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洪
(重慶市江南職業學校 重慶 402283)
為進一步完善學校治理結構、創新體制機制,形成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促進學校科學、快速、健康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職業教育服務,筆者所在學校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為突破口,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為核心,在構建具有較強現實意義的現代職業學校制度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成立由上級教育主管行政部門代表、企業負責人、學校管理人員、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行業專家學者、熱心教育事業的社會人士和服務對象代表組成的理事會,作為決策機構,對學校發展戰略、規劃和重大投資建設項目、財務年度預決算、教職工績效考核分配等重要事項進行協調、決策。成立由行業專家、企業工程師、技能大師等參與的專業指導委員會、校企合作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作為咨詢機構,對學校專業建設、產教融合、教學科研等提供指導、論證。完善落實教代會、學代會、工會等的制度,設立相關組織,在學校紀委的指導下成立監督機構,利用學校網站、校務公示欄、工作QQ群、校園手機報等媒介公開學校重大事項信息。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機構改革落地落實,實施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工程,修訂學校章程,優化傳統管理模式,壓縮管理層級,探索扁平化管理模式,全面擴大專業系(部)的辦學自主權,將原有縱向四級管理改革為二級管理,二級部門作為執行機構。全校內設部門整合成立“五群五中心”,即汽車制造、信息工程、智能制造、現代服務、財經商貿等五個專業集群,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服務、后勤服務、質量監控等五個中心。在完善治理體系同時,又顯著提升了治理能力。
理順政府宏觀管理和學校自治、學校辦學與社會參與、學校決策與過程監管、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的主要內容,明確學校《章程》是法人治理結構的制度載體和理事會及管理層的運行規則,建設學校辦學的配套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為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提供制度保障。決策層、執行層和監督層是治理結構的基本組織形式。理事會的組成和決策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的核心內容,根據學校的規模、職責任務和服務對象等特點,兼顧代表性和效率,合理確定理事會的構成和規模。管理層由學校行政負責人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員組成,由理事會任命或提名,并按照人事管理權限報有關部門備案或批準。教代會、學代會、工會按照《章程》和法律法規在學校紀委的指導下履行民主監督職責。
通過學習調研、組織討論、征求意見等途徑,學校修訂了《章程》,制定了《理事會會議議題產生及議事規則》《黨委會議事規則》《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及理事會、學術委員會、專業建設委員會、校企合作委員會、教代會、家長委員會、學代會等工作制度,形成“1+N”的制度體系,進一步理清部門管理職能,制定崗位設置管理辦法,健全崗位標準,理順和完善教學、學生、后勤、安全、科研和人事、財務、資產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學校辦學標準、部門管理標準、專業系建設標準、部門績效考核標準,建立各個方面的管理規程、操作規程,匯編形成《管理制度集》《管理標準集》《管理規程集》,形成規范、科學的內部管理制度體系。按照放管結合的原則,學校在全方位獲得自主權的同時,建立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決策失誤追究制度、信息公開制度、審計制度、信用評價制度等多元化的監管體系,形成了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對分離、相互制衡又相互協調的運行體系。
改革贏得支持,改革增添活力。一是政府、行業和企業主動參與職業教育,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統籌、部門聯動、校企主體、行業參與”的聯動發展機制。二是以職教辦學規律為參考構建了一個決策科學民主、執行有力、質量效益優先的管理體系,形成適應學校事業發展的現代學校制度,完善了學校的治理體系和有效提高了學校的治理能力水平。三是形成監督機構的監督和學校紀委再監督的有效結合,形成閉環式的監督體系。四是先后托管貴州、四川的2所中職學校,有效回應了周邊地區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為他們提供可以參考的經驗,為當地職教的持續健康發展增強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