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盼
(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上津鎮九年一貫制學校 湖北十堰 442600)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參與度,解決學生課堂參與不足和學習效果不明顯的問題。要轉變唯分數論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死記硬背課本知識”的錯誤做法,應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引導,運用一些內容豐富的教學案例,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豐富思想道德教育與法治的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思想道德教育與法治理論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1]。
以筆者的教學活動為例,為了培養學生的家鄉情懷,促進學生愛國主義的發展,筆者對中國著名科學人物鐘南山、袁隆平的主要貢獻進行了講解,引導學生分析典型人物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這樣的課程教學模式,可以進一步實施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愛國主義精神的進一步發展。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是深化學生知識理解的重要途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中,理性思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可以使學生客觀地對待社會中的各種現象。目前,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活動的參與不足,一些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的重視不夠,導致學生核心素質難以有效發展。因此,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探究能力,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創新傳統的思想政治實踐活動形式,在實踐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的發展[2]。
以筆者的課程教學活動為例,在引導學生學習“依程序維權”課程的相關知識時,進行了課程實踐活動:一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筆者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搭建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農民工這個社會弱勢群體,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您有什么好的建議嗎?”學生們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如國家引導企業開展農民工維權培訓、政府拓寬農民工反饋渠道等。此外,筆者還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探討:如何維權?如何起訴?讓學生體驗按程序維權的過程,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探索熱情得到充分調動,學生更愿意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目標得到進一步實現。
針對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枯燥的現狀,教師應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引入新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學習內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價值,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教學模式的創新要求教師與時俱進,選擇符合學生發展的、高效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翻轉課堂、小組合作、線上線下教學等方法,從而實現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發展。
以筆者的教學工作為例,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課程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將紅色文化精神和各專業未來發展趨勢融入教學內容,從而樹立學生的正確認識。在線上線下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在線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向,結合重點難點和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通過線上線下學習方式的引入,學生自主學習的相關內容、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開展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活動時,必須要以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導向,重視學生在未來法治社會中應該具備的適應能力,通過多元化的思政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初中生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具備全面的道德知識、自覺的法治意識、堅定的制度信仰、靈活的個人思維,最終形成高度的法治自覺,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