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明
(四川省榮縣中學校 四川榮縣 643100)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即使在新時代其適用性也極強,需要高中生對其繼承與傳承。同時,新課改也關于傳統文化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讓高中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的精神內涵進行理解和感悟,促使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因此,作為新時代的高中語文教育者,為了取得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須要將傳統文化的深入教育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其中散發的魅力是不可忽視的。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總是停留在機械記憶一方面,感受不到語文課程的學習樂趣,出現了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興趣缺失的問題。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則不同,能夠以豐富的教學內容,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魅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在學習中收獲快樂[1]。
在新時期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務。將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能夠對傳統文化中的字詞文字內涵以及歷史文化進行深挖和利用,這樣能恰到好處的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另外,傳統文化之中的優秀意識也十分豐富,對于學生的影響都是十分深遠且深刻的,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
傳統文化是作為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需要每一位中華兒女主動肩負起對其傳承的職責。尤其是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能夠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就能夠讓他們更加認可傳統文化,成為未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承者,讓傳統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
高中生即將面臨著高考,老師會引導學生將全部的精力放到應對高考中,缺少傳統文化教育的意識。所以傳統教育思路是阻礙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因素。
高中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的傳統文化教育素材,但隱性素材高于顯性素材,在老師缺乏對傳統文化教育素材深挖的教育背景下,老師會面臨傳統文化教育缺乏素材與生硬灌輸的問題,使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開展不夠順利 。
高中語文老師在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量,必然會對最終的教育效果產生影響。但就實際教學來看,部分老師存在傳統文化知識儲備不足的問題。如在向學生解釋《雨巷》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時,部分老師只是按照教案對其解釋,卻沒有從丁香傳統意象進行講解,既不利于學生的深入理解,也錯失了傳統文化教育的契機。
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教學評價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但部分老師仍存在重結果評價輕過程和整體評價的問題,使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缺乏針對性和方向。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資源十分豐富,老師必須要對其進行多角度深挖,如在教學《荷塘月色》課文時,老師可以從情感內涵入手,對月光、荷塘等進行分析,做好讓學生對我國文學作品中古老的浪漫感受的教學準備。在教學《蜀道難》課文時,老師可以從教學環節入手,為學生展示課文中描述的蜀道地圖,將學生帶入想象之中,真切感受蜀道之難。另外,老師還要善于從課文的細節以及補充教學等環節引入傳統文化內容。通過老師對教材中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利用,能夠讓學生始終馳聘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海洋中,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多關注和感受[2]。
首先,從每節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落實入手,既能夠讓學生順利掌握知識,又能夠升華學生的情感。其次,從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入手,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一詩時,在對其講解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入音樂作品,自然將傳統文化引入課堂,讓學生主動接受傳統文化知識,進一步完善傳統文化教育效果。
傳統文化的教育必須要理論結合實踐,如此才能夠深度推進傳統文化教育。比如在班級中開展一些傳統文化,如主題班會、傳統文化交流活動、傳統文化賞析活動等,還可以在校園中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包括詩詞大會、時尚漢服秀等活動,讓學生將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及時進行實踐,深化學生的理解與選擇。另外,還可以為學生布置課下作業,如要求每位學生在網絡中搜集一位自己喜歡的詩人,對其進行專題剪輯,將剪輯作品上傳到學校網絡平臺中,讓學生在共享中進一步深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提高傳統文化的開展質量。
在對學生實施傳統文化教育評價的過程中,老師要堅持結果與過程評價相結合的原則,以實現對學生的整體性評價。一方面,老師要對學生課堂中參與與互動過程的關注,以細節去了解和考察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傳統文化學習。另一方面,在利用試卷對學生的詩詞記憶以及課內外閱讀篇章的情況進行了解,為整體性評價的實施做好準備。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意義重大,老師要根據對傳統文化實施問題的分析,從教材深挖、探尋傳遞時機、設計豐富實踐活動以及科學評價等方面,強化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效果,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