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慜靚
(青海省青少年活動中心 青海 810000)
當下的教育發展中,家長對孩子的全面發展越來越重視,為了實現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培養一技之長,很多家長選擇讓孩子學習舞蹈。舞蹈技能的學習不僅能夠使少兒強身健體,增強活力還能培養其自身的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提升自身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但是部分少兒在舞蹈的學習中缺乏興趣,表現得不夠積極,由于個體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導致課堂中的教學效率也無法得到進一步提升,接下來將結合實際的一些問題,探索少兒舞蹈教學中的“童心童趣”的激發策略。
目前少兒舞蹈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了很多不適合少兒學習舞蹈的方法,具體表現在少兒舞蹈課堂對舞蹈審美與童趣的內容挖掘得不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容易將舞蹈當作簡單的單一的技能訓練,缺乏對兒童審美能力的培養,使舞蹈的藝術性和技術性逐漸被割裂[1]。兒童在這個過程中無法感受到舞蹈的魅力,逐漸覺得舞蹈的練習過于乏味,慢慢失去學習和練習的興趣。教師要知道即便舞蹈本身有表演技巧和表演理論,但也要對兒童的藝術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兒童只有明白練習的意義和作用才能全身心投入,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要知道舞蹈并非單一地訓練技能,而是融合了藝術欣賞與形體訓練,切不可只重視大量的基礎技能的單一練習而忽視了兒童的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兒童在舞蹈興趣培養的關鍵時期對舞蹈的學習產生厭煩心理。
不同年齡段的少兒心理特點不同,在舞蹈教學中也要注重根據不同的學生的特點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但是當前的很多學生家長和老師們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在舞蹈教學標準上常常會用成人化的專業標準去約束孩子,使孩子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遠遠大于學習舞蹈的樂趣。在實際的教學中用枯燥無趣的衡量標準來評價孩子的舞蹈表現能力,教師常常忽略了兒童在這個過程中的情緒、興趣以及自身的心理發展方面的正面影響。兒童天真爛漫的天性在舞蹈專業技能的學習和評比中被忽視,過于重視孩子與專業舞者的差距,使孩子在舞蹈的學習中缺乏一種純粹的藝術享受,過于“功利化”的學習形式,違背了孩子的天性,甚至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孩子不僅沒有獲得所謂的成功,還失去了跳舞的興趣,對孩子的終身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從當前舞蹈培訓現況來看,教師常常忽略了少兒與成人舞蹈內容和形式上的區別,從很多學校和機構在少兒舞蹈教學內容上來看都過于偏向成人化。另外在舞蹈種類、配樂、動作的選擇上也都過于成人化,忽視了兒童年齡特點的需求,導致少兒舞蹈教學中童心童趣元素十分缺乏。兒童在這樣的舞蹈教學環境中過早地接觸成人音樂以及舞蹈風格,使其心理發展與實際年齡不符,這樣不利于兒童的健康發展。比如少兒在某些舞種的學習中,教師過于注重培養少兒的專業能力以及在相關的舞蹈作品展示上也過早地進入成人化的表演形式,課堂中缺乏童真童趣內容的滲透,由于兒童在這個過程中缺乏成人對物種的認識和體會,所以在舞蹈作品的呈現上以及自身的成長方面都沒有帶來多大的積極作用。教師還是要注重在舞蹈教學設計中對兒童童心童趣的培養,使其能在自己的認知能力基礎上結合自己興趣發展自身的舞蹈能力,展示自己的舞蹈天賦,教師要遵循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使其能夠更加積極地、更加自由地成長與發展。
在少兒舞蹈教學中激發兒童的“童心童趣”能夠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使孩子在更加符合自身成長需求的舞蹈學習環境中激發自身的創造能力。教師在教孩子舞蹈的時候注重對學生童心童趣的激發,使孩子在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中能夠不斷創造自己喜歡的舞蹈動作。要知道藝術來源于生活,舞蹈動作也都是來源于生活,教師要注重對孩子的創造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允許孩子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使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的舞蹈語匯,體會舞蹈的樂趣,開發自身的創造意識。
