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林 深圳市寶安區官田學校
根據《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行動方案》《<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點)》等方案的發布,結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指導思想、目標體系、學習領域和評價方式的要求,我校根據自身的師資、地域、校情等實際情況,旨在增強學生體質、掌握一項運動技術、成為終身運動者。
我校體育校本課程目標是學生身體素質顯著增強,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特別是曲棍球、籃球和足球的基本技能;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養成團隊合作與積極進取的精神。
官田學校體育校本課程的基本理念:
育人理念:讓學生成為終身運動者
訓練理念:重復就是力量 量變才會質變
比賽理念:用拼搏去贏取尊嚴 用成績去收獲幸福

我校2009年升級為寶安區石巖街道第一所公立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秉承“山湖仁智”文化,植根官田,傳承“官田學富”文化,力爭辦好一所具有區域品牌影響力的幸福學校。以官田學富,美好生活為辦學理念,學富五車,幸福人生為培養目標。為培養“學富五車”的官田學子,我校將目光聚焦在學生發展的五大學科領域內,即品德與社會、數科與創新、體育與健康、藝術與審美、語言與人文。在這五大課程領域內,分別對應產生了專屬于我校的“官田學子五品——五富五高”,即:德富品高 思富新高 藝富雅高 體富健高 文富才高。體富健高:學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努力達到身體發育良好,至少要有兩項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并掌握一項體育技能,既要有健康的體魄,又要有樂觀的心態,既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又要挑戰自我的信心。針對培養“學富五車的官田學子”這一培養目標,我們進行了相應的課程設置。學校按五大課程領域分類架構了學校的全部課程。五大領域的課程分別起名為“山、湖、花、田、石”,寓意深遠,目標明晰。
我校體育校本課程聚焦于體育核心素養,通過校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和形成終身體育鍛煉所需要的、全面發展必備的體育情感與品格、運動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課程分為運動專項課、體能鍛煉課、綜合拓展課,三類課程結合七周大單元教學,聚焦于一項運動技能融入體能鍛煉、運動知識和技能學習,通過游戲和比賽培養學生健康行為,最終養成終身運動習慣。
如表1所示,學校體育素養綜合考評,聚焦于體質水平、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育個性、體育品德六個要素,采用大單元教學方法,七周21次課為一個單元學習,第七周為考評周。同時量化考核內容和指標,引入技能評價。考核注重過程性評價,每個單元都會對上個單元進行一次補測,期末統一增加一次補測。讓評價促進學生技能的學習和運動習慣的養成。

表1
如表2所示,根據新課標和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要求,我校課程建設從大單元架起連接體育知識與體育核心素養的橋梁,課程改革的核心依舊是高質量課堂教學。構建高質量體育教學體系,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分析與解決體育與健康問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與技能,形成高動商;根據教會、勤練、常賽、過程性評價一體化的指導理念,真正讓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特別是籃球和足球技能。首先,我校從體育課堂轉向21課時的主題大單元教學,以大主題為核心,對學習內容進行學情分析,整合、重組和開發校本內容,形成具有明確的主題、目標、任務、情境、活動、評價等要素的統籌規劃和設計;徹底改變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低級重復等學習現狀,轉向深度學習、情境學習、挑戰學習。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教材,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體育精神、運動實踐、健康促進等結構化,進階式的教學設計和組織。

表2
我校首先根據教材目標確定年級、學期、課時數等基本情況,進行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從學科核心素養、運動項目特性等視角確定學習主題。確定以曲棍球為特色、以足球、籃球為主線,以田徑為基礎,輔助綜合項目、理論學習、居家鍛煉的體育健康課程體系。
其次、根據我校的學習主題,結合課程標準相應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與學業質量要求,每個課程內容精選2~3個基礎核心技術、簡單攻防戰術以及相關聯的功能性體能練習。
三是,根據教會、勤練、常賽的指導理念,設計3個課時的游戲化比賽和3個課時的正規比賽。包括基礎運動技術、組合技戰術運用、團隊比賽,所需的規則與裁判方法、角色分配與任務分工以及不同技戰術的觀察點與評價點。
最后,體育家庭作業是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設計合理的、可操作的、科學性的、小范圍的、具有實效性的體育家庭作業,讓學校、教師、家長凝聚共識,使學生積極主動進行體育鍛煉成為常態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體育校本課程系統化、特色化的開展,是體育教學深度變革的必然,我們唯有堅持不懈地思考、行動、反饋、再思考、再行動、再反饋,讓每節課形成解決某個重難點,探討某個主要內容的閉環思考,讓學生能形成整體的、系統的內容學習,真正在體育學習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