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哲
(重慶市巫山大昌中學校 重慶巫山 404707)
新課改實施以來,高中化學教學中涌現了多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極大程度提高了教學的質量。但由于教學之中不太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化學學習并不是很順利,教學質量也無法得到持續的提高。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高中化學教育者,必須要明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對于教與學雙方的價值,要對教學中的難點問題進行了解,并在對難點問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有效的教學之策,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要想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達成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都要以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基礎。但就目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來看,大部分老師仍深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仍將學生的成績作為教學的核心,課堂被老師大量的講解所占據,缺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引導,即使引導也存在力度不足的問題,這些都會導致學生缺乏創新意識。雖然高中生在學習中常會聽到創新這一詞匯,但大多數學生并未真正在意創新,對創新的認識不夠全面,難以讓自己的學習與創新有所聯系。在此種教育背景下,即使老師付出較多時間與精力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其收效也甚微,此問題不得以解決,必然會增加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難度[1]。
課堂是高中化學教學的主陣地,課堂中所選的教學模式是否合理,直接會影響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據目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來看,部分老師仍在課堂中機械講課,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師生之間的互動次數以及質量嚴重不足,這就會導致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缺乏有效媒介。不僅如此,對于固化教學模式的弊端,仍有較多老師未真正意識到,在憑借經驗開展化學教學的過程中,使課堂教學的環境十分單一,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固化教學模式的存在,不僅會制約化學課堂教學的效果,更會增加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難度。
化學是一門生活性較強的學科,在該學科的教學之中,需要老師將理論知識與生活教學進行結合。但就目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來看,由于部分老師未徹底從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走出來,使化學學科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脫節,不僅難以讓學生養成理論結合實踐應用的學習習慣,還會抑制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影響了化學課程教學作用的發揮。
上文有明確提到,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前提,這就要求老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視度,并要組織化學教師通過集體研討的方式,科學制定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方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老師除了要重視基礎教學目標的達成外,還需要在課堂教學以及拓展教學環節,引入更多與創新意識相關的內容,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持續引導,如此就能夠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主動在學習中圍繞著創新進行多層面的思考,這樣就為老師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助力學生良好培養效果的達成[2]。
固化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這就要求老師注重對以學生為主體多維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這樣就能夠在教學互動中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創新意識引導,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更為有效的培養。比如在教學“化學反應與能量”一課時,需要學生重點學習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知識點,在課前教學環節,老師可以圍繞此進行教學設計,由學生以生本互動的形式完成預習任務,同時,還要根據生本互動的效果輔以網絡查閱資料的形式,獨立完成預習中遇到的難題。在課堂教學環節,老師向學生提出精心設計好的開放式問題,由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而此過程其實就是生生互動的過程,讓學生解決問題的維度更加多元化。在本節課的教學之中,融入了生本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師生互動,在多維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會越來越理想。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創新教學方法的運用十分重要,其中生活化創新教學方式的運用效果比較理想,能夠通過將學生帶入生活中特定情境的方式,讓學生產生更多思考,從而促使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比如在教學“石油、煤和天然氣的綜合利用”一課時,老師可以先借助生活性教學情境,讓學生對三種能源的特點與異同進行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老師讓學生根據不同領域對這三種能源的需求,對具體使用方案進行科學設計,并在方案呈現之后,進入延伸性的教學之中,內容可以圍繞新型能源、清潔能源進行。在本節課的教學之中,無論是在基本知識的掌握層面,還是在實際生活方案的設計層面,又或者是在延伸教學層面,學生都進行了充分的多角度思維,這對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有利。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老師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施多維度課堂教學模式以及生活化教學等方面,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行有效培養,更好達成對學生綜合性培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