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柳
(重慶市涪陵區第五中學校 重慶涪陵 408000)
群文閱讀方法,是一種比較有效的閱讀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了解不同類型的語言知識,掌握學習的技巧與方法。如何將群文閱讀方法運用在古詩詞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面對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中,需要根據古詩詞的類型,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學習指明方向,使學習過程更具針對性,以此提升閱讀學習效果。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知識,同時能夠優化學生學習過程,促使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升。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課本中的古詩詞進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各個類型古詩的特點,并根據此制定閱讀學習目標,為學生更好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黃鶴樓》《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春望》《錢塘江春行》這五篇古詩詞為例,進行這幾篇古詩閱讀教學時,為學生布置以下學習任務:第一,熟讀文章,掌握文章主要描述內容,記憶背誦。第二,深入分析文章,思考文章的主旨情感。第三,探究五篇文章的寫作方法與情感表達方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1]。確定學習目標后,將此分享給學生,要求學生圍繞學習目標進行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快速掌握基礎知識,理解文章內涵。這一學習目標的建立,突出教學重點,強化課本知識學習,提升群文閱讀學習效果。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選擇適合的文本進行教育工作,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了解古人情感表達方法,掌握不同情感表達方法,提升閱讀學習效果。群文閱讀中文本數量一般為3~6篇,通過某一議題的設計,選擇適合的文本,圍繞這一主題進行閱讀教學,了解不同時期詩人主題表達方式,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群文閱讀中,確定一個學習主題,圍繞此選擇古詩詞,并設計教學活動,輔助學生深入學習,探究課本知識,以此提升遇到學習效果,促使學生群文閱讀能力提升。
以人生道理這一主題的群文閱讀學習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將《論語》十二章、《誡子書》《孫權勸學》這三篇文章整合在一起,并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探究這三篇文章中的人生道理,讓學社工說出自己的學習感受。確定閱讀文本后,則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分析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語言、思考文章的主要情感[2]。通過對閱讀文本的選擇,提升課本知識學習效果,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并將此滲透在日常生活總,提升自身的品質。主題性群文閱讀活動開展,提升學生閱讀理解學習效果,使學生從中獲取更多的經驗與方法,提升自身語文閱讀理解效果,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狀態是教育工作開展的依據,也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關鍵。進行群文閱讀活動時,需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強化其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提升群文閱讀教學效果,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技能,形成主動閱讀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語文能力提升。以合作學習方法為例,課堂活動中,加上可以根據學生語文基礎,將其分成人數、能力相似的小組,并以組的方式進行閱讀學習,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學習優勢,對課本內容進行討論,真正的理解文章內涵,體會古詩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以此提升閱讀學習效果[3]。
例如,進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水調歌頭》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就教學內容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低古詩詞內容進行分析,了解語言運用特點,結合文章寫作背景,思考教學內容。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例,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學生問道: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完基礎知識,掌握文章的語言特點,那你們是否可以就文章的語言特點,對文章描述的意境,作者情感進行分析,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導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受。當學生討論結束后,則引導學生將小組討論的內容表述出來。如學生1:我們小組認為這篇文章的意境非常的凄涼,通過古詩中的“八月秋高風怒號、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俄頃風定云墨色、床頭屋漏無干處”等詞匯就可以看出作者所處的環境非常惡劣。作者想要通過對自身生活的描述,展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生2:我們小組認為作者想要借這篇文章表達自身生活的悠然自得,沒有外界的壓力,享受生活的美好。當學生分享學習成果后,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補充,使學生對古詩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學會古詩詞分析方法,為后續其他兩個古詩詞學習打下基礎。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群文閱讀學習方法的運用,豐富學生的知識量,提升閱讀學習能力。課堂教學中,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選擇適合的閱讀文本,以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閱讀教育,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提升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