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波
(重慶市永川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 402160)
在班級管理中,我通過一系列訓練方法注重對學生的情商培養,努力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培養他們陽光、積極、健康、勇敢,敢于擔任的優秀品格。
老子《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泵慨斘規ьI一個新的班級時,交給學生的第一件任務就是寫一份自我介紹,詳細介紹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特長,自己的習慣,自己喜歡的和討厭的,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的交友原則等,先交給老師審閱,然后在班會課上用口語來展示自己的自我介紹。之后分別找學生談話,引導他們認識自我,幫他們分析自己的情況與特點,從而比較好地完成自我介紹的任務。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我就比較快地掌握了學生的情況與個性,以便于后面管理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實現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礎,自我管理則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標志?!睂W生到了新的環境,開始還能收斂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可時間一長,“狐貍的尾巴”終究是會露出來的。在新班組建之初,我先與學生“約法三章”,大家提議、共同協商,制定出多數同學都認可的班級公約,即班級管理制度,同時借鑒企業管理模式,把7S管理融入班級管理制度,然后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主要以自愿組合為原則,結合老師的安排,每小組表現張貼上墻,實行金牌、綠牌、紅牌公示制度。同時每位同學每天都對自己的表現結合班級管理制度進行反思總結,自己是否遲到,課堂上有沒有講話,有沒有睡覺,作業是否認真完成,清潔是否到位,言談舉止是否文明等,完成每日表現量化評價表,上交到自己所在的小組長手里,還要求每一位成員反省之后要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和改進目標。通過這樣的量化評價考核和反省措施與制度,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不斷的總結中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意識到自身確實存在不足的地方,產生愿意改變的想法,從而引導培養學生嘗試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1]。
在培養學生嚴于律己的同時,也培養他們寬廣博大的胸懷。學生和學生之間經常發生矛盾糾紛的緣由往往是一些生活和學習上雞毛蒜皮的小事,事情發生之后都把責任歸結到對方,認為自己做得有道理,從而引起矛盾的升級甚至惡化。訓練學生嚴于律己的行為,也有利于減少矛盾現象的發生。同時借助學校生活、班級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作為示范,幫助他們分析事件的對與錯,分析矛盾產生激化的根源,運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去體驗,感悟,從而啟發、培養他們做人要有寬容之心。
現階段的多數中職學生往往缺乏就是責任意識,認為國家、社會、學校、家庭應該給予他這樣或那樣的條件,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卻恰恰忽略了自己身上應當承擔的責任。所以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到照抄作業甚至不交作業,不做清潔或者敷衍了事,無節制大手大腳的用錢,更有大打出手,拔物相向等現象。歸根結底是他們腦海里和心靈中缺少了做人的那份責任感。班級管理中的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培養學生的責任之心。培養方法同樣是借助于企業管理當中的7S管理,把日常學習、班級管理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落實到具體人頭上,由班委各級干部負責監督考評,如果事情沒有完成好就追查具體執行人,并按照班級公約進行處理,再結合企業管理模式和制度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從而讓他們從內心里真正意識到作為一個男子漢,應該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有了責任心,才能顧及他人,才能不自私,才能盡心盡力地去完成自己承擔的每一份事情,做到責無旁貸,才能在以后復雜的社會工作中迎難而上,勇于擔當。
列夫·托爾斯泰也說:“稱贊不但對人的感情,而且對人的理智也起著很大的作用”。欣賞別人,更是一種氣度,一種發現,一種理解,一種智慧,一種境界。每當學生盡到自己的職責去完成一件事情,或是跟以前相比有了進步,哪怕是一丁點的進步,我會以身作則,極力鼓勵、贊揚學生的閃光之處。同時要求班上每一位學生學會運用那雙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發現同學身上的可貴之處。得到欣賞的同學固然心情妙不可言,喜上眉梢,贊揚別人的人情緒也會受到感染,能夠發現別人的閃光點。表揚優秀的與進步的,無形中也就能帶動那些落后的人或行為。用表揚代替批評,整個班級氛圍會變得更加積極活躍進步,形成良好、健康的班級風貌。
孟子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歐洲著名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認為:假使一個兒童未曾學會合作之道,他必定會走向孤僻之途,并產生牢固的自卑情緒,嚴重影響他一生的發展。合作對現在多數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來說確實非常重要。為了培養學生們團結協作,齊心協力的精神,在平常的日常管理中,結合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對全班同學進行了分組合作管理模式,每個小組由組員共同設計組名、口號、行動、目標等,加上組員靚照并張貼上墻,每個組員根據自己的日常表現填寫量化考核評價表,由組長對小組成員根據日常任務完成情況及表現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上交班長。班級每周對所有小組進行一次評比,小組獲獎則全體組員都受到多種方式的表揚與獎勵;落后的小組將根據小組成員的表現進行不同的處罰。這樣能極大地促進同學之間相互促進、共同進步[2]。
除了采用小組合作管理模式,還借助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來帶動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接力比賽、你比劃我來猜、三對三籃球、三對三羽毛球、跳棋接龍等。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同學們在與伙伴合作的過程中,既真切感受到了集體力量的偉大,也在享受快樂的過程中盡最大努力發揮了自己的那一份也許是微薄的力量,使團結的力量無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