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靜
(福建省泉州第十一中學 福建泉州 362011)
歷史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學習該學科的過程,其實就是與古人不斷對話的過程,將歷史情景劇用于歷史教學中,能夠為學生提供與古人對話的機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收獲更多歷史知識以及人文知識,對于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意義重大。但由于歷史情景劇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經驗還不太充分,這就為歷史老師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挑戰。歷史老師需要加強對歷史情景劇運用的深層次研究與精心設計,真正將歷史情景劇助力歷史教與學的作用發揮出來。
初中生在剛接觸歷史學科時,由于會接觸到大量發生在過去的時間線索與事情經過,學生對這些事情不熟悉,所以常會與歷史之間有強烈的距離感。再加上歷史學科的學習比較枯燥,學生很容易對其喪失學習興趣。而利用歷史情景劇教學,就可以突破此問題,讓學生在與古人對話的過程中,獲得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就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對于所學歷史知識的理解效果也會更加理想。
初中階段是學生初接觸歷史學科的關鍵時期,此階段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而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很多老師都忽視了這一點,使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認知不夠全面,阻礙了歷史課堂教學的開展。而將歷史情景劇引入歷史教學中,學生則可以通過排演歷史情景劇的方式進行學習,非常有利于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進行感受,不僅能夠激發與長期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
在新時代的教育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成為了教育的主要任務。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很多老師都認為創新與自己所教學科不沾邊,其實不是這樣,創新教學的素材和時機有很多,其中利用情景劇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以小組為單位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有充分的自主探究、教學內容創造性展示以及表演道具布置等的創新機會,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深層次把握以及拓展應用,也能夠達成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為學生今后更好的學習與發展奠基[1]。
歷史情景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首要的一點就是要合理選擇適合情景劇的課程,這點十分重要。情景劇的編排比較復雜,需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不能夠選擇合理的情景劇,那么將難以將情景劇應有的教學作用發揮出來。因此,在每單元的教學結束之后,老師就要鼓勵學生圍繞重難點知識進行情景劇的排演,讓學生在排演中更深層次的理解歷史知識[2]。
歷史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并不是要求學生圍繞課本知識一成不變的表演,而是要鼓勵學生圍繞歷史教材中的內容,進入自主創編活動中,以更好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從不同視角與教材進行對話,可以實現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透徹學習。
具體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和學生共同進入到對電視劇的分析中,讓學生明確電視劇就是在原有歷史人物、時間基礎上進行的演繹,順勢鼓勵學生進入對歷史材料、制作道具、編寫臺詞與排演等,由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入情景劇的展演中。但需要讓學生注意一點,對情景劇編演的過程中,要以小組的方式去創新,而不能夠去照搬電視劇之中的場景和臺詞,如果是那樣將失去情景劇編演的樂趣。
比如在教學“社會生活的變遷”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對中國近幾十年來的變化進行了解,讓學生有強烈的愛國之情,老師可以將學生熟悉的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引入教學中,由學生圍繞此進行創新與排演,在學生們表演之后,要求學生們站在當今這個時代,對比小品那個年代與當代之中的不同,在這樣的對比設計之中,學生會列舉出“唯一的電器手電筒”與“各種智能電器”,這樣的方式更容易讓學生對社會的變遷進行真切的感受,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和感受,還能夠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無數人為國家發展努力奮斗的艱辛,提高學生愛國之情和民族之情。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老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與引導者,對學生學習提供幫助十分必要。在學生進入對歷史劇的排演之后,有的小組的場景布置難度較大,此時老師要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有的小組在排演中遇到專業知識不夠的時候,老師要及時補充專業知識,以保證學生排演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另外,老師作為教學的參與者,要主動進入各小組的探究之中,如果有小組邀請老師參演,老師也要及時參與其中。另外,在學生們排演之后,針對學生們排演之中的不足,進一步完善各小組的情景劇,提高歷史情景劇的排演質量,也進一步優化歷史教與學的效果。
歷史情景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意義重大,老師要加強對情景劇創新教學形式的運用,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主動進入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交流之中,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效果,從而提升歷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