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芬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江陰 214405)
2021年5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通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相關情況和主要數據,當前我國人口呈現以下特征:人口增速放緩但仍保持平穩增長;人口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素質不斷提升;總人口性別比為105.1,性別結構得到改善;少兒人口數量增加,比重上升;人口流動依然活躍,人口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城鎮常住人口持續增加,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
一是人口總量保持低速增長。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人口共141 178萬人,與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133 972萬人相比,增加7 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二是老齡化進程進一步加深。根據普查顯示老年人口規模龐大,老齡化水平城鄉差異明顯。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2.6億人,占總人口數18.7%,2010~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上升5.44%,同比上升2.51%。鄉村60歲、65歲以上老人比重分別占23.81%、17.72%,比城鎮分別高出7.99%、6.61%。三是人口流動趨于頻繁。我國流動人口趨于頻繁,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聚集,目前東部地區人口占39.93%,所占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人口流動趨勢更加明顯,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人戶分離人口49 276萬人,跨省流動人口12 484萬人。與2010年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長88.52%。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長192.66%,流動人口增長69.73%。四是出生率呈現負增長。不婚人口、離婚人口、丁克家庭增多,育齡婦女數量下降,生育時間推遲、生育成本提升,致使人口增速放緩。中國共有家庭戶49 416萬戶,家庭戶人口129 281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2.62人,比2010年減少0.48萬人,家庭戶規模呈現縮小態勢。2020年江蘇、重慶、北京等省份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于3‰,上海出現人口負增長,注冊人口減少3.3萬人。五是男女性別不均衡。全國人口中,男性人口為72 334萬人,占51.24%,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7,男性比女性多3 490萬[1]。
從江蘇來看,人口處于低速增長期間,人口已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六市出現人口負增長情況。截至2020年11月1日,江蘇人口總數已達8 474萬,占全國總人口數的6%,與2010年相比人口增長608萬,總人口在全國排名第四。江蘇60歲及以上人員占比21.84%,高于全國18.7%平均水平,65歲及以上占比16.2%,人口老齡化趨向趨于突出。江蘇工業化和城鎮化較早,長期以來人口出生率較低,相比廣東、浙江,江蘇吸引的省外凈流入人口較少。從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來看,無錫、常州、鹽城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
從江陰來看,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60歲占比11.74%,2010年占比14.4%增至2020年的26.48%,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人口出生率從2000年占比0.79%,2010年占比0.5%,2010年占比0.7%,基本面人口數趨于零增長乃至負增長[2]。
一是空巢化養老問題日趨嚴重。從普查數據分析,老齡化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逐年加重,適齡勞動人口增加速度相對緩慢,造成老年撫養比持續上升。當前空巢老人面臨生活拮據、沒有穩定生活來源問題,農村空巢老人比重占40%左右。家庭戶規模縮小,意味家庭發展能力和傳統功能弱化,親情幫助弱化,家庭養老撫育能力功能弱化,增加家庭養老負擔,致使養老、醫療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壓力倍增。社科院預估至2027年養老金支出峰值將達到6.99萬億。如公立養老院雖價格便宜,但資源稀缺,而空巢老人沒有家庭養老資源,私立養老院基于其無子嗣、無人擔責而拒收,空巢化養老問題風險趨于突出。
二是養老、幼托行業無序發展。2020年少兒(0~14歲)和老年(60歲以上)人口占比分別從2019年的16.8%和18.1%提升至17.9%和18.7%,由此分析“一老一少”數量占比超出預期,而人口結構的改變促使多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和中老年照護機構無序發展,如二胎政策開放后小兒推拿、幼小早教、幼托服務遍地開花,而這些養老幼托行業存在無證無照、服務流于形式、衛生等一系列后續問題。
三是人口流動加速觸發管理問題。我國流動人口趨于頻繁,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聚集,目前東部地區人口占39.93%,所占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人口流動趨勢更加明顯,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人戶分離帶來管理難題,人員流動引發治安風險。人戶分離人口49 276萬人,跨省流動人口12 484萬人。與2010年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長88.52%。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長192.66%,流動人口增長69.73%。
四是引發輿情炒作風險。當前人口老齡化已經影響社會勞動力供給,延遲退休政策何時上臺、如何運作成為網民關注熱議話題。近期中國公布了男女人口比例出生率等,境外反華勢力借機進行炒作煽宣。
五是性別不均衡引發性傷害概率提升。根據《性別失衡對犯罪率影響研究》,男性比例增加上升了女性被猥褻、強奸、偷窺等性傷害的概率,性別比每提升0.01,犯罪率將提升3.03。在重男輕女思想還沒有完全根除情況下,男女比例失調嚴重,將可能導致勞動力愈發低下。墮胎、引產、性別檢查等亂象將可能趨于嚴重,需要法律加以規制。
六是城鎮化影響房地產市場失衡。2020年人口城鎮化率達到了63.89%,城鎮化是房地產市場的強大驅動力之一,為房地產業提供大量需求市場空間,而人口結構的變化將引發全新的購房需求及新的購房訴求,比如小戶型、單身公寓等。隨著房地產產業規模的擴大,引發房地產開發商魚龍混雜,部分房價上漲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等問題。
七是靈活就業安全風險高。“互聯網+”時代下,靈活就業成為新的就業形態。新業態從業人員從事行業分布廣泛,如物流快遞、網約車、網絡送餐、家政服務、線上營銷、教育培訓等平臺企業中無勞動合同的加盟、兼職人員,以及自雇就業的家庭作坊、個體經營、網絡電商人員等等。目前,全國以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家政人員為代表的靈活就業人員約有2億,據測算江蘇超過1 000萬人,占城鄉就業總量的1/5,而靈活就業人口成分復雜,安全風險高。
一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打造高質量養老產品和服務體系,進一步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推進參保擴面,推動保障水平合理提高。適時適當推遲法定退休年齡,形成和“銀發浪潮”相適應的勞動力市場,推動形成適應老年人彈性就業和養老金彈性領取體系,形成更廣泛、更充分的就業,使就業和養老實現公平和可持續。
二是宣傳提倡適齡婚育。改善低育率現象,制定系列鼓勵、刺激生育政策,如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免除教育費用等措施予以鼓勵,刺激廣大婦女及適齡家庭加快生育。投入建立托兒和嬰幼兒教育體系,給婚育家庭減負,積極保障生育女性的權益,在政策上向生育女性傾斜,營造敢生、多生氛圍。
三是統籌城鄉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推動人口結構不斷優化、人口素質持續提升、人口流動更加有序,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收入、消費、就業、教育、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的民生政策,不斷增強民生福祉。
當前人們關注的問題焦點在于人口老年齡化、少子化進程加快,勞動力結構發生變化、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家庭和社會養老負擔不斷加大,相關潛在風險隱患需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