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圖
(重慶市北碚區天生橋小學 重慶北碚 400799)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通過課中研學單指引學生課堂學習,使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有利于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讓教師主導作用能充分發揮,從而優化教學過程,促進有效學習。一張有效的課中研學單,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是一篇精讀課文。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將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品讀四件有趣的事,品味林海英語言的特點,抓住貼合人物身份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描寫,感受人物形象這幾個方面。為了讓課堂更高效,在設計課中研學單的時候,我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了設計:
在簡單的開課后,帶領學生直接走進“學咀嚼”這件趣事,指導學生快速地默讀第五自然段,是什么讓“我”看呆了?勾畫出相關詞句,在勾畫的旁邊寫寫感受。學生能快速抓住描寫駱駝咀嚼和小英子看呆了的句子寫出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感悟到小英子對新鮮事物充滿的好奇心。出示“呆、動”這2個神態動作的詞語,告訴學生這2個詞多么符合人物身份的特點,一個天真、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小英子。學完了這件趣事后,我一下子過渡到了整本書,從《城南舊事》一文中找出來一段話,做了研學單設計一:
讀下面一段話,完成填空。
我把鼻子頂著金魚缸向里看,金魚一邊游一邊嘴巴一張一張地在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張一張地在學魚喝水。有時候金魚游到我的面前來,隔著一層玻璃,我和魚鼻子頂牛兒啦!
這段話寫了小英子的什么趣事?你從哪些語句讀出有趣了?勾畫并將批注寫在旁邊。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子?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品讀感悟了《學咀嚼》這件事,通過抓住一些細節描寫去感受人物的形象,用同樣的方法去自主閱讀上面一段話,品讀感悟寫批注,人物特點的把握就水到渠成了[1]。
合作學習,其最大的市場便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這樣的設計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內積極參與交流、討論,培養了學生間的合作交往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
運用學習第一件趣事《學咀嚼》的方法品讀其他三件有趣的事。于是,我設計了研學單二:
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選擇其中一件大家感興趣的事情,這件事情哪些描寫特別有趣,抓住了哪些細節描寫貼合人物什么身份?
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談論交流。在匯報的過程中,學生都能抓住描寫人物的對話、動作等細節去感受人物的特點。《議駝鈴》大家會抓住對話表現人物的特點,有的孩子談到了爸爸的知識淵博,有的孩子談到了小英子天真、可愛、富有想象力;《問去處》會抓住媽媽的不耐煩,小英子的充滿好奇心的人物特點。《想剪毛》會抓住心理活動描寫感受到小英子的天真可愛。通過對這幾件事的慢慢咀嚼,各種貼合人物身份的各種特點躍然紙上[2]。
四件趣事品讀完之后,大家對各種人物特點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也學會了要抓住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我引導學生回憶童年生活的趣事,也許是偷吃西瓜、穿高跟鞋、與小貓嬉戲、跳泥坑等。丁有寬老師曾說:“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分離,兩敗俱傷。“隨文練筆”能把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時候,就放手讓學生練一練,出示研學單三:
出示幾幅童年時代有趣的圖片,選擇一幅圖,試著用幾句話來寫寫這件趣事,注意用上貼合人物身份的語句,抓細節描寫。
學生僅僅花了幾分鐘的時間,寫出來的語句生動形象,詼諧有趣,非常貼合人物的身份。通過小練筆,進行語言訓練,為學生打開了思路,對人物特點的把握更加準確。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就精讀課文來講,一篇課文要求研學的內容還是較多,所以要精心構思研學單的內容,選擇教學中的重點去設計教學環節,并根據教學的重點內容去設計研學單,做到一課一得,從而使得語文學習更加高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