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靈靈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高職院校擴招大背景下,有部分專業招生卻遇到了瓶頸,報考人數少,完不成招生計劃;即使錄取報到率也有問題。旅游管理專業便是其中之一。從近年統計數據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招生規模及人數都在萎縮。究其原因包括:學生生源進入“00后”時代,個性鮮明擇業觀變化較大,對服務性行業的認知接受度下滑嚴重;另外,經歷了2020年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沖擊,旅游行業遭受的打擊直接衍生到了學生報考旅游管理專業的信心。
另一方面來看,我國旅游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旅游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所需要的旅游人才也與日俱增。根據調研,去除人口數量下降導致的生源數量變化這一因素,旅游管理專業的困境包括入學前困境(招生困難)、學中困境(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方案的短板)、學后困境(擇業就業的迷茫),三階段困境形成的非良性循環導致了旅游管理專業的萎縮(如表1)。我們不得不思考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轉型升級。

表1 旅游管理專業面臨的問題
根據麥克思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如表2),紅牌專業指的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的專業,導游專業也在此列。導游是旅游管理專業很重要的一個方向,應該對旅游管理專業敲響警鐘。

表2 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紅牌專業
根據對現階段“00后”擇業調查訪問顯示(如表3),我們可以看出近年來畢業生所選擇的熱門專業,理工科類大多集中在電子應用技術、人工智能、軌道交通等新型應用型行業;文科類則集中在學前教育、國際貿易、應用醫學等熱門行業。過往80、90后選擇的熱門比如理工類的機械制造、傳統化工,文科類的旅游管理、文秘等均未上榜。這也從反映出“00后”學生在“互聯網+”時代對電子通信、新能源新智能、國際金融等專業比較熱衷;對傳統觀念里的基礎制造業、服務業等行業接受度較低。

表3 常州高職園區某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數五年變化表
旅游管理生源數量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在當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中,學生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認為旅游管理就是做導游,是伺候人的工作,不愿意去學去做;另一種會選擇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視線就落在“管理”兩個字上,因為旅游管理專業涉及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相關知識,這就造成某些學生認為學科十分高大上,對就業的期待很高,認為自己是學的“管理”,畢業出來就是要做管理人員。而旅游行業的強實踐性使得企業方面對于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安排,都是要求先從基層做起,從最基礎的服務人員做起[1]。在這種情況下,畢業生就業很難達成,甚至出現某些畢業生寧可不就業也不愿去基層的現象。
從企業層面來看,根據對旅游管理專業直接關聯企業的相關調研(如圖1),旅游企業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評價也較為一致,薄弱方面主要包括實踐經驗缺失、突發事件處理能力不強、抗壓力不足、講解能力不足等幾方面。造成這些原因的既有在校階段學生課程設置短板因素,也有學生自身原因。企業需求也在要求旅游管理專業做出升級[2]。

圖1 旅游管理專業關聯企業的調研
常州科教城高職園區五所高職院校有四所開設有旅游管理(包括旅游英語、酒店管理)專業,面臨同樣的困境。四所高職院校面臨的共同困境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旅游管理專業面臨的困境。本文旨在探究旅游專業面臨的困境,并提出相應的轉型升級的對策。引起一些學院領導和相關部門重視,改善部分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的尷尬局面,豐富我國高職教育的研究內容,為我國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的未來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為旅游這一國民支柱性產業提供人才支撐。
“00后”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在深度數字化環境下長大,他們在資源的獲取與利用、深度學習與思考、多元文化吸收與包容、創新力與創業精神方面尤為突出。投映到旅游管理專業大體呈現出以下特點:積極樂觀追求個性、對實踐類課程比較熱衷、對行業心理預期過高、對吃苦準備不足、兩極分化嚴重。與80、90后相比,因為生活條件的富足,“00后’學生更注重自我享樂,對基礎性行業、服務行業不愿涉足;由于“00后”學生較早接觸互聯網,受網絡、自媒體等影響較大;對創新創業有著比較大的熱情;更有勇氣去嘗試;互聯網的拜金、暴富等思潮傾襲年輕一代,而現實的不如意、巨大的落差以及無法一步就獲得“成功”的現實,造成“00后”的失落,部分學生索性變成咸魚享受當下。
所以總結起來從外因看,旅游管理生源數量下降主要包括以原因。第一,人們對旅游管理認識不夠,認為學習旅游管理就是做導游;第二,行業口碑太差,學生及家長不認同本專業;第三,行業從業人員入行門檻較低,學生認為沒必要學這個專業;第四,物質條件的提升使得“00后“不愿意從事基礎服務性行業。
從內因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原因,第一,旅游行業發展速度較快,學校的軟硬件不能完全跟上行業變化;第二,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方案的落后;第三,自媒體時代學生反饋對周圍的影響[3]。
在新的歷史時期,旅游管理學科要與時俱進的進一步發展,就要建立和完善學科體系建設,實現學科教學的突破發展。一是構建包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完整的學科教學體系,二是大膽創新改革,調整已經顯得傳統老套跟不上行業發展的課程。

