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磊
(河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河南焦作 454000)
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和諧校園建設的積極推進,使高校教師的思想觀念、精神需求等方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由過去的單一性要求,單純而僵化的精神需求,逐步轉變為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化,這些顯著的變化,為高校工會的自身發展模式定位拓展了新的空間,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時代進步,實踐發展。在新形勢下,高校工會工作要緊密聯系客觀實際,不斷拓展創新,提高工作實效。
高校工會工作在新時期具有鮮明的特點,在工作內容日益豐富、任務日益艱巨的今天,高校工會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需要不斷增強。把維護教職工權益放在突出位置,要依法治理,要依法維權;在高等教育向縱深發展的過程中,大多數高校工會會員都具有較高的知識教育、專業素質、教師素質和個人發展能力。它給高校工會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良好基礎,也對工會的維權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必須準確把握高校面臨的時代發展特征,深入研究高校改革和發展的新趨勢,嚴格遵守高校工會工作條例,團結一致應對新形勢。如今,高校工會工作的發展,創新了民主管理機制,充實了工會工作的宣傳內容和形式,充實了高校內部的管理和公共權力運行,研究了教職工代表制度、依法民主辦學、完善了教代會制度。進一步加強工會組織建設和理論創新,全面改革的具有強大思想保證。
以學校為中心,積極深入基層,抓緊教師的思想政治活動。促進學校學科、隊伍、人才培養與科研的協調發展,要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學校的整體利益。開展以教育技術開發為中心的教育活動,以高尚的職業道德規范教師隊伍,通過健康的休閑運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競爭中激勵教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樹立“創造家園”的觀念。學校需積極爭取各方支持,為人、為物創造條件,大力建設學校,營造以工作為中心的良好氛圍[2]。
高校工會工作改革的構想與對策為高校工會工作找到大膽創新的思路,探討應以人為中心,強調加強高校實踐能力。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繼承了優秀的經驗、傳統和風格,不斷豐富著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現實意識[3]。許多現行規章制度的改進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方式與想法難以理解,改革與發展是的唯一出路。改革后的高校工會組織將用新的眼光看待工作,用新的思路規劃工作,改進工作成果和工作方法。而研究是正確的起點和落腳點,圍繞科學發展、保障教職工權益、促進和諧校園建設,高校二級工會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注重對職工合法權益的政策保障、經濟保障、文化保障和健康保障,更好地適應時代要求,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探討文化與衛生、建議與建議第三方新工會的工作,結合迎接網絡時代到來的高校教師的特殊性和網絡時代的發展趨勢,創新工會工作方式,創新網上管理、網上辦公、“教師之家”、推行“教師建議在線處理”。現已啟動開放業務,在工會網站收集校務熱點話題,全面報道影響職工的校務熱點話題,開展主題沙龍、網絡檢索等形式,突出校務公開活動的重點。不僅了解廣大教師的需要和觀點,而且找到出發點。保障教師權益,確保合法領域活動的有效性,為學校黨組織和領導提供有效的交流平臺。加強學校自身建設,創新學校工會工作。優化年齡、學歷和專業結構,使工會組織隊伍以多種形式相對穩定;強化專業培訓,積極探索專業發展之路。開展各類專業培訓,以達到相應的理論和政治水平。提高工會領導和工會代表參與民主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拓展工會工作空間,推進工會社會化進程,營造教職工工作學習氛圍,優化學習環境。通過學習培訓,進一步提高高校工會組織的整體素質,塑造新形象,創造新意識,努力探索高校工會組織專業化的途徑和方法。根據工會發展道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積極參與各級工會的理論研究和工作學習。及時反映教師需求,表達教師合理要求。堅持以誠相待,以誠相待為準則,用真情溫暖人心,用真情造福教師。樹立為教師服務的思想,加強對組織的引導和服務,明確工會的定位,完基礎服務,做好工會工作。
高校黨委要重視工會自身建設,努力形成黨對工會工作的正確領導,行政支持有力,教職工積極參與,工會干部奮發有為的良好局面,以利于高校工會工作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