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國金,號泓伯,山東高密人。幼從祖父董書府習書,后師楚啟恩先生習畫。本碩分別就讀于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和山東藝術學院,導師為張志民先生。博士在讀,現為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濟南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北京人文大學書法學院特聘教授。
《鐘情傳統 心向大同》
——蕭聯強
董國金出身于山東高密的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受過良好的、傳統意義上的文化啟蒙和教育。他的身上體現著儒家思想浸潤下的溫柔敦厚和浩然之氣。在他謙和的外表下,有一顆積極向善、鐘情傳統的拳拳之心。他憂慮人心不古,具有心向“大同”的人間烏托邦的理想。董國金重視傳統,他想努力構建有中國傳統視域的文化形態。他的這種在人生與藝術上的人文溫情,極具東方知識分子悲天憫人的情懷特色。其師——著名山水畫家張志民先生,本身就是他文化理想的體現。董國金自小接受系統的書法訓練,過硬的童子功為他的藝術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四年里,比較全面地學習了中外美術史及理論,如今當代藝術盛行,他卻折身傳統,正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在作為張志民先生的研究生期間,董國金大量臨摹宋元及明清時期有代表性的畫家的作品,在臨摹中結合寫生訓練,讓他對傳統山水的范式與審美內涵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近期作品可以看作他對傳統的致敬之作。
《怒放的生命》
——鞏磊
讀泓伯的山水畫,讓人心靈一震:他的山、他的水、他的花、他的木,都賦予了自然新的生機。在秉承中國畫悠遠靜穆的的意境下,每一筆都飽含著怒放的生命,真正做到了師法自然,把中國畫的筆墨技巧化為渾淪,從整體到局部,一草一木一石,都還原出它們原始的自然之勢,沒有概念、沒有抽象、沒有臆想,扎扎實實、原汁原味、身臨其境。就像莫言的高密東北鄉——具有原始狀態的寫實描摹,反而讓世界讀出鄉民的魔幻預言,產生無窮的魅力和遐想,從而走向世界。泓伯的畫無疑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以筆墨呈現出自然造化的本來面貌,讓中國的山、中國的水、中國的自然以她原有的魅力激情燃燒,以她獨特的個性特點呈現,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泓伯的畫就是這樣置身自然,讓人全身心地陶醉于自然造化的精妙,感受自然的蓬勃生機、葳蕤繁茂、天地涌動、生生不息,回歸本然之性,體現著以物觀道的哲學思想。
泓伯身處中國畫壇突飆猛進、日益翻新的時代,力圖堅守傳統,為中國畫壇注入一股清新之風,開拓自我之的境,這是鐘情于傳統的他的艱難選擇。任重而道遠,泓伯立志突破中國畫的傳統藩籬,尋找自我,讓自由的靈魂得到抒發飛揚,創造出更多更新的富有生機的力作,而其立意和筆端,預示著他將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