表4 傳統專業核心課程表
經過對旅游管理學學生的初步調研及訪談,基于“00后”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熱衷,在深度數字多媒體環境下長大,以及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新開設課程因充分考慮到以下因素(如表5)[4]。

表5 新開設課程的考慮因素

圖2 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圖
根據對現階段旅游企業的調查訪問,業內最注重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能力(如圖3)所示,這可作為旅游管理轉型升級的重要參考。特別在學生應對突發事件、人際溝通等方面應相應的設置。

圖3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能力圖
在當前教學中,旅游管理專業之所以會出現問題,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00后”的就業觀念存在問題,投報專業前認為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就是做導游、服務員,都是伺候人的不愿意報考;報考的學生在就業中不能面對自己作為服務行業需要有投入基礎進行學習與歷練的問題,反而認為自己是高校畢業生,理應得到更高的職位,獲得更高的薪水,這對于就業問題的解決形成最重要的阻礙。抓住擴招機遇,既要全面撒網,又要針對性宣傳。結合本課題論證的課程設置改革,招生宣傳時強調本專業設置有契合“00后”需求的課程,激發其興趣,同時讓學生明白學習旅游管理專業絕不是只有做導游一個出路,有多元化發展的機會。招生時以中國五大都市圈之一長三角都市圈吸引外省考生、以“蘇南經濟強市”定位吸引本省考生、突出科教城高職園區集群優勢。
其實旅游管理專業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高校教學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情況,專業發展方向等都做出合理的預估與宣傳,并且將這些內容都直接告知學生和家長,使學生及家長對于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形成準確的認知,理性填報志愿。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實踐環節的意義,推薦教學的全面發展。實現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建立校企合作機制,能夠對學生在企業的表現做出評定,最終由學校教師隨機抽查等,實現教學的全面發展。
2.1 調整課程結構、增加能吸引“00后”注意力的創新創業型課程。“00后”生活在數字多媒體時代,受互聯網影響較大,對多媒體類有較大興趣;旅游管理專業就業范圍的廣泛性本就需要設置多元化課程。例如,自媒體拍攝及推廣、抖音制作及運用、攝影技術等,而不僅僅是傳統旅游類課程。
2.2 增加實踐類課程的比例,去除華而不實的理論類課程。轉型升級后的課程將依托校企合作、以項目為導向,加大實踐教學。通過與旅游行業、企業合作開發實訓項目進行旅游專業技能的強化訓練,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5]。
2.3 增加滿足“00后”需求的具備時代感、時尚感且與旅游行業關聯的實用型課程。時代在發展,旅游行業也在飛速發展;文旅融合新業態、旅游與國際的接軌越來越緊密、人們對時尚與美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都在要求我們的課程設置要順應時代潮流,可開展例如品牌故事、國際商品潮玩等課程,讓學生感知到旅游管理課程的時代性。
2.4 常州高職園區旅游管理專業SWOT分析(如圖4)。

圖4 常州高職園區旅游管理專業SWOT分析圖
期望通過對“00后”的性格及學情分析,將現有課程更新換代,核心且必要的專業課程轉型升級、被證明已經不適宜開設的課程進行淘汰、與行企業關聯度較高且能激發“00后”興趣的新課程大膽設置、創新創業及實踐類課程設置比例應增加;通過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方案轉型升級,緩解旅游管理專業困境,滿足“00后”旅游管理學生的專業及素質培養需求;通過多方聯動,發揮常州高職園區的集群優勢,擴大常州高職園區旅游管理專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