些誤導。
高等數學教材的編寫,往往是在綜合考慮知識點的理論體系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具有嚴謹的邏輯順序的。而事實上,數學家們對各個理論的研究起源并非出于系統理論的要求,往往是出于對于某個現象或實際問題的求解。這其中包含著數學家們的心路歷程,古往今來的發展之路,以及很強的實踐目標性。[2]當教師們向學生引入某個概念或定理時,適當的加入理論的起源過程的講述,將能夠具有更強的代入感,讓學生體會這一歷程,這不僅使學生能夠印象深刻,同時能夠更好調動他們的感性認識,從情感上提高接受程度,從而調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各型各色的自媒體充斥著這喧囂的世界,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海量的信息,因此00后的大學生們無疑是“見多識廣”的,同時又是具有一定依賴性的,這必然對高等數學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教師要在教學中給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比如網絡上流行的“大學階段必做的N件事”,“從前有棵樹(高數),掛著好多人”……其中有很多誤導的信息,把數學課程妖魔化,傳遞的是消極的觀念,這些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予以正確的引導,避免精神污染。其次,為了使學生能夠喜歡高數課,教師要學會懂他們的思維習慣,了解他們的興趣點,引用他們的“語言”,用貼近他們的詞匯增強參與感,在用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的同時,在講授中增添語言的感染力。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期盼中,強化基礎研究、解決“卡脖子”問題為成為科技工作者的奮斗目標。00后大學生作為年輕的一代更是責無旁貸,他們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高等數學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基礎,因此在課程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3]
在高等數學的教學中,除了教給學生系統的知識之外,教師應適當的給學生介紹一些科學前沿問題、熱門問題,讓他們了解到這些看似遙不可及的高端問題,其研究方法也是基于基礎的數學知識進行研究的。比如,可以給學生介紹數學建模競賽的一些題目。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題目,所涉及的問題既有一些趣味性的實際問題,如異型折疊桌椅的設計、趣味體育項目中如何保持顛球的平衡等;同時又包含了一些高精尖的科技工程上的問題,如嫦娥號月球探測器的軟著陸問題,還有用于探索人體結構與疾病診療的CT成像問題,等等等等。這些有趣又很有意義的問題,都是在有限的三天三夜之內,由3個科研“小白”通過思維的劇烈碰撞所完成的。這種挑戰自我的刺激,不斷激發自我潛能的經歷,方方面面都強烈的吸引著許多有志青年。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我們能夠給他們的非常難得的科研啟蒙。同時,所有這些都是只要具有一些數學基礎就可以去進行的研究,這無形中讓大一新生們感受到他們與科學研究之間原來只差踮一踮腳尖的距離。當然,還可以進一步讓學生了解咱們國家所面臨的的“卡脖子”項目,給學生講講民族科技企業的崛起之路……
00后的大學生們,成長于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他們身上有著屬于這個時代的特質。作為高等數學這一重要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者,更應該與他們緊密相連,要緊跟上時代的變更,在不斷的提高專業教學素養的基礎上,做到順勢而為,做好新要求下的高等數學教學工作及課程思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