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信
(山西省陽城縣畜牧獸醫局,山西 陽城 048100)
“以前我跑外轉地養蜂,邊產邊賣,打的是水蜜,濃度低,一斤賣不到10元錢,一年下來掙不到兩萬元。隨著入駐相府莊園土蜂原生態養殖場,在政府的扶持下,養蜂技術逐步提高,現在采取“現榨現賣”的方式,為游客提供原生態成熟土蜂蜜,每斤可賣到50多元錢,年收入達到15萬元。”說起近年來養蜂業的變化,山西晉城市陽城縣皇城相府莊園土蜂原生態養殖場楊滿信滿臉的興奮。
近年來,山西省晉城市立足區域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蜜蜂養殖特色產業,先后榮獲多個省級、國家級榮譽,如今蜂業已成晉城市的“金字招牌”,為促進農業增效、蜂農增收、扶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入夏以來,天氣炎熱,雷雨不斷,在晉城市城區西上莊辦事處牛山村附近的一家蜂場里,總能見到牛東平忙碌的身影。
“夏日炎炎,人都倍感不舒服,何況蜂群呢?群大空間小,為了讓巢內溫度降下來,大批大批的工蜂采水,巢門口扇風,這樣給蜂群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導致工蜂壽命變短,這里就需要人為幫助它們遮陰,每天給蜂場潑水”……“寧過三冬不愿度一夏”,可見蜂群度夏的重要性,如果夏季沒有管理好,不僅影響秋天能不能多收蜂蜜,有可能還會讓蜂群離我們而去。
據牛東平介紹,夏季氣溫高,陰雨潮濕,是蜜蜂真菌病的高發期,必須做好防治工作。一是要把蜂箱放在地勢較高、通風干燥的地方;二是在雨過天晴后,要及時攤曬巢內的保溫物,保持巢內清潔、干燥、通風;三是不喂霉變發酵的食物,防止真菌傳播;另外,夏季蜂螨密度增加,蜂體寄生率上升,須徹底治螨,否則影響蜜蜂安全越夏;為了保證群勢平衡,越夏期間也要做好蜂群的去劣壯優工作……“養蜂就得心細,肯鉆研,能吃得了苦。”牛東平看來,自己養的這些勤勞的“小精靈”,總讓他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牛東平今年40歲,從事這項“甜蜜事業”已近14年,現在他的蜂場已有170余箱蜂,遇上好年份,年收入10萬元都不在話下。可這要是放在養蜂前,卻是牛東平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時候我和媳婦靠打零工過活,每年兩個人收入加在一起滿打滿算也就1萬元,日子過得別提多緊巴了。”是養蜂改善了他的生活。
像牛東平這樣的養蜂人,在晉城還有很多。山西太行明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向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陳向明家族四代養蜂,目前,他的公司擁有1.2萬箱蜂,包括5 000箱中蜂和7 000箱意蜂,蜂產品可實現年銷售額2 000余萬元,銷售規模全市領先。
近年來,陳向明公司旗下的山西山里泉養蜂專業合作社還吸收了全市228戶養蜂大戶和3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公司通過捐贈蜜蜂、蜂箱、蜂具及提供技術支持等舉措,讓每戶養蜂人年均都能掙到2.5萬元,真正富了起來。“我們合作社收購社員的蜂蜜時,會以統一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收購,不能讓他們吃了虧。”從陳向明的話語中,體現出他深深的社會責任感。
“你看,這200箱意蜂,今年增收那是妥妥的!”在沁水縣龍港鎮杮元村李大學蜜蜂文旅示范蜂場,負責人李大學高興地說。山西圣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沁水縣蜂業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脫貧成效顯著。近年來,該公司在運營模式上不斷探索,采取“訂單農業”的模式,簽訂蜂產品收購合同,確定最低市場保護價,在保證優質優價回收基地社員產品、確保農戶利益的同時,為農戶提供優質服務。公司每年與全縣600余戶蜂農簽訂收購協議,包括已建成的68 家標準化蜂場,李大學蜜蜂文旅示范蜂場就是其中之一。沁水縣鄭莊鎮孔必村蜂農常慧、常金慧兄弟倆養蜂將近20年,現在有兩個蜂廠、400多蜂箱,年收入也在30萬元左右。
養蜂是一項甜蜜的事業和綠色產業,能為人類提供強身健體、養顏美容、延年益壽的蜂產品,通過蜜蜂傳花授粉,可使農作物大幅度優化品質和提高產量,同時對促進植物繁衍、生態平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為拓寬晉城蜂產品的銷售渠道,該市各級政府積極搭臺,線上線下齊發力,市長、縣(區)長、鄉(鎮)長親自走進直播間直播帶貨蜂產品,使晉城蜂蜜等蜂產品的知名度不斷提高,養蜂收益也成倍增長。
“我一口氣買了500 多元的“沁河浪花”牌蜂巢蜜,我特別喜歡這款產品,直播活動優惠力度不小,還有贈品,非常劃算。”北京市民李女士在網上留言說,“常吃這個蜂巢蜜,對改善鼻炎咽炎有一定療效,同時還有養生滋補的效果……”。
“沁河浪花”是位于該市沁水縣龍港鎮柿元村的山西圣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蜂蜜品牌。李女士購買的蜂巢蜜,其實是該公司的明星產品,曾榮獲過“全國蜂業科技與蜂產業發展大會”二等獎;印尼第14屆亞洲養蜂大會“商業類巢蜜一等獎”;第46屆國際蜂業博覽會(加拿大蒙特利爾)銀獎等。
