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娣
【摘要】本文通過案例解析了情境融合、知識融合、情感態度融合、生活融合等四種生涯規劃教育和化學學科融合模式,提出了“融合互促、關注本體、突出主體、集智攻堅”的應用原則,希望能夠對下一步新課程改革提供有益探索。同時,根據化學學科特點,結合杭州、廣州、上海、西安等地經驗,立足學校和學生實際,研究形成了四種融合范例。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涯規劃教育;情境;知識;情感態度;生活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5—0186—02
生涯規劃教育與高中化學課程融合,是指通過將生涯規劃教育的思想、目標、內容、方法融入已有化學學科教學中,以同時達成化學學科教學目標和生涯規劃教育目標的一種生涯規劃教育的實現途徑[1]。高臺縣第一中學從2019年開始,嘗試通過課程融合的方式分年級實施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融合模式。其中,化學課程的試點年級在高三。高三實施生涯規劃教育,便利條件是學生在高中最后的生活學習過程中,對高考志愿填報、未來職業發展會有一個模糊的認識,對職業生涯教育有一種自然的渴求[2]。
一、情境融合,暢想未來職場
情境教學在化學課程教學中具有非常好的導入效果,能夠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案例情境沉浸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提升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當前,高考化學科目的考查,更加注重知識與生活情境和案例的融合。通過情境化的題目設計,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情境即生活,這就為生涯規劃教育與化學課堂教學融合提供了一個結合點。
教師通過展示蘭州新區引進全球首套千噸級規模太陽燃料合成示范項目,由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之制氫、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甲醇等三個基本單元構成的情境,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項目設計過程中的化學反應,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生活當中生產生活方式進行綠色化改造。同時設疑:CO2和H2為什么在自然狀態下不能夠合成甲醇。由此引出催化劑的作用及功能。進一步深入闡釋在人的生涯旅程中,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把知識轉化成為價值。
通過課后的回訪,學生對未來化工發展的方向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部分學生已經開始關注與自己興趣愛好相關的專業和院校。
情境融合模式的應用:一是情境要真實。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沉浸到情境當中,這是該模式應用成功與否的關鍵。二是情境要新穎。利用情境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學科前沿、實踐前沿,才能實現從當下學到未來使用的有機銜接。三是情境要融合。教師要巧妙地將學科知識、生涯規劃教育和情境結合起來,通過問答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知識融合,體驗化學魅力
教育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學科知識的學習,不僅僅在于學習知識本身,更在于領會和應用知識所蘊含的道理,用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所謂專業素養,就是用專業的思維解決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存在的問題。因此,知識融合是化學教學與生涯規劃教育的一個結合點。
在講授同素異形體的時候,我們提到C元素的同素異形體——金剛石、石墨、石墨烯、石墨炔等。教師以《C(碳)家族之爭》的動畫引入教學,通過C元素的不同同素異形體之間互相炫耀自己的重要作用、以及“C爺爺”的教誨,學生既從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兩個角度解析了C元素同素異形體的區別與聯系,又深化了學生對同素異形體本質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學生明白在人生的路途中,不能因為自己的優點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為自己的缺點而妄自菲薄,要用健康的心態正確認識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實現自我。課后回訪過程中,學生對動畫教學比較感興趣,對學科知識理解掌握得更加深刻,對自己的認識也有了進一步的深化,切實起到了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實現了學科教學目標和生涯規劃教育目標。
三、情感態度融合,培育專業精神
“工匠精神”是近年來職場發展的關鍵詞。化學學科要有科學、嚴謹、規范、精細的專業精神,必須要從啟蒙開始培養,讓工匠精神成為一種行為習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未來贏得職場、贏得人生[3]。專業精神培養不僅是化學學科教學的任務,也是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內容,這是兩者融合的又一個切入點。
實驗課是高中化學課程聯接理論和實踐的重要課型。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分組實驗,教師的言傳身教和耳提面命是提升學生實驗操作規范性、科學性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從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著手,嚴格規范流程和操作。例如,從進入實驗室,教師就必須從更換實驗服、佩戴手套、護目鏡這些平常小事做起。在實驗過程中,哪怕是最基本的量取試劑、點燃及熄滅酒精燈等這些基礎性的操作,都要嚴格執行規范的操作,以身示范,讓學生從剛開始就形成良好的實驗操作規范。未來,學生走向職場、走向工廠車間,就會形成這樣一種安全規范操作的習慣和潛意識,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人為操作帶來的安全風險隱患。教師在講解、演示一些危險化學實驗的時候,一方面要從規范操作的角度出發,通過教師的規范操作保證最后實驗的成功;另一方面,要通過模擬實驗課堂、錯誤操作視頻等,演示如果操作不規范、不嚴謹導致實驗失敗和發生安全事故的案例。這樣從正反兩個方面綜合發力,讓學生牢記規范、科學、嚴謹、精細的操作對化學實驗的重要性。這既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工作的必備關鍵能力。
情感態度融合模式,重在通過教師的行為、習慣、思想影響學生,幫助學生扣好進入職場的第一粒扣子,形成適合未來專業發展、職業發展所必備的能力素養。該模式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化學專業素養和專業精神,還必須要有能充分把這些素養、精神融合到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能力和水平。這看似簡單,事實上對教師的能力素養要求比較高。
四、生活融合,激活知識價值
知識的生命力不在符號和意義,而在于應用。高中化學教育發展必須基于理論和實驗,源于生活生產。走向未來,既要在繼承前人理論實踐的基礎上,立足生產生活實際,深刻思考化學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當秉承“化學即生活,生活即化學”的理念,把化學學科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生活現象中發現化學規律,在化學教學中解釋生活現象。在雙向循環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授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時,我們引入當前各地都在新建的化工園區作為一個切入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安全生產,資源循環利用及危、固、廢安全處置等方面,設計一個綠色化工產業發展的初步構想,并進行展示交流。通過小組展示交流,學生所涉及的方案中,包括了如下內容:資源循環利用方面,主要思路是通過各個不同企業之間進行產物、原料之間的循環、產物廢棄物之間的循環利用,初步構建發展產業鏈條;安全生產方面,部分學生提出通過物聯網,對園區企業和生產車間進行實時監管,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危、固、廢安全處置方面,有學生提到要建立專業處理廠,嚴防廢物污染土壤、空氣和地下水。
這個設計案例,一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考慮問題的思維能力,加強學生從宏觀、微觀等方面深入思考分析問題,提出具有較強科學性、針對性的措施方法,推動問題解決;二是為了培養學生綠色化工的發展意識,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當前自己生活的周邊環境的認識和了解,培養學生對家鄉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總之,推進生涯規劃教育與化學學科教學的融合,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發揮教學團隊作用,不能靠教師個人單打獨斗,要以學科組、教研室為單位,建案例庫、教學設計庫、課堂實錄庫,為進一步提升融合效能、教學質量,積累教學經驗。
參考文獻
[1]楊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實施途徑[J].試題與研究,2020(16):36.
[2]馮姍.“化”說職業生涯[J].湖南教育(D版),2019(07):39-40.
[3]姜旭蘇.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8(03):251.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高中生涯規劃與核心課程融合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GHBZ060)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