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原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體驗;增進學生對各自生活背景下的生命理解和尊重;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科學的生命教育,樹立科學的生命觀和積極的人生觀。生物學科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生命健康教育資源,直接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會事半功倍,更有理論聯系實際的意義。
1生物學教材是進行生命健康教育的依托生命健康教育就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教育活動。生命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禁毒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紅十字教育、法制教育等各類專題教育。
初中生物教學的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和珍貴,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責任,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的主要教學難點是如何將生命健康教育融到日常的生物學科教學中。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發掘教材中的生命健康教育內容。以蘇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為例,表1列出了筆者日常生物課堂教學中開展生命健康教育的內容。
2生物課堂教學是進行生命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2.1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健康教育,要堅持意識性
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健康教育要有意識性,首先要認識到生命健康教育對培育學生的重要性。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更要加強情感體驗,明白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健康的珍貴,培養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教師需要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生命健康教育。
蘇科版初中生物教材按照“人與生物圈”為主線,串聯起課標中的十大主題,每一章節的內容被選入教材時的用意是不同的。教師要在把握好其價值取向的同時,仔細研讀教材,找到與生命健康教育聯系緊密的內容,找到能很好地進行生命教育的章節,尋找到最佳結合點,提高其針對性,避免生命教育學科滲透的隨意性。
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生物學——研究生命的科學”作為教材的開篇章節,要向學生打開生物學學習的大門。學生對新的學科充滿了好奇和探知欲望,正是教師進行生命健康教育的時機。在第一節
“生物與生物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生物學、生命現象。教師展示生物圈中豐富多彩的生命現象,引導學生進入生物學世界,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的情感。
再如,第二章“生物與環境”第一節“生物生存的環境”和第三章“生態系統和生物圈”第一節“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的內容中,在完成教材中安排的“觀察校園生物的生活環境”和“調查一個生態系統”活動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命現象和生命健康生活的環境,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的思想。
以上兩個內容的常規教學時,大多數教師更注重將學生引進多姿多彩的生物學世界,而會忽略滲透生命健康教育。正是在學習生物的初期階段,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熱情,并在此基礎上有意識對學生進行生命健康教育。教師通過講解生命的起源來喚醒學生對生命的意識,并且在恰當的時機讓學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2.2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健康教育,要關注關聯性
關聯性在這是指課堂知識點與生命健康教育要有較強的連接性。教師在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要緊密依托學科教材這一載體,不能牽強附會,生搬硬套。教師從教材內容出發,有機融合知識的講授或訓練,使知識傳授和生命健康教育滲透融為一體,從而讓生命健康教育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進行,做到“學科滲透”的潤物無聲,潛移默化。
例如,在第五章“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于食物”第四節“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新授課的教學設計中,筆者就用自己近期胃部不適導入新課,讓學生從關注身邊親朋好友及自己的消化系統的健康狀況進入新課的學習。在本節課的學習胃腸結構特征時,筆者展示了自己胃腸鏡的檢查報告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觀察胃腸內表面的結構。最后,在本節課結尾處,筆者設計了通過今天的學習能否給老師提出健康小貼士。這樣的生命健康教育就是在課堂中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從生活出發又回歸生活,從而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及親朋的生命健康。
