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婷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漕湖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100)
幼兒戶外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體質,還可以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戶外活動一直以來也是幼兒園活動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新時期下,如何有效利用自然材料,開展戶外體育活動,幫助幼兒實現更好的體育鍛煉,培育幼兒積極健康的心態,是所有幼兒教師都需要考慮的問題。為此,教師需要明確選擇自然材料開展幼兒戶外活動的原則,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自然材料的優勢作用,促進幼兒成長。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陳鶴琴先生認為在自然環境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雖然乍看上去和教育沒有關系,但是只要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大自然中蘊含中較多的教育工具,如泥巴、木頭等,這些都可以被應用到幼兒戶外活動中。但教師在應用自然材料開展幼兒戶外活動時,還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安全第一是幼兒園戶外活動開展的基本要求。為此,教師在為幼兒選擇自然材料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自然材料的安全系數,要選擇安全、無毒、容易操作的活動材料,保證幼兒使用的安全性。另外,在具體的幼兒戶外活動中,教師也需要加強巡視,及時解答幼兒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最大限度保證活動開展的安全性[1]。
幼兒戶外活動的開展還具備一定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師選擇的自然材料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教育價值,可以活動幼兒的身體,啟發幼兒進行想象,鍛煉幼兒的各項能力和技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等,充分發揮自然材料的作用,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教師選擇的自然材料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目的性,要根據幼兒戶外活動的開展要求,合理選擇自然材料。
教師在選擇自然材料的時候,還需要遵循適宜性原則,要結合幼兒的動作發展水平、智力發展水平和能力發展水平,合理選擇自然材料。另外,教師在設計幼兒戶外活動的時候,還需要選擇適當高于幼兒智力發展水平的材料,從而刺激幼兒的思維,促進幼兒的成長。對于小班幼兒,教師要多選擇一些容易控制,具有模仿性且數量充足的材料,幫助幼兒發展平衡能力和走、跑等能力。對于中班幼兒,教師則需要適當的選擇鍛煉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的材料。對于大班幼兒,教師則需要選擇一些對動作技能要求較高,可以促進幼兒綜合素質提升的材料。
教師在開展幼兒戶外活動時,需要學會因地制宜,廣泛搜集周邊的自然材料,特別是一些鄉鎮幼兒園,受到鄉鎮發展水平的影響,在幼兒園體育器材上也相對比較緊缺,但是幼兒園周邊的田野等區域包含著較為豐富的,且極具鄉土特色的自然材料,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廣泛搜集,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和體育鍛煉的需求,搜集合適的自然材料,如不同季節的植物材料,竹竿、稻草、玉米葉、高粱稈等。另外,教師還需要響應國家的綠色環保政策,搜集一些廢舊物品,可以是一些廢棄的農具或者是材料等,廢報紙、易拉罐瓶、漂亮的小石頭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幼兒的玩具[2]。
例如,教師經過對幼兒園周邊的自然資源的調查,帶領著幼兒組織了搜集自然材料的游戲,為之后的戶外體育運動做鋪墊。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先對幼兒進行了分組,5-7人一組,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在教職工人員的帶領下出發尋找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小組找到了很多竹竿,興致沖沖地跑過來說:“老師,我們以后可以在戶外跳竹竿舞了。”教師馬上肯定了幼兒的想法,并對幼兒進行了夸贊,說:“你們太棒了,我們先把這些竹竿捆起來存好吧。”有的小組則找到了很多漂亮的小石頭,說:“我們可以玩跳房子的游戲了,這些石頭可以放在我們的小房子里。”這無疑是一個不錯的提議,教師贊同了幼兒的想法。有的小組則找到了很多廢棄的易拉罐,說:“這些我們也可以改造一下玩各種游戲。”最終,教師將幼兒找到的自然都統一收集了起來,作為之后戶外活動的自然資源。