智力是人適應環境的一種潛能,通過舞蹈的學習能夠使孩子在舞蹈學習的環境中適應環境,開發自身的智力。通過童心童趣的舞蹈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兒童大膽創造與展示自己,這樣有助于少兒自身潛質的開發,提升自身的智力水平。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結合舞蹈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規律,發展孩子的智力,通過環境的創造和教育的作用,使孩子圓滿地完成每一個階段的舞蹈學習任務,培養孩子的智力、性格,有效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
少兒舞蹈教學中“童心童趣”的激發能夠培養兒童的舞蹈興趣,結合兒童年齡的特點開展相關的舞蹈教學活動,使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天性,逐漸對舞蹈的學習和創作產生興趣,為自身舞蹈能力的發展奠定興趣基礎。通過有趣的音樂背景、舞蹈動作以及舞蹈故事背景的設計,改善兒童舞蹈教育教學的環境。結合兒童的興趣情況,注重對教學環境的創建,打造充滿童心童趣的活動環節,使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喜歡上舞蹈,熱愛舞蹈,在孩子的認知上,結合孩子天真活潑的性格,培養孩子的舞蹈興趣并提高綜合能力。
舞蹈本身屬于藝術范疇,在少兒的舞蹈教學中也應該注重對其藝術欣賞能力的培養,發展少兒的藝術創造意識和能力,使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藝術水平。但是在日常枯燥的舞蹈教學中孩子的舞蹈藝術水平得不到有效的發展,在童心童趣的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能夠有效促進孩子的藝術欣賞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培養。使孩子在對藝術理解能力的基礎上更深層次地認識舞蹈的藝術魅力,使其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提升藝術水平。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舞蹈理解能力的培養,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和形式對舞蹈的內容和要表達的情感進行講解,這樣可以提升少兒的藝術鑒賞力以及創造能力。
少兒舞蹈在設計和編排上通常是整齊劃一的隊形,少兒在這個過程中用一致的舞蹈動作完成作品,通過集體的形式和統一的舞蹈動作展示孩子天真的特性,使畫面更加和諧整齊。但是在實際的舞蹈編排中也要注重對孩童不同天性的展示,可以借助舞蹈中角色的特點,使孩子在自己的角色中展示自己童心童真的一面。教師要在舞蹈角色的安排上多注重對易看懂、易明白、易牢記特點的把握,控制故事的內容、人物角色的數量,以便于兒童學習舞蹈并牢記動作[2]。將少兒陽光向上、健康活潑的舞蹈風格進行展現,發揮少兒稚嫩和美妙的舞蹈風格特點,讓舞者自己感到自在和驕傲,也使觀眾在這個過程中有更加和諧的視覺享受。另外對于少兒舞蹈動作編排的選擇上也要注重對生活化內容的運用,從少兒接觸的生活中尋找舞蹈素材,將各種素材轉化為舞蹈語匯,使孩子能夠根據生活中真實的事物理解和記住舞蹈動作,例如讓孩子通過觀察魚兒在水里游來游去的動作,體會魚兒的快樂。將賞月、采花、勞作等素材融入舞蹈并轉換成舞蹈語匯等。教師要在舞蹈編排中引導孩子展現出內心最童真的一面,從而激發少兒學習舞蹈的興趣,教師要構建特色的舞蹈教學風格,多站在少兒的角度上思考舞蹈的設計是否符合少兒的成長需求,在舞蹈設計中發掘和融合身邊孩子童趣的天性,用更好的作品去培養新一代的優質舞者。
少兒舞蹈在動作設計上一定要貼合兒童的生理特性,千萬不能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強加給孩子一些在其生理和心理條件上都無法順利完成的內容。在群舞中,要注重對少兒整體舞蹈能力水平的考慮,一方面有的孩子學不會動作、跟不上進度,拖累整個團隊的進程[3]。另一方面也耽誤了整體舞蹈編排的進度,對孩子自身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使孩子失去了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簡而言之,簡練的舞蹈動作,貼合孩子腦力和身體條件的舞蹈設計才能發揮出集體舞蹈的力量,使孩子在整個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在舞蹈編排上通過活潑、陽光、有趣的舞蹈動作來呈現少兒童年那種天真爛漫的風格,將童趣的舞蹈靈魂注入少兒舞蹈教學中,在教會孩子跳舞的同時,也讓孩子意識到童真的重要性,使孩子能夠保持住童真的天性,為自己的童年記憶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在舞蹈主題的選擇上也要注重對童趣靈魂的展現,少兒舞蹈的編排不在乎多么深刻、多么宏大、舞者技藝多么嫻熟、舞美設計多么震撼,更重要的是展現少兒在這個年齡段難能可貴的童真,向舞者和觀眾呈現出屬于孩子充滿想象與活力的童真世界,這應該也是一場深刻、豪華、有趣、震撼的視覺盛宴。
