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語童


[中圖分類號]R7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9-0267-02
食管癌是世界上八大最常見的癌癥類型之一,具有病死率高、預后差、地區高發性等特點,死亡率居第六位。中國是食管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近年我國食管癌發病率緩慢下降,但局部地區仍有上升。淮安是我國食管癌高發區之一,近年該地區食管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為全國同期平均水平近3倍,雖呈下降趨勢,但仍長期占據該市惡性腫瘤發病及死亡首位。知信行理論模式是一種新型的理論模式,主要包括知識、信念、行為3個方面,旨在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并發癥,也可被用于普通居民健康教育。研究表明,飲食因素、生活習慣、社會因素等綜合長期反復作用可導致食管癌。本研究比較分析食管癌高發地區(以江蘇淮安為例)與低發地區(以江蘇南京為例)居民的食管癌認知及飲食狀況,為高發地區食管癌預防及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樣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淮安與南京本地居民共814人。其中淮安370人,南京444人。
1.2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參考文獻自制《食管健康認知及飲食習慣調查問卷》,其中分為食管癌認知調查表和居民飲食狀況測評表兩個部分。其中食管癌認知調查表包含食管癌基本常識、高危因素、早期癥狀三方面,共8題,總分16分;居民飲食狀況測評表包含導致或預防食管癌的飲食習慣,共9題,總分36分。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淮安與南京本地居民食管癌預防知信行現況。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AS9.4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x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檢驗水準a=0.05(雙側)。
2結果
2.1一般情況 表1和表2顯示調查人群的基本特征。在隨機抽取的淮安居民中,三代直系近親有消化道惡性腫瘤史的占調查人群總數的76.22%,南京僅有14.86%;另有86.22%的受調查者曾做過消化道疾病診斷篩查,南京僅有22.75%。本研究結果與張美婷等的研究結果相符。
2.2食管癌預防知信行現況 本次問卷選取常見的食管癌知識,用以判斷兩地居民食管癌認知程度的基本情況。分析可得兩地區居民對食管癌基本常識的認知程度存在差異(P<0.0001),南京居民的認知程度要優于淮安。其中淮安居民“該地區是否為食管癌高發區”一題準確率不足30%。食管癌高發區居民不知曉當地是食管癌高發地區,這并不利于居民健康意識的養成及食管癌防治工作的開展。
在食管癌高危因素知曉程度上,兩地區居民對食管癌高危因素的認知程度存在差異(P<0.0001),其中淮安居民的知曉率總體高于南京。其中喜食燙食且飲食過快、經常抽煙喝酒這兩項高危因素的正答率最高,說明居民普遍對食管癌高危因素有基本了解。
在食管癌早期癥狀知曉程度上,兩地區居民關于食管癌早期癥狀的正答率存在差異(P<0.0001),其中淮安居民食管癌早期癥狀正確率總體高于南京居民,提示在食管癌早期癥狀的認知程度上,淮安居民總體高于南京。其中“吞咽不暢且有異物感”這一特征的知曉率最高。而“癥狀通常不明顯”及“胸骨后燒灼”兩項知曉率均小于50%。提示居民對食管癌早期癥狀的知曉情況并不全面,仍存在知識盲區。
對每份問卷中食管癌基本常識、高危因素、早期癥狀三方面認知程度回答正確數進行統計,形成居民個人食管癌健康知識測評。據表3所示,總體知曉程度優良率為淮安85.14%、南京93.69%。平均得分為淮安(9.91±2.30)、南京(10.48±1.99)。分析可得兩地區居民對食管癌基本常識、高危因素、早期癥狀的綜合認知程度有明顯差異(P<0.01),且南京居民優于淮安。
2.3居民獲得食管癌知識的主要途徑 電視及網絡是人們獲取食管癌知識的主要途徑,其次是紙質媒體與健康教育講座。另外南京居民通過學校課堂了解的占比也較高。
2.4年齡特征對食管癌知曉程度的影響 不同年齡段對淮安及南京居民食管癌基礎防治知識知曉情況的影響均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食管癌在各年齡段居民中的普及程度相對均等。
2.5居民飲食狀況調查 本問卷調查了每位居民與食管癌發病存在相關性的飲食習慣和有利于預防食管癌的飲食習慣,并對其個人飲食健康狀況進行統計并評分,判斷個體居民飲食習慣是否健康(詳見表4)。平均得分為淮安(25.35±3.53)、南京(25.03±3.12)。分析可得兩地區居民在飲食習慣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分析居民預防食管癌知信行現況發現,雖然淮安居民的食管癌認知程度較好,但與南京相比較差,這并不利于居民自我篩查意識的養成,應引起重視。且居民對食管癌早期癥狀的認知程度較淺顯,易與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
早確診、早治療對降低食管癌患者死亡率并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有積極作用。但由于食管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患者忽略,臨床上又缺少有效的檢測方法,導致食管癌早期檢出率極低,僅5%左右。除集體組織外無明顯臨床癥狀時居民幾乎不會自主前往醫院篩查。因此提高高發地區居民的健康意識和食管癌防治知識認知程度,鼓勵其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對控制食管癌發病率具有一定意義。
不良的飲食結構和習慣是導致食管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腌制類食物中含大量霉菌、亞硝胺類化合物,油炸食品中可能含有丙烯醛、多環芳烴等,均可能導致食管癌的發生。辛辣食品會刺激食管,增加發病的可能性。但本調查發現兩地居民對易導致食管癌的不健康飲食習慣認知程度較高,且在日常飲食狀況上無明顯差異,這與多數研究結果相悖。可能是由于近幾年居民對食管癌了解程度上升以及健康意識提高,人們特別是高發地區居民更注重科學合理的飲食方式,個人飲食結構趨向均衡。不健康飲食習慣的影響在逐漸消除,但淮安食管癌發病率仍持高,提示我們仍需不斷探索淮安食管癌高發的原因,如水質、土壤等相關環境因素的影響。
調查發現在各年齡段居民中食管癌基礎防治知識的普及程度相對均等。這可能與豐富多彩的信息獲取途徑使各年齡層相對有效的接觸食管癌防治知識有關。此外南京居民獲取相關疾病知識的途徑總體優于淮安。南京居民通過學校課堂了解食管癌防治知識的占比也較高,提示南京更注重疾病知識獲取途徑的建設和學生健康教育。
在實地調查中發現居民對食管癌等疾病的認知最主要來源于以電視及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其次為健康知識講座與紙質媒體,對于政府官方的宣傳和干預措了解甚少。以此可得啟示,政府相關部門在加大社區內宣傳和提高食管癌篩查范圍時也應緊跟時代潮流,利用新媒體手段達到有效宣傳和普及的目的。
綜上所述,淮安食管癌防治知信行現況良好,但與南京相比較差,應引起重視,繼續加強食管癌病因預防。淮安政府可向南京學習,將健康教育工作聚焦于食管癌防治知識獲取途徑的建設和學生健康教育。政府在促進健康教育的同時應關注水質、土壤等食管癌相關環境因素的排查,做好一級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