很多自然資源都不能直接使用,為此,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體育水平和活動組織要求,對搜集到的自然資源進行改造,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作用,自制幼兒體育活動的器材,以此來激發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的體質發展。另外,教師在制作幼兒體育活動器材的時候,還需要適當的讓幼兒也參會進來,從而維持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幫助幼兒更好的認識各項自然資源。
例如,教師在收集了很多自然材料以后,組織了自然材料的改造活動,帶領著幼兒對找到的自然資源進行改造,自制了很多幼兒體育活動器材,具體包含木頭類、竹子類、草類、傳統類和農作工具類等[3]。
在木頭類器具的制作上,教師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想一想怎么可以將搜集到的木頭制作成可以使用的體育器材。幼兒經過熱烈的討論,在教師的幫助下制作出了高蹺,具體幼兒和教師合力將一個圓柱體的木塊的兩邊套上了麻線繩圈,然后制作成了一個簡單的高蹺,幼兒可以在一只腳上帶上高蹺,然后雙腳輪流往前走,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在草類器具的制作上,教師帶領著幼兒制作了稻草人,將搜集到的稻草綁成一個簡單的稻草人,然后將其當作游戲的靶子,可以組織打靶游戲。有的幼兒還提議制作草尾巴,將稻草制作成一根細細的繩子綁在腰上當作尾巴,可以開展追逐游戲,教師也采納了幼兒的建議,幫助幼兒制作了很多根草尾巴,方便以后使用。在竹子類器具的制作上,教師則幫助幼兒制作了竹推車,幼兒可以拉著自己的竹推車運送各種玩具。另外,教師還指導幼兒做了竹蜻蜓,在戶外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各個小組開展竹蜻蜓比賽,看誰的竹蜻蜓飛的時間長。在傳統類器具制作上,教師主要幫助幼兒制作了毽子和陀螺等。在農作工具的制作上,教師帶領著幼兒制作了比籮筐,可以在之后的戶外運送游戲中使用。
教師通過開展此次自制幼兒體育活動的器材活動,幼兒對戶外體育活動產生了更高的興趣,也鍛煉了自己的思維,學會了如何科學地利用資源。
教師在搜集和制作了各種幼兒體育活動器材以后,需要進行科學選擇,利用豐富的器材,開展各種戶外體育活動,充分發揮各種自然資源的作用,促進幼兒健康成長[4]。
例如,幼兒結合各種自制體育器材,在戶外設置了各個活動區域,幼兒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戶外體育活動,最大限度保證幼兒的活動參與度。教師具體設置了跳躍區,主要有跳房子、跳繩等游戲。走跑區,主要有跨欄、走高蹺、過平衡木、繞障礙跑等游戲。鉆爬區,主要有推車、滾車輪游戲等。益智區,主要有投擲、構建等游戲。教師通過應用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開展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積極性也較高,紛紛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投入到了自己喜歡的戶外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完成了體育鍛煉,還收獲了快樂。另外,為了保障幼兒的安全,教師還針對各種戶外活動設計了完善的規則,讓幼兒嚴格按照規則參與活動,提高了戶外活動開展的有序性。
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最好的玩具是那些幼兒能夠用各種方式加以變更的玩具。”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戶外活動的時候,還需要加強對自然材料的探索,實現一物多玩,充分發揮教師和幼兒的創造能力[5]。
例如,教師結合搜集到的廢棄材料,組織了“好玩的紙棒”的戶外活動,活動的材料就是用掛歷紙卷起來的紙棒。這本來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戶外游戲,但是,教師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帶領著幼兒進行了游戲探索,讓幼兒開動腦筋,想一想這些紙棒還可以怎么玩。幼兒通過相互討論和研究馬上就想出了多種方案。如,有的幼兒說可以將紙棒當作接力棒,玩接力游戲。有的幼兒說可以將紙棒往前投擲,看誰投的遠,玩投擲游戲。有的幼兒說可以將紙棒雙手舉起,舉平,鍛煉臂力等等。原本平平無奇的紙棒在幼兒開動腦筋想象以后,馬上就煥發出了新的活力,開發了各種新的游戲,在很大程度上也滿足了幼兒想要自主活動的愿望,同時也鍛煉了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在活動最后,幼兒分組開展了自己探索出來的小游戲中,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活動成效。
綜上所述,幼兒戶外活動是幼兒園重要的日常活動,這對提高幼兒的體質,深化幼兒體育鍛煉的效果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教師需要遵循安全性、教育學、目的性和適宜性的原則,選擇自然材料,投放到戶外活動中,吸引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在參與戶外活動的過程中,都可以收獲快樂,同時還可以增強自己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