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杰
(大連海洋大學 遼寧大連 116023)
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高校和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統籌規劃,主動作為,積極擔負起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找準意識形態工作與中心工作的結合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旗幟鮮明地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
意識形態工作貫穿在高校教學、科研、管理各項工作之中,關系著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各項事業的科學發展。要深刻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牢固樹立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和底線意識,敢于勇于善于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
1.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是確保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需要。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事關黨的領導,事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堅持黨的領導,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性質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解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是辦好大學的基礎,解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是辦學的根本任務,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高校是青年學子集聚的地方,更是敵對勢力搶奪、滲透的重點領域。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開放格局進一步擴大,高校師生容易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不良文化的影響,造成一些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運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更加復雜尖銳,手段方式更為隱蔽巧妙[1]。必須站在鞏固馬克思列寧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鞏固師生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2.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是確保我校事業科學發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實踐證明,意識形態工作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起著前置性、基礎性和保障性的作用,扎實有效的意識形態工作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助推器和風向標。站在“十四五”開局和新時代的新起點,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正處于重要關頭,內涵發展、硬件建設、人才培養等工作同步推進、相互交織,挑戰與機遇并存。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凝心聚力、共謀發展。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還有不少不適應的地方,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亟需加強和改進。要準確把握高校發展的歷史方位,站在對歷史對未來負責的高度,用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來認識和把握意識形態工作,充分認識意識形態工作在助推高校事業發展中的極端重要作用。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必須認真研究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新特點、新規律,針對當前的突出問題和情況,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任務,提升工作針對性、實效性。
1.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旗幟鮮明地開展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著力解疑釋惑,著力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要把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增強師生的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轉化為推動教育事業改革發展與完善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巨大動力。要扎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用中國夢和中國精神引領師生前行。
2.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高校師生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高校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示范領域,在全社會具有輻射引領作用。要深入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建設和發展。要深入把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讓領導干部成為意識形態工作的有力組織者,教師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傳播者,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
3.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光榮使命[2]。高校要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生成長成才為根本目標,大力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強化意識形態引導管理,從而培養出有堅定社會主義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刻認同,富有愛國情操、人民情懷和世界眼光的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意識形態工作內容廣泛、涉及部門多,對政策性、理論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需要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制度、加大工作投入,調動各方力量、密切協同配合,完善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機制,形成推動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強大合力[3]。
1.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黨委宣傳部門牽頭協調、有關部門和學院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要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各黨委、黨總支要承擔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責任,更好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構建網上網下、校院兩級、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聯動機制。要進一步增強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意識形態工作當作分內事,與業務工作更加緊密結合起來,一起抓好落實。
2.構建“大宣傳”格局。格局影響功能。發揮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整體功能,提升意識形態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構建“大宣傳”格局。全校上下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各部門各單位通力合作,集理論武裝、新聞宣傳、文化建設、品牌營造為一體,多方位規劃意識形態工作,構建齊抓共管、協同式、多維格局;整合各種手段,形成立體化的新聞宣傳體系,包括整合內外宣傳,用好報紙、廣播、網絡、新媒體等平臺,占領意識形態陣地,構建資源整合、覆蓋式、貫通格局;協調各方面力量,形成大規模意識形態工作隊伍,構建左右互動、聯通式、共振格局;就是從弘揚正能量、抨擊不良、應對危機等多方位開展工作,構建內涵豐富、遞進式、共贏格局,從而形成一個復合的立體式的“大宣傳”局面。
高校要找準工作定位、突出工作重點、融合工作載體、整合工作職能,統籌推進意識形態工作,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促進高校各項工作科學有序開展。
1.創新意識形態工作思維。以科學理念為先導,不斷創新工作思維。一是要樹立戰略思維,從全局和長遠的視角來思考學校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審視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二是要樹立辯證思維,以變化發展的視角去認識,用動態發展的眼光去分析意識形態工作。三是要樹立系統思維,強化整體觀、大局意識,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一個完整系統進行全面分析和布局。四是要樹立理性思維,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五是要樹立底線思維,強化底線意識,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
2.突出意識形態工作重點。要統籌工作任務,明確工作目標,突出工作重點。一是要在加強思想理論建設上持續下足功夫,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育傳播這個關鍵,在師生中牢固樹立習近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引領地位;二是要在鞏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礎上持續下足功夫,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和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使之成為師生內心的價值追求和行為遵循;三是要在切實加強意識形態引導管理上持續下足功夫,建好用好全媒體等各類網絡平臺陣地,配齊建強意識形態工作專兼職隊伍,講好學校故事,傳播好學校聲音;四是要在推動文化傳承創新上持續下足功夫,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人文環境建設中的作用,結合高校實際弘揚傳播傳統文化。
3.加強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主陣地、主戰場和主力軍的管理和指導。一是守好主陣地,加強課堂管理,制定課堂教學管理辦法,嚴格執行教師教學考核、教材使用、教學過程督導制度。要求教師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除了教書更重要的要育好人。加強校報、講座、論壇等陣地管理,絕不給錯誤思想提供傳播空間;二是占領主戰場,加強網絡文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和網絡安全管理,建好管好用好校園網絡;三是建強主力軍,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等專兼職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建設和管理,統籌推進各支隊伍建設。通過管理陣地、建強載體和優化隊伍,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管理權。
意識形態工作肩負著高舉旗幟、凝魂聚氣的崇高使命,高校要繼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得力的措施,不斷開創意識形態工作的新局面,為高校人才培養和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證,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