據了解,去年以來,在沁河浪花旗艦店的直播間內人氣異常火爆,開播當天觀看量超過9 萬。筆者留意到,目前在該直播間里共上架了包括蜂巢蜜、百花蜜、刺槐蜜、荊條蜜等在內的15 款產品,咨詢購買的網友絡繹不絕。“我們的蜂蜜產品之所以屢獲大獎,深受消費者青睞,正是得益于當地優質蜜源基地和綠色無公害的環境。”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與圣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類似,隨著養蜂業快速發展,近年來,該市涌現出一大批以山里泉、盤松、棋源、金田源等為代表的蜂蜜品牌,它們在各大電商平臺持續發力,“互聯網+蜂產品”模式走到了全國前列。比如,“山里泉”蜂蜜在天貓、拼多多、京東等網絡平臺開設官方網店,年均銷售額數百萬元;“沁河浪花”蜂蜜借助天貓和拼多多平臺,實現年均上千萬元的銷售額……借助各大互聯網平臺及網絡帶貨等新興模式,讓各蜂蜜公司的產品影響力日漸高漲,不但豐富了企業的銷售渠道,也實現了品牌名譽度和經濟利潤“雙豐收”。
一只小小的蜜蜂的力量,能撬動多大的產業呢?專業人士給筆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保守估算,按一箱蜜蜂年產蜂蜜30 kg、花粉2.5 kg、蜂王漿1~1.5 kg、蜂膠0.05 kg,除去蜂箱、人工、飼料等成本,平均一箱蜜蜂年收入可達800~1 000元左右。按戶均養蜂100箱計算,年收入可達8萬~10萬元。足以可見,蜂產業可以給百姓帶來良好的收益。

毋庸置疑,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養蜂業,已經讓晉城市蜂農的口袋實實在在地鼓了起來。據統計,截至目前,該市養蜂戶已達到5 000 多戶,養蜂數量10 萬余箱,年產蜂蜜3 000余噸,預計蜂產品年總收入達1億元以上。
山西省晉城市山大坡廣,植被茂盛,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有蜜粉資源60.9 萬hm2,自古以來就有“蟬吐絲,蜂釀蜜”的說法,素以“華北蜜庫”著稱于世,發展養蜂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加之數千年勤勞智慧的晉城蜂農的技術沉淀,晉城蜂農生產的蜂蜜憑借質量高、品相好、口感純等特點,已成為全國著名的成熟蜜生產基地。
據了解,目前該市養蜂業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建立了包括良種供應、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營銷推介等關鍵環節的產業配套服務體系,實現了產業園、加工園、流通園同創共建。目前全市現有10 個蜂產品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6 000 t 以上;有市級蜂業協會1 個、縣級蜂業協會5個,養蜂專業合作社90個,團體會員106個,個人會員3 270余人。
近年來,該市蜂業協會在全國先行先試,制定出臺了“生產成熟蜜的實施方案”和“建設標準化蜂場的六條標準”。總結推廣了建蜂場、搭蜂棚的經驗,徹底改變了過去小規模、小作坊,雜、亂、差的養蜂環境。在市、縣二級蜂業協會的指導下,已經先后建成了100 多個規模化、標準化示范蜂場,起到了引導推廣作用,晉城蜂業品牌叫響全國。
目前,該市建立了科技服務配套、組織機構健全、蜜粉資源豐富等七大產業優勢,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養蜂專業合作社和養蜂基地、企業與蜂農互促共贏的產業化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已先后有盤松牌、山里泉牌、玄中牌、沁河浪花牌、沁花牌、金田園牌6 家通過了市食藥監局頒發的SC 生產許可證;沁河浪花、沁花、山里泉三個品牌已成為山西省著名商標。陽城縣則充分利用《山西省省級北方中蜂遺傳資源保護區》這一“金字招牌”,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不斷擴展中蜂文化創意產業,全面打造出“陽城土蜂印象”品牌,將保護原生態土蜂群與休閑文化有機結合,打造出特色鮮明、極具地域特色的鄉村旅游休閑產品,為促進農民就業轉移、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晉城的養蜂業不僅領先全省,在全國也闖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早在2010年,該市就被授予“山西省養蜂第一市”,“山西省蜂業組織化建設先進市”和“山西省蜂業標準化與安全生產示范基地”。此外,沁水縣被授予“全省養蜂第一縣”,“全國蜂業精準扶貧示范縣”,還成功申報獲得了“中國蜜蜂之鄉”稱號。沁水槐花蜂蜜、晉城荊條花蜂蜜被農業農村部列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而陵川、陽城則被列為山西省中蜂遺傳資源保護區,陵川還被列為國家級中蜂養殖示范區……一個個含金量十足的招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該市蜂業發展水平,展現出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