少兒生性活潑,在舞蹈的音樂上也應體現天真活潑、趣味性、律動感,所以在選擇音樂上要求旋律悅耳,能夠吸引兒童的注意力,開拓兒童的音樂感官,使其能夠領悟到音樂所表達的情感。舞蹈和音樂是難以割裂的兩種藝術表現形式,失去音樂渲染的舞蹈會蒼白無力,背景音樂對于舞蹈的展現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能夠增添舞蹈的教學活力,使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對音樂以及舞蹈的審美能力[4]。教師在舞蹈教學中應結合少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音樂或者對音樂進行改造再應用,為少兒舞蹈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在舞蹈教學開始之前,首先應該讓孩子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然后在孩子記住舞蹈動作的同時能夠準確卡點。教師在音樂的選擇上要注重多選擇孩子喜歡的音樂以及近期在孩子中間流行的音樂,在孩子對音樂充滿興趣的基礎之上再創造舞蹈內容,編排適合孩子學習的舞蹈[5]。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增添舞蹈的教學活力,還可以通過嘗試不同的音樂風格與舞蹈內容相融合,使少兒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有不同的體驗。音樂既可以是兒歌也可以是流行樂曲,通過耳熟能詳的音樂激發孩子學習舞蹈的興趣,在舞蹈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賦予舞蹈更加豐富的情感,使舞蹈更加動人。
除了對舞蹈的設計編排以及音樂選擇外,教師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想將“童心童趣”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師需要為兒童創設一個良好的表現機會,給兒童一個登上舞臺展現自我的機會。相信每一個少兒在學習舞蹈時都是希望能夠站在心中的舞臺上,盡情地展現自我。所以教師要做到“投其所好”,能夠讓少兒意識到,只要學好舞蹈就可以登臺表演,綻放光芒。結合舞臺表演這一形式來有效激發少兒的童心童趣,使他們在面對舞蹈學習時,有一定的熱衷和激情,認真積極地面對舞蹈學習,去享受學習舞蹈的過程,去享受表演舞蹈的過程。總之,在少兒舞蹈的教學中,用舞蹈來表現出少兒的童趣浪漫,將他們天真無邪的性格展示出來,挖掘身邊的童趣,培養出優秀的舞者。在舞蹈編排中注入趣味靈魂,將童趣植入其中,用這種無聲的語言來表達出少兒的個性特點。在音樂的選擇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使得音樂散發出無限的動力吸引著少兒。最后創辦舞臺來釋放童心童趣,讓少兒在舞臺上放飛夢想,綻開自由的翅膀。
少兒舞蹈教學應該注重遵循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身體素質的發展規律,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對其學習興趣的激發。采用童真童趣的舞蹈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使學生產生學習舞蹈的熱情,并且能夠使其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培養想象力,開發創造力。在舞蹈課程整體的編排上、教學環境的營造上以及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中為學生創造更加充滿童心童趣的舞蹈學習氛圍,使少兒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突破自我,塑造高雅的氣質,培養良好的審美能力,為其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興趣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