類似的案例在八年級上冊中還有很多,如在學習血液循環系統時,滲透心血管健康、保持穩定血壓、獻血等;在學習泌尿系統時,滲透如何科學喝水、保護腎健康等;在學習內分泌系統時,滲透激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了解甲狀腺健康等;在學習呼吸系統時,滲透哮喘的防治、吸煙有害健康、關愛呼吸健康等。尤其是在學習人體各大系統結構時,教師都可以在生物學科知識學習的同時進行生命健康教育。這部分內容與學生自身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關聯性較高,學生的接受熱情也高漲。
2.3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健康教育,要注重實效性
實效性指實施的可行性和實施效果的目的性。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健康教育,不能只是說說而已,而是要關注學生的行動,使學生能在“學中做,做中學,做中悟”。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材設計一些專題活動,讓學生在課后、在家庭中實施,使學生在現實的生活中能夠直面生活的問題和困境,發展道德信念,滋養道德情感。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家長的反饋和學生課上交流,收集到活動實施效果的反饋,讓學生在自然、社會以及生物學學習中獲取生命健康的內容,形成生命健康的正確觀念和意識,獲得關注生命健康的技能和方法,從而在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實現生命健康教育的實效性,讓生物課堂中的生命健康教育落到行動上。
例如,在八年級上冊第二十一章“人的生殖和發育”第一節“人的生殖”學習人的生殖時,教師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受精卵形成的視頻。該視頻展示了4億個精子爭取和1個卵子結合的場面。在“艱難險阻”和
“重重障礙”中,只有為數不多的精子能游動到卵子旁邊,其他大量的精子都因種種原因“夭折”在途中。而最終只有一個精子能和這個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從而開始孕育一個新的生命。顯然,最后的這個精子是4億精子中最優秀最強壯也是最幸運的一個,因此每個生命都是最優秀的組合。這個視頻可以啟發學生,每一個人的生命在形成的過程中都是非常艱辛的,是來之不易的,而且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教師在課后布置家庭作業——“訪問母親”,使學生了解母親在孕育自己過程中的心理和生理變化,體驗母愛的偉大,從而對父母心存獲得生命的感激,對自己生命更加珍惜,懂得感恩。在活動反饋作業中,還設計了學生母親要完成的部分,對該活動的感想和通過活動觀察到孩子變化的小細節,也設計了孩子在該活動中的感悟。每一屆學生在完成此活動后,家長都反饋:感謝此項活動,讓親子有了一次愛意濃濃的交流,讓親子關系更融洽,也看到孩子有種瞬間長大的感覺。學生也反饋到:更能體會到爸媽的愛,體會到爸媽養育自己的辛苦,更愿意從小事做起分擔爸媽的家務等。因此,哪怕是學生一次的改變,這也是活動的成功,在心中已經埋下了關愛生命的小種子。這樣的活動讓生物課堂教學中的生命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具有實效性。
再有生命健康教育的實效性還可以體現在第五章第三節“合理膳食”中,為家庭成員設計“營養的一日三餐”的活動中;體現在第二十二章第一節“生物的遺傳”中,調查家庭的遺傳譜系,讓學生關注家族的生命健康;體現在第二十三章第二節“傳染病的預防”中,聯系所學內容,結合當下新冠疫情的情況,請給社區居民寫一份預防新冠疫情的小貼士等。
3開發校本課程是對生命健康教育的補充生物學教師還應注意開發以生命健康教育為主題的校本課程,對學生進行專題生命健康教育。教師可根據初中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從學生的生活現狀出發,結合社會環境的特點,將相關內容進行合理安
排,形成校本課程。例如,在八年級上冊中學生學習了部分人體結構
與生理健康知識后,筆者結合生命健康教育,開設《生命與健康》專題校本課程。課程注重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多以案例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讓學生感到實用、有趣。例如,結合八年級下冊教材第二十五章第二節“關注家庭生活安全”中關于家庭急救的知識,在課堂新授課時,由于課堂時間和場地的限制,沒法讓每一位學生能學習并實踐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的方法。教師在校本課程中,設計了急救專業人士的講座和每位學生的急救實操,真正地讓生命健康教育落到實處,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會現場急救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方法。
另外,課程還可以結合生物學及醫學熱點,介紹生命科學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常見疾病的產生原因及診療等人們感興趣的新概念、新知識,對學生將來的高中學習亦有幫助。
開發適合本校與生命健康教育有關的課程,旨在喚醒學生“關注健康,珍愛生命”的意識,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學生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自身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較全面的分析,更好地理解生命健康的相關問題,知道當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應該如何操作。
4結語初中生物學教師要在學科教學中樹立滲透生命健
康教育的觀念,整體把握教材,找準與生命健康教育有關的結合點,使學生于潛移默化中學會愛惜自己的生命,進而學會尊重、關懷他人的生命。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生命健康教育,旨在追求從生理、心理和倫理三個層面對學生進行和諧人格、人文精神和科學思想的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學會生存與自我保護,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形成正常的性別意識,尊重和珍愛生命,理解生與死的意義,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從而激發對生命的無比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