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洪舉
(重慶市江南職業學校 重慶 402283)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中學時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正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才的前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是建設良好班級的保證。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到對學生行為的規范、指導、激勵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
為了讓學生及時了解學校的管理制度,加強自身行為習慣的養成,在教室設置公示欄,將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文明禮儀常規、班規、班干部名單及其職責、獲獎和好人好事名單、各種違紀名單、各類考核結果都張貼在公示欄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可結合實際,制定《中學生一日常規》和《學生操行量化考核細則》等包括中學生生活學習各個方面的要求,同學們無論走到哪兒,無論什么時候,都有規范約束大家的行為,學生行為都有所依。這些制度規范,要求應非常具體細致明確,既便于執行,又便于檢查?!安灰酪幘?,不成方圓”,教師要嚴格要求,務必把養成教育抓緊、抓好、抓細、抓實、抓早,通過扎扎實實的抓養成教育,使多數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地由“他律”發展為“自律”。
行為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養成教育必須循序漸進,常抓不懈,不然就會浮于口頭,流于形式。設崗監督是加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力度的有力保證,這樣不但可以及時表揚好行為、好作風,及早批評、制止或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而且可以經常獲得反饋信息,促使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經?;?。班上設置班組管理組織和管理系統,如:班委會、團支部、小組長、課代表等,將每個崗位的職責予以公示,學生自愿報名競職演講,競爭上崗。監督內容包括:佩戴校牌,衣著打扮,發式,課堂紀律,午休、晚休紀律,衛生情況,安全禮貌等,做到事事有人管,寫好班級日記,每天公布,每周一評比,并與操行分掛鉤。這樣日復一日,周而復始的監督,既把不良的行為習慣扼殺于萌芽之中,又促使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葉圣陶老先生說:“習慣在于教師的訓練和指導?!贝_實如此,良好的習慣不可能自發而成,必須經過指導和訓練。作為教師,可以分層次、分階段、多類型地開展一些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活動,創設情境,激發情感,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活動中促進他們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如:教師節開展尊師活動,母親節、父親節開展感恩活動、開展文明禮貌月、衛生評比周活動,召開主題班會,舉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知識競賽,開展精彩激烈的演講比賽和辯論賽,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競技賽等,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開展活動要強調“趣味”二字,增加其靈活性、游戲性,讓訓練成為一種愉快的活動過程,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訓練。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反復抓,抓反復。尤其是對那些行為習慣比較差的學生,不但要通過愛的甘泉去進行入腦入心的澆灌,通過榜樣、示范的力量去爭取,通過同齡效應去幫拉,還應運用一定的激勵去鼓起他們奮進的風帆。學生畢竟還是孩子,教師的一丁點兒表揚肯定,對他們來講都是一種榮譽,一份驕傲的資本。在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時,教師應適當地采用多種形式的激勵方式,以表揚為主,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悅強化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日常行為規范,具有易波動、易反復、易反彈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管理中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運行機制,在制度上為行為規范達標活動的深入開展提供有力保證,實現從打“運動戰”向打“持久戰”轉變。制定評價制度對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起著重要的導向和監督作用。在對學生進行了常規宣傳之后,我制定了“自評—生評—師評”的評價制度并建立班級考核制度,對班級行為規范達標活動實施每日、每周、每月、學期、學年的全過程考核。把評定獎學金、評定三好生、優秀學生干部、班干部考核、學生思想品德考核與學生行為規范的達標情況掛起鉤來。每月進行綜合評價,評出一月的“學習之星”“衛生之星”“禮儀之星”“熱情之星”“發言之星”等。凡行為規范不達標的學生,不能評各類先進,不能得獎學金,不能擔任學生干部。經過一段時間的評價督導,學生在學校里已經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這種多元化評價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是落實養成教育的重要途徑。
“牽一發而動全身”。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其學習成績會相繼提高,班級的風氣也會隨之好轉, 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會是一個“班風正、學風濃”的良好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