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登蓮
(重慶市萬州區紅光小學 重慶萬州 404160)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九部門《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減負三十條)及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十項規定,全面了解萬州區各小學“減負提質”工作的落實情況,旨在督查引導各校嚴格履行“減負”文件精神,密切關注學生身心健康,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特對萬州區的小學管理人員、四至六年級教師、學生及家長就減負提質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以突破減負瓶頸,探尋提質典型。
對象:小學管理人員、四至六年級教師、學生和家長。
方法:深入學校,通過聽、看、查、談、訪等方式進行。89名學校管理人員、173名教師、1740名學生及1675名家長填寫問卷調查,問卷全部有效。
內容:參照《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減負三十條)和《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十項規定》,問卷均為其要點。
學校管理人員問卷調查顯示:有10.11%的學校很少開展“減負提質”督導自查,有2.25%的學校沒有開展“減負提質”督導自查,有16.85%的學校很少開展“減負提質”專題研討,1.12%的學校沒有開展“減負提質”專題研討。教師問卷調查顯示:6.94%的教師填寫了學校沒有開展“減負提質”宣傳。家長問卷調查顯示:29.07%的家長不清楚學校的“減負”措施,12.18%的家長沒有聽說過學校的“減負”措施。
有得教師在執行課程計劃方面,出現了教學計劃與實際操作不相符的情況。學生問卷調查顯示:9.71%的學生填寫了班級的音樂課、美術課、體育課、綜合實踐等課程沒有按照課表開課。
教師問卷調查顯示:76.39%的老師布置的課后書面作業在1小時以內,20.81%的教師沒有課后書面作業。家長問卷調查顯示:48.96%的家長認為沒有必要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星期一到星期五,課后延時服務后,35.63%的學生填寫了有書面作業,31.82%的家長填寫了有書面作業。孩子在家,除了完成學校作業外,43.94%的家長填寫了做習題資料,34.39%的家長填寫了上興趣班,50.21%的孩子在校外機構學習。所以,周末完成作業有33.13%的學生在兩小時以上。學生問卷調查顯示:39.02%的學生的課外生活是參加課外輔導。
學生問卷調查顯示:20.69%的老師評價單一,只有老師評價,5.4%的老師沒有評價,以考試成績排名為準。
學生問卷調查顯示:70.06%的學生每天體育鍛煉時間在1小時以內,7.36%的學生沒有鍛煉時間。1.67%的學生睡眠不足7小時,家長問卷調查顯示:1.79%學生睡眠不足7小時。教師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壓力61.27%來自家長的期望。家長問卷調查顯示:33.49%的班級向全班公布考試成績并排名,36.48%的壓力來自家長的期望,32.9%的壓力來自社會的影響,還有8.48%的家長與孩子的日常溝通效果不好。
上級減負文件精神已引起了各校重視,初見成效,但嚴格按照《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減負三十條)及《重慶市“減負”十項規定》,面臨問題依然嚴峻。
1.增強減負提質的宣傳力度。
(1)家長的觀念。就減負工作而言,家長的觀念急需轉變,有很大一部分家長過分看重孩子的分數,擔心孩子考不上好的高中、大學,優秀孩子的家長想孩子更優秀,待進生的家長又想孩子成績快速提升,于是就讓孩子上網課、上校外培訓機構、請家教或者讓孩子不斷刷題等等,用自己以為正確的方式不斷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
(2)教師的觀念。有的教師既是教師也是家長,由于受當前的高考制度和上級對學生的質量抽測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依然存在有應試方面的陳舊觀念。
(3)校長的觀念。由于有的校長過分看重上級每期對部分年級部分學科進行教學質量抽測的成績,用學生分數衡量教師工作質量、評價學生等情況也不在少數。
2.建立課業負擔控制制度。
(1)建立學生課業負擔控制制度。根據“減負三十條”和“十項規定”要求,從課程計劃、在校時間、違規補課、布置作業、課外活動、考試、教輔、競賽、評價等方面制定學生課業負擔控制制度。
(2)建立學生課業負擔公示制度。在學校顯著位置公示課程安排、作息時間、學生作業量、課外活動時間、教輔資料的使用等,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向家長發放《學生減負提質告家長書》。
3.改革學生學業評價制度。
(1)語數學科的評價。一至六年級只組織期末考試,由上級或學校組織命題和實施。
(2)非語數學科評價。根據學科性質,由任教學科組或年級組組織考查,考查可以安排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之中,也可以在學期末進行,主要考查學生實踐能力。
(3)學生特長的評價。學校建立學生特長展示和評價方案,通過提供展示的平臺,如組織比賽活動、學生風采展示等將學生特長評價融入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
(4)習慣養成的評價。由紅領巾監督崗和校長小助理,根據學生一日常規要求進行量化,結合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等,來給學生習慣養成評定等級。
4.改革教師績效考核制度。
(1)增設學生家長滿意獎。每學期至少了解各班50%以上的學生家長對學校食堂、學科教師、班主任等方面工作的滿意度,并納入績效考核。
(2)增設家校聯系獎。通過建立制度,要求班主任或語數教師每學期至少和學生家長聯系一次或家訪一次。以此了解學生課業負擔等方面的情況,做好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工作,以打造家校共同體,形成減負的共識和合力。
(3)減少學生考試分數在教師評價中的比重。
5.加大減負提質督導力度。
(1)學校層面的督導。學校建立減負提質和師德師風方面的督導制度,特別應建立年級組教師間的互相監督機制。學校要對屢查不改的教師追究責任,對評優評先實行一票否決。
(2)建立片區督導制。片區督導室每學月對片區學校至少督查一次,并將督查結果報區教委,納入學校績效考核。
(3)教委層面的督查。區教委可以采取聯系科室查、異地互查、領導直接查、設立舉報電話等形式進行有力的督查,并按考核兌現。
總之,減負提質既要靠“行政命令”,更要靠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有效教學,還要靠家長及社會的理解與支持,才能真正將“減負提質”工作的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