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偉
(重慶市巫山大昌中學校 重慶巫山 404707)
音樂鑒賞是一種藝術美,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據調查發現,目前有很多高中生對于音樂鑒賞并不喜歡,而這正是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以及學生未意識到該課程學習價值的重要體現,所以學生對于音樂鑒賞缺乏興趣。因此,作為新時代的一名音樂教師,必須要明確鑒賞課對于學生美育教育以及全面教育中發揮的作用,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從美育視角入手,將美育與音樂鑒賞教學進行結合,為學生打造更加創新、有趣以及有深度的鑒賞課堂,真正提高學生的鑒賞學習效果。
高中生即將面臨高考,他們的學習壓力十分大,會想要將更多的時間投入文化課的學習中,以便于在高考中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所以在此種學習背景下,學生也會認為鑒賞課不上也沒有關系,要想陶冶情操等高考結束再去陶冶也不遲。所以在學生課業重壓以及錯誤思想之下,學生對于鑒賞課的學習并不感興趣。
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核心在于“鑒賞”二字,老師只有尊重學生鑒賞學習的主體,才可以讓學生真正在鑒賞中對作品中的美進行感受,才可以實現美育教育。然而,大部分音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依然比較注重自身的中心地位,在整節課之中都會聽到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述,而沒有通過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思考情況等,這就會導致課堂教學聽不到學生的反饋,再加上枯燥的課堂教學氛圍,導致鑒賞課的開展效果十分不理想。因此,老師要對自己錯誤的思想和授課理念進行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而老師則做好對學生思維的引導,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鑒賞的樂趣,真正將該課程看作是一種藝術,而不是在一種學習負擔[1]。
上文有提到,目前大部分學生都認為音樂鑒賞并不重要,如果學生此種錯誤的觀點不改變,必然會影響鑒賞課的構建效果。在轉變學生錯誤學習觀的過程中,僅靠老師理論的說教,學生必然不會信服,所以,筆者認為,老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多位優秀學生的案例,讓學生從他們平時的學習時間安排來分析,學生們發現這些優秀的學生并不是每天都在刷題,而是也會進行較多的娛樂活動,如鑒賞音樂、參與體育活動等,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經常進行審美鑒賞活動,不僅有助于自身審美能力的提升,還能夠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不僅不會對自己的成績產生影響,還會助力自身學習成效的提升,并對自己終生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在老師這樣的引導之下,學生就可以樹立正確的音樂學習觀,參與音樂鑒賞課學習的熱情才會更加高漲。
通過教學案例轉變學生錯誤學習觀之后,學生雖然對鑒賞課的參與熱情有了一定提高,但如果老師仍以落后的教學方式教學,那么必然會讓學生喪失鑒賞的興趣[2]。因此,老師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將更多創新且有趣的教學方式引入教學中,讓學生全身心進入課堂學習之中。如老師可以將多媒體等資源以情境模擬的方式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
比如在教學《草原放牧》一課時,在課堂教學初,老師為學生播放一段與之相關的短視頻,以這樣的方式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學生在對視頻觀看的過程中,為了讓其有更多思考,可以先學生設計一些導思性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從中獲得美感。老師還可以在課堂中增設模擬一些場景的活動,如由學生對草原、牧羊、放羊老爺爺進行扮演,并在扮演中為學生播放歌曲中的旋律,這樣學生就好似真正走入草原放牧一般,會更加深入的欣賞和感受其中的美。在學生扮演的過程中或者扮演之后,老師可以及時將該節課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導入,這樣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難度會不斷降低。在此之后,老師可以再設計一個情景模擬活動,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有效練習,促使學生掌握的效果更加理想。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經常被用于文化課的學習之中,在音樂鑒賞課的開展之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運用也十分必要。比如對于鑒賞曲目初步教學之后,老師就可以將全班學生合理分為多個小組,由各小組的學生對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進行交流和表達,實現學生心靈之間的交流,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鑒賞歌曲,也就能夠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在學生們小組鑒賞完畢后,老師要做好及時的點評工作,不僅要將點評具體到小組,還要具體到學生個人,以便于學生更好優化自身鑒賞之中的不足,從而在不斷優化中,促使學生鑒賞水平、審美能力等的持續提高。
以美育視角構建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之時,對于學生聆聽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在學生聆聽的過程中,老師要為學生創造安靜的課堂氛圍,以便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在聯想、想象之中感受音樂的美感與旋律。
綜上所述,美育視角下對高中音樂鑒賞課堂的構建意義重大,老師要加強對美育教學的重視度,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鑒賞,真正助力學生審美能力和素養的提高,為學生今后更好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