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敏
(浙江省湖州藝術與設計學校 浙江湖州 313000)
幼兒教師職業具有的師范性,決定了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師資培養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教育。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要有良好的藝術素養,這是由幼兒教師自身的職業要求決定的。其綜合性的內涵要求學生知識面寬、能力多元。其師資的培養講求學科融合、能力滲透和綜合實踐能力優化,需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學前教育是全方位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教育,應盡快突破傳統單科師范教育的課程框架,通過職業院校與幼兒園的合作,形成融合教育共同體,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科綜合實踐能力。美術與音樂作為注重開放性和實踐性的藝術類學科,是具有一定的自然融合屬性的,可以實現雙學科的相互融合,通過訴諸于不同感官的關聯和綜合,可以幫助學生從多種角度了解藝術價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接受融合教育的過程是實現自我提升的過程,也是不斷自我認知的過程。幼兒園需要改革創新綜合藝術課程,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融合音樂課程建設,將強化幼兒師資綜合素質的提升,也直接關系著幼兒各項素質的成長[1]。
教師之間的合作不僅能改善課程實踐,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手段。在有共同價值追求的教師群體中,如果形成了平等、信任、民主的教師合作文化,教師發展的方式也將會從孤立式轉向合作式,其發展目標也從個體發展轉向群體發展。教師的職業生活自然而然地生成了一種相互開放、相互滋養的伙伴關系,合作不僅成為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成為促進教師隊伍培養的主要路徑。教師群體的發展對破解美術融合音樂課程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課程教學反思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專業教師群體應用專題研究型、項目開發型合作模式,通過對話和交流,從一個學科或專業向跨專業、跨領域拓展,可以不斷加深對自我及自我實踐的理解。專業教師間的思想碰撞、融合,學識的不斷增長,能使教師對知識愈加尊重,對探討的渴求愈加強烈,可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教師合作的興趣,也能提升群體合作給教師專業發展帶來的推動力。當然,教師群體的發展和合作無論是教師自發建立還是自主進行,都需要學校政策的引導和制度的保障。因此,良好的教師合作氛圍需要學校管理制度作為支撐。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音樂教師和學生,需要與幼兒教師進行多向互動合作,從而不斷增長課程實踐經驗,提升課程融合能力。如今幼兒教育階段的藝術課程日趨走向綜合,美術和音樂的交叉融合愈來愈受到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幼兒教育需要高度整合,其課程也必須從學科課程走向綜合性課程。如果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入職前所接受的專業培養與入職后的課程教學不能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銜接,將會限制學生入職后的職業發展,學科融合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中應努力的新方向,它能打開新的教學視野,實現新的專業成長與跨越。美術與音樂的結合能夠讓美育形式更加豐富,通過富有感染力與吸引力的融合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并使其身心健康得到良性發展。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一線美術、音樂教師不僅要增強合作,還要不斷學習和進修,以便盡快使自己由單科教師轉化為綜合藝術教師[2]。
根據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職業院校應該將專業優勢和崗位實踐有機結合,拓展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范圍,構建課程融合基地,從而使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將自己所學在幼兒園得到檢驗,并在其實踐場所進行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的轉換,形成幼兒師資培養、培訓和研究一體化的課程融合基地,促使學生專業技能提升,為將來能勝任幼兒教師這一職業提供保障,同時促進幼兒園的發展。每個學期課程融合基地都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定的見習任務,可以借助幼兒園的主題活動開展專項見習,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了解和認識。有條件的職業院校還可創辦自己的附屬幼兒園,可以更為直接地達成專業建設和幼兒園的對接,通過園校共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融合基地,雙方在融合的認知、理念、定位等方面進行深度溝通,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對幼兒園的藝術綜合實踐更加有真實的體驗,避免美術與音樂學科的融合流于形式和缺乏深度,從而使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成為“藝術型”“多元型”“雙師型”等復合應用型人才。
幼兒園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開展美術融合音樂課程實踐活動的試驗場,也是美術、音樂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場所。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師生通過與幼兒園教師的結對,了解了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動美術融合音樂課程實踐的發展。職業院校通過專業教師到幼兒園聽課并與幼兒園教師共同開展教科研活動,甚至參與幼兒園相關課題研究,這樣才能使美術融合音樂課程實踐有針對性,從橫向來說應該進行多角度的交流,從縱向來說是需要深度的溝通。只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師生與幼兒園教師全方位多角度的協作,才能促成專業發展共同體。另外,根據美術融合音樂課程實施的需要,通過遴選和聘請幼兒園骨干教師承擔相關的教學任務,真正以開放的心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和把握專業發展方面的需求。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師生與幼兒園教師專業共同體的構建,在促進師生經驗提升的同時,無疑將有力地推動園校育人質量。
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應當設置與幼兒園教育緊密聯系的課程,應該更注重專業化的發展,其課程目標需要涵蓋幼兒的全面發展,注意相關領域的融合,需要有系統、有計劃地運用各種課程資源,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幼兒園作為藝術教育核心組成部分的美術、音樂、舞蹈等,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美育教育體系。雖然學習內容和形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但對美學思想、審美鑒賞的培育具有許多共通點,其內容也都是相互交叉、互生互補,并不是互不相關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創造性地綜合藝術課程內容,通過幼兒園活動和職業院校課程的相互開放,依托于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實現課程無縫對接,使園校雙方互惠共贏。其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案例,會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認知與學習更形象生動,也為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師生和幼兒園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美術融合音樂課程需要構建以主題活動為基本形式的整合課程,利用藝術融合手段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通過選編和創編主題藝術活動內容,打通藝術學科壁壘,著眼于藝術水平全面提高,在主題活動中發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思維、想象、審美及創造能力。在對藝術課程的教育中,專業教師應當具備一定的課程整合、設計及開發能力,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向復合、融合方向發展,必須具備跨學科研究的意識與能力,并將培養學生形成跨學科通感共識作為一項長期任務滲透于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將幼兒學習的范疇按學習領域的維度,劃分為五大領域,并同時強調了各領域內容的彼此滲透,其中藝術領域的目標中滲透著綜合藝術教育的理念。當代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幼兒園的滲透式藝術融合教育是學前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高質量藝術融合教育的關鍵在于高質量的幼兒師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跨學科通識通感能力的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實現職前幼兒教師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的關鍵。園校合作是實現彼此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如果聯系不夠緊密,就無法與用人單位進行雙向互動,也無法在人才培養目標上一致。幼兒園和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依托各自的資源優勢,可以共同開展融合課程教學研究工作,通過雙向